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927)

作品数:17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万冬梅张雷殷江霞李东来李乐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杂色山雀
  • 5篇鸟类
  • 5篇人工巢箱
  • 5篇巢箱
  • 4篇繁殖
  • 4篇大山雀
  • 3篇婚外
  • 3篇父权
  • 3篇巢址
  • 3篇巢址选择
  • 2篇多样性
  • 2篇山雀
  • 2篇生境
  • 2篇鸟类多样性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微卫星
  • 2篇婚配制度
  • 2篇繁殖参数
  • 2篇繁殖成功

机构

  • 18篇辽宁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5篇万冬梅
  • 11篇张雷
  • 5篇李东来
  • 5篇殷江霞
  • 3篇李乐
  • 2篇刘鹤
  • 2篇常鹏
  • 2篇马锐强
  • 2篇刘子成
  • 2篇李其久
  • 2篇鞠静
  • 2篇郝思佳
  • 2篇李成安
  • 2篇刘亚男
  • 2篇韩梅
  • 1篇蔡玥
  • 1篇赵匠
  • 1篇霍雅鹏
  • 1篇尹黎献
  • 1篇李静

传媒

  • 6篇生态学报
  • 4篇辽宁大学学报...
  • 3篇动物学杂志
  • 1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四川动物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杂色山雀双亲差异性育雏策略被引量:2
2019年
社会性单配制鸟类的配偶双方在抚育子代时常存在性别差异,不同鸟种的雌雄双亲往往采取不同的育雏策略。以杂色山雀(Sittiparus varius)为研究对象,2017年3—7月对繁殖巢箱进行录像监测,记录杂色山雀育雏期亲代投入情况。分析结果显示:1)双亲递食率在育雏前期(4—6日龄)无显著差异,而育雏后期(10—12日龄)雌性的递食率显著高于雄性。2)雌性亲鸟后期递食率较育雏前期显著增加;而雄性亲鸟育雏前期和后期递食率无显著差异。3)雌性递食率与自身喙宽呈极显著正相关,雄性递食率与双亲体征参数均无相关关系。总的来说,在育雏阶段,杂色山雀雌性亲鸟的递食率随着雏鸟的需求和自身身体质量发生调整,雌性在育雏后期递食率显著升高,而雄性亲鸟递食率无变化,这可能与育雏期双亲投入分工不同有关。
景春雷李可可何亚奇王娟张雷李东来万冬梅
关键词:杂色山雀
辽宁西部鸟类分布新记录-白头鹎被引量:1
2017年
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鹎科(Pycnonotidae),鹎属(Pycnonotus).其最初只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赵正阶,2001),但自2000年以来,白头鹎分布范围却快速北扩.
万冬梅张雷冯超凡刘亚男樊荣付化瑞
关键词:雀形目指名亚种长江流域繁殖期
大山雀的婚外父权调查
2013年
婚配制度作为一种进化稳定对策是动物对某一环境包括种群内部环境适应的结果,在动物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大山雀(Parus major)是一种广域分布物种,研究显示广域分布物种的形态、生理、行为、生态特征及婚配制度在不同地区或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该文选择了分布于中国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山雀(P.m.mmor)种群开展其婚配制度研究。野外共采集了22巢大山雀亲代和子代血液样本。结果如下:(1)从11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了8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位点用于大山雀父权鉴定,在母本已知的情况下确定父权的准确率可达99.98%;(2)巢内父权鉴定结果显示,31.8%(7/22)的巢包含婚外父权,8.12%(16/197)的子代为婚外子代。与其他森林雀形目鸟类相比,大山雀婚外子代的比例明显偏低(<10%),每个存在婚外父权巢的婚外子代比例各异(55.6%~9.1%),且无明显规律。
尹黎献张雷常鹏李静万冬梅
关键词:大山雀微卫星DNA婚配制度
2012—2019年辽宁省夏季鸟类多样性及年际变化被引量:5
2020年
选择辽宁省鸟类多样性代表性较高的6个研究地,于2012—2019年每年鸟类繁殖期前后各进行1次观测,以分析鸟类多样性变化原因。共布设固定样线10条和固定样点23个,每条样线长度为3 km。通过8 a连续观测,共记录鸟类178种202622只,隶属于17目50科,优势种和常见种均以水鸟为主,其中夏候鸟70种,旅鸟47种,留鸟47种。观测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6种。在6个观测样区中,老秃顶样区鸟类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幅度均最小,而辽河口和獾子洞样区4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大。整体来看,林地生境鸟类多样性相对稳定,而湿地生境鸟类多样性变化幅度更大。
张雷蒋一婷韩宏宇万冬梅
关键词:鸟类多样性均匀度繁殖期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沼泽山雀简化基因组微卫星位点的开发被引量:4
2016年
沼泽山雀是一种广域分布物种,目前关于该物种的微卫星位点信息较少.高通量测序技术因其获得微卫星序列更加低廉、高效而逐渐被用于微卫星筛选当中.实验选取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沼泽山雀简化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共得到2.84M读长,共开发113 519个SLAF标签;利用MISA对所得的112 558条有效序列进行微卫星片段搜索,最终成功搜索出2 471个微卫星位点,总分布密度为870.07个/M.大量的微卫星位点为微卫星的进一步筛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利于沼泽山雀后续遗传学水平方面的研究.
万冬梅韩梅李成安何雨昕
关键词:微卫星高通量测序
辽宁朝阳和大连发现噪鹃被引量:2
2018年
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us)隶属于鹃形目(Cuculiformes)杜鹃科(Cuculidae),是一种专性巢寄生鸟类。在我国共分布有华南亚种E.s.chinensis和海南亚种E.s.harterti两个亚种,海南亚种目前只分布于海南,留鸟;华南亚种分布比较广泛,在北纬35°以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为夏候鸟(约翰·马敬能等2000),在河南、
张雷董飞付化瑞张文文万冬梅
人工巢箱繁殖鸟类主要巢捕食者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4年
巢捕食是影响鸟类繁殖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鸟类繁殖生态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定鸟类的主要巢捕食者及影响巢捕食的因素对于了解鸟类繁殖成功率、种群增长率及种群数量等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2年,对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中繁殖的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沼泽山雀(P.palustris)、大山雀(P.major)和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四种鸟类的巢捕食率及影响巢捕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共记录到238个繁殖巢(杂色山雀74巢、沼泽山雀21巢、大山雀118巢、白眉姬鹟25巢),其中35巢被捕食,捕食率为14.7%,雏鸟期被捕食占91.4%。巢捕食率在4种鸟类之间无差异(x^2=0.429,df=3,P=0.934)。以锦蛇(Elaphe spp.)为代表的蛇类是该地区小型森林洞巣鸟类繁殖期主要捕食者,占总捕食率的94.3%。对影响巢捕食的22个相关因子进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发现,坡度、地面裸露率、草本盖度对巢捕食具有显著性影响;出雏时间、坡位、距碎石块距离对巢捕食的影响接近显著水平;而巢高、树粗、巢箱年龄、窝卵数、距路距离等对巢捕食无显著影响。因此,处于坡度较陡,坡位较高,草本覆盖率较高,地面裸露率较低,距碎石块距离较近,且出雏时间较晚的巢更容易被捕食。
张雷李东来马锐强奚长海万冬梅
关键词:人工巢箱锦蛇生境因子繁殖参数
杂色山雀的婚外父权与配偶间的遗传相容性无关被引量:1
2015年
婚配制度作为一种进化稳定对策是动物对某一环境包括种群内部环境适应的结果。据统计,约92%的鸟类为社会性单配制,但单配制鸟类中很多都存在婚外父权现象,表现出社会性婚配制度与遗传性婚配制度的不一致性。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是一种社会性单配制的小型森林洞巢鸟,其是否存在婚外父权现象至今尚未见报道。通过对杂色山雀进行亲权鉴定以确定其有无婚外父权现象及婚外父权的比例,结果显示:45.45%(20/44)的巢存在婚外父权,14.39%(38/264)的后代为婚外子代,说明杂色山雀具有较高的婚外父权水平。进一步探究其婚外父权的发生原因,结果如下:(1)有、无婚外父权巢的社会性亲本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无显著差异(P=0.504);(2)有婚外父权巢中婚内子代和无婚外父权巢中子代的杂合度(P=0.118)以及有婚外父权巢中婚外子代与婚内子代的杂合度(P=0.206)均无显著差异。(3)有婚外父权巢中的婚内子代与婚外子代间8项体征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s>0.05)。综上,社会性单配制杂色山雀婚外父权的发生与配偶间的遗传相容性无关,还有待从其他角度进行探究。
马锐强常鹏万冬梅鞠静张雷李东来
关键词:婚配制度杂合度杂色山雀
食物和季节因素对杂色山雀贮食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鸟类的贮食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食物和季节是两个十分关键的因子。采用人工投食的方式研究杂色山雀冬、春季节对松子和葵花籽两种食物的贮食选择,以及食物和季节因素对贮食位点的空间分布和微生境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杂色山雀优先贮食松子,仅在春季贮食少量葵花籽;主要选择树皮裂缝、灌木根部、草丛、石缝和苔藓下面五种生境进行贮食;其贮食位点的空间分布呈分散状态,集中于投食点100m范围内,密度分布随食物搬运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其贮食模式和贮食位点的微生境选择均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其中,贮食模式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受生境中松子这种重要食物可获得性的下降所致,而杂色山雀冬季对树皮裂缝的利用率明显高于春季,可能是与冬季的积雪覆盖限制了其对地面贮食点的利用有关。杂色山雀的就近贮食模式可能是为了增加贮食效率,关于不同个体之间贮食位点的差异,以及季节变化对贮食位点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奚长海李东来张雷蔡玥万冬梅
关键词:杂色山雀贮食行为食物选择微生境
人工巢箱条件下杂色山雀的巢位选择及其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是一种分布区域极其狭窄的小型森林洞巢鸟类,种群数量稀少,在中国大陆仅见繁殖于辽宁省的东南部山区和毗邻辽宁的吉林省西南部山区,为当地留鸟。为了探讨巢址选择对杂色山雀繁殖的影响,找出影响杂色山雀繁殖成功率的巢址选择方面的主要因子,于2009—2011年3—7月,在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悬挂人工巢箱,进行杂色山雀对人工巢箱的巢址选择以及不同的巢址对杂色山雀繁殖成功率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杂色山雀多在针阔混交林中活动和繁殖,对位于赤松与蒙古栎混交林中的巢箱有一定偏好。野外共发现24巢杂色山雀在人工巢箱中繁殖,其中15巢繁殖成功,9巢繁殖失败。对杂色山雀利用的巢址样方主成分分析表明,巢位因子(19.826%)、乔木因子(17.571%)、灌木因子(13.11%)、光照因子(11.587%)、隐蔽因子(10.562%)和边缘效应因子(7.572%)是影响杂色山雀对人工巢箱选择的重要因子。利用巢箱与对照巢箱相比,两者在距水源距离、距路距离、乔木平均高度、灌木平均高度和植被类型这5个环境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繁殖成功巢与繁殖失败巢相比,繁殖成功的巢箱所在位置距路稍远,坡度较高,乔木最大高度较高,灌木盖度略低于繁殖失败巢箱。人为干扰和天敌捕食是造成杂色山雀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巢向偏南、距地面2 m以上、周围乔木高大、灌木平均高度大于1.5 m、盖度在45%—55%之间、距水源20 m左右、距路20 m以外的位于针阔混交林边缘的巢箱是杂色山雀繁殖的最优巢址。目前杂色山雀的种群数量还很稀少,希望本研究能对这一珍稀鸟类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李乐万冬梅刘鹤殷江霞李其久霍雅鹏
关键词:杂色山雀巢址选择人工巢箱主成分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