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KG010)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兴林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汉代
  • 2篇牛耕
  • 2篇两汉
  • 2篇考古
  • 1篇遗迹
  • 1篇杂草
  • 1篇商代
  • 1篇商周
  • 1篇田宅
  • 1篇农具
  • 1篇农田杂草
  • 1篇浅识
  • 1篇作物
  • 1篇先秦
  • 1篇先秦两汉
  • 1篇犁耕
  • 1篇犁架
  • 1篇聚落
  • 1篇聚落形态
  • 1篇考古学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篇刘兴林

传媒

  • 1篇东南文化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管子学刊
  • 1篇农业考古
  • 1篇古今农业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农田杂草考古研究的意义被引量:8
2016年
杂草虽不同于粮食作物,但在古代一直被开发和利用着,尤其是灾荒年月,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过一定影响。在农业考古的研究中,除了利用直接的作物遗存,还可以发掘与作物遗存有关的信息。每种作物都有常见的、基本稳定的伴生杂草,杂草和作物有相同的生长环境,可以用杂草说明环境,用环境推定作物。利用杂草和作物的密切关系开展农业考古研究大有可为。
刘兴林
关键词:农田杂草作物
商周农具问题浅识被引量:5
2017年
商周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但铜农具还不多见。石、蚌、骨农具,尤其是蚌制农具(镰)和铜、木农具一起组成了商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具体系,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商代虽使用铜农具,但铜农具数量还十分有限,还不足以引起生产力的重大变化,商周青铜农具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制造技术方面,特别是带銎农具的铸造,为后世金属工具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而大量青铜手工工具的使用为加工得力的木质农具提供了便利,这也是青铜时代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
刘兴林
关键词:商周
汉代犁耕驾牛方式和用具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汉代牛耕有二牛抬杠、一牛一马并耕、一牛挽耕三种形式,分别采用颈索系衡套驾和偏系套驾。二牛抬杠以绳将衡杠分别与二牛之颈索相连,而不是直接用颈索拴缚衡杠。汉代没有双辕犁,因此一牛挽耕只能是偏系套驾,参照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壁画墓牛耕图,套驾时可能在辕端绑缚短横木,贴于牛颈一侧,再用绳索绑定,或者与牛颈另一侧同样的短木相连,使两短木夹住牛颈,搭在两肩之前。一牛一马并耕,牛是驾辕的,马是拉边的,马以绳索与犁架或辕的后端相连,牛的驾辕方式则与其他单牛独辕的套驾完全一样。
刘兴林
关键词:汉代牛耕
牛耕起源和早期的牛耕被引量:15
2016年
在牛耕起源问题上,牛的驯化和驾驭、犁架的形成、相关套牛技术的出现是三个密切相关的要素,缺一不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已有人力牵拉的犁架。家牛驯化很早,至迟到商代开始驾驭和役使牛。夏商以马驾车,套驾技术可以借鉴。牛耕是随着最晚成熟的要素之后发生的。根据牛耕起源三要素的形成情况,把我国牛耕发生的时间定在商代应是比较可信的。目前牛耕起源的春秋说似成定论,但春秋时期牛耕已反映到人名当中,肯定不是牛耕的发生期。西周春秋是牛耕的早期阶段,战国开始进入到推广期。
刘兴林
关键词:牛耕商代犁架
汉代农业聚落形态的考古学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汉代农业聚落形态统指汉代小农的各种聚居方式。文献记载中的小农聚居形式称为"里",多经过周密规划,内部管理体系完备;考古发现则揭示汉代有另外两种自发形成的聚居形式:一是河南内黄三杨庄遗址发现的散居式的自然聚落,一是辽阳三道壕遗址发现的相对集中的聚落。聚落中"田"(小家的田地)与"宅"(小家聚居处)的空间布局呈现两种特征:三杨庄式的汉代农业聚落中"田"、"宅"相连,文献记载中的"里"与三道壕式聚落中"田"、"宅"不相连属。文献中常见的"田宅"一词只是在于强调"田"与"宅"对于国家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本身并不表示二者在地理位置上相连。研究者应该在汉代农业聚落形态多样性的认识之下,结合具体的环境讨论聚落遗址的形成和存在价值,用考古发现的聚落遗存去丰富文献中农业聚落的内涵。
刘兴林
关键词:汉代田宅
河南内黄三杨庄农田遗迹与两汉铁犁被引量:2
2011年
2005年,河南内黄县三杨庄出土了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的庭院、田垄遗迹和大铁犁等,田垄是汉代的代田形式,大铁犁正是耕作代田的工具。以前有人复制汉代大铁犁进行试耕,其结果与三杨庄的汉代的田垄形式和宽度正相吻合。而《盐铁论.水旱篇》所说的"大器"就是包括三杨庄这样的大铁犁在内的全铁犁。"大器"不单是从器形的大小来说的,也针对当时农户胜任牛耕的经济条件(主要是牛)。汉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铁官所属铁工场的生产计划往往不顾及广大农民的农耕条件,生产相对过剩了,这因此成为《盐铁论》所述贤良攻击官方铸器"不给民用"的依据。
刘兴林
关键词:汉代
先秦两汉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物选择被引量:2
2016年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作物的种植的种类和数量也就是作物的种植结构是多种因素影响下逐步形成的。种源、环境条件、种植技术、作物本身的特性、相应的加工方式和人们的饮食习惯等等都影响着作物的选种和种植数量。是优先考虑产量以解决温饱,还是优先考虑口感以满足喜好、丰富生活,还要根据人口的增减、年景的好坏等具体情况做出选择。先秦两汉时期作物的选择就包含种类选择和一种作物中不同品种的选择两个方面。
刘兴林
关键词:先秦两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