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19B10)

作品数:18 被引量:471H指数:10
相关作者:潘婕吴绍洪高江波潘韬刘玉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3篇气候舒适度
  • 3篇旅游
  • 3篇降水
  • 2篇农业
  • 2篇气温
  • 2篇旅游气候
  • 1篇地表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地球
  • 1篇多尺度
  • 1篇学术思想
  • 1篇研究范式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中高纬
  • 1篇中国农业
  • 1篇中国气候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黄河水利委员...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21世纪...

作者

  • 8篇潘婕
  • 7篇吴绍洪
  • 5篇高江波
  • 3篇潘韬
  • 2篇陶生才
  • 2篇尹云鹤
  • 2篇刘珂
  • 2篇刘燕华
  • 2篇刘玉洁
  • 2篇焦珂伟
  • 1篇戴尔阜
  • 1篇郑景云
  • 1篇杨勤业
  • 1篇汤秋鸿
  • 1篇何霄嘉
  • 1篇赵福年
  • 1篇葛全胜
  • 1篇蔡运龙
  • 1篇郭灵辉
  • 1篇夏冬冬

传媒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海洋预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年份

  • 5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SSAT模型在中国农业与气候变化领域应用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掌握农业转移支持决策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DSSAT)模型在国内农业与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更好地让模型在今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评估和适应研究中应用,笔者以近年来国内的研究和实践为基础,通过梳理模型应用的相关研究案例、方法和成果,从DSSAT模型本地化适用性验证、数据库构建、参数订正和优化方案、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及适应的应用等方面全面总结了模型的应用进展。结果表明:DSSAT模型在中国应用比较广泛,包括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之间;利用DSSAT模型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研究较多,研究结果比较丰富。但模型在应用中存在研究方法和结果比较分散、应用的作物种类有限、数据需求量大而试验数据有限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解决。
陶生才潘婕刘珂
关键词:DSSAT气候变化农业
全球变化与地理学综合研究——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之理解被引量:3
2013年
黄秉维先生是我国现代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和重要开拓者,他较早的关注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动态,为地理学与全球变化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在黄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我们系统回顾了黄秉维先生对全球变化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通过学习黄秉维先生关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思想,发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全球变化领域研究实践印证和体现了黄秉维先生注重全球变化综合研究、区域研究与不确定性研究的前瞻性理念。本文力求在理解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全球变化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明晰了未来研究的目标与创新点。本文将为全球变化新形势下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为应对全球变化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刘燕华吴绍洪尹云鹤郑度杨勤业
关键词:全球变化学术思想
中国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态势和展望被引量:52
2016年
2015年出版的《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总结了第二次评估报告发布以来中国学者对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的最新研究结果.科学界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的主要认识进展有:不同领域(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冰冻圈、海岸带等)和区域已经显现出来气候变化影响的事实,总体判断弊大于利,特别是未来进一步增温将主要造成负面影响.影响评估的特点包括,气候变化对重点领域影响评估更加全面,重点领域对气候变化响应过程研究深入,评估方法与数据更加规范,辨识气候变化对不同领域和区域影响的利弊.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差距.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降低气候变化影响认识的不确定性、提高定量化风险评估水平、增强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的综合交叉、趋利避害适应原则、有序适应机制、定量适应措施.
吴绍洪罗勇王浩高江波李传哲
关键词:气候变化
基于InVEST模型的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水源供给服务时空变化被引量:169
2013年
三江源是我国最大的水源供给和涵养生态功能区.近年来,受多种驱动因素的影响,三江源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水源供给能力受到一定影响.本文探讨了1981—2010年三江源区降水和径流系数的变化规律,基于InVEST模型定量估算了1980—2005年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的水源供给量,分析了不同时期水源供给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981—2010年,三江源区的降水量整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降水径流系数的递减趋势比较显著,表明区域地表产流能力下降;潜在蒸散发有减少趋势,但并不明显,其变化趋势为-0.226mm·a-1.1980—2005年,三江源区水源供给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黄河源区的下降趋势最明显.三江源区水源供给量的时空变化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因子主要通过改变降水和潜在蒸散来影响水源供给量;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及下垫面改变可能是三江源区水源供给量下降的主要驱动力.
潘韬吴绍洪戴尔阜刘玉洁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中国综合气候变化风险区划被引量:60
2017年
气候变化作用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一系列影响。随着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危险性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承险体耦合形成有规律的风险时空格局。将此时空格局系统化表达即是综合气候变化风险区划,是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之一。本文基于RCP 8.5下的近中期(2021-2050年)气候情景,分析了中国未来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与速率,评价了干旱、高温热浪以及洪涝等极端事件危险性,选取人口、经济、粮食生产和生态系统等承险体风险作为综合风险定量评估的指标。在系统性、主导因素以及空间连续性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中国综合气候变化风险区划三级区域系统方案,划分出8个气候变化敏感区、19个极端事件危险区和46个承险体综合风险区。结果发现:2021-2050年RCP 8.5情景下中国的气候变化高风险区主要包括:华北弱暖增雨敏感区,华北平原热浪危险区,人口经济粮食高风险区;华南—西南弱暖增雨敏感区,黔滇山地热浪危险区,生态经济粮食人口高风险区;华南沿海涝热危险区,生态粮食经济人口高风险区。中国综合气候变化风险区划涵盖了气候变化情景、极端事件发生、社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可能损失信息,可以为国家或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吴绍洪潘韬刘燕华邓浩宇焦珂伟陆晴冯爱青岳溪柳尹云鹤赵东升高江波
关键词:区划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近51a山东临沂市旱涝时空特征被引量:16
2013年
基于1961—2011年临沂市1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临沂市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临沂市旱涝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1960年代初中期和1970年代初中期,雨涝频繁;1960年代中后期和1970年代中后期及整个1980年代,干旱频繁;1990年代到21世纪初早期旱涝交替发生,2003年以后以雨涝为主。冬春季干旱呈弱的减轻趋势,秋旱呈弱加剧趋势,夏季旱涝变化趋势不明显。北部山区、西部丘陵、南部平原的旱涝变化总体上具有相对一致的趋势,但在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早期西部丘陵的旱涝变化幅度较其他2个区域要大。全市旱涝变率在21世纪初早期最大,1970年代中后期最小,3个区域的变率总体上表现出与全市大致相同的趋势,2004年以后南部平原旱涝变率持续增大。
张磊潘婕陶生才赵福年
关键词:旱涝
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的理论范式和方法体系被引量:11
2017年
以全球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将会在本世纪持续,针对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而采取适应和减缓措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然而,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领域理论和方法并不规范,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基于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的理论范式和构造范式概念,梳理、集成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的"脆弱性-要素分离-不确定性-风险"理论框架,总结相应的方法体系包括实地观测与科学实验、数值模型和统计方法、风险定量化评估框架等。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应遵循理论范式"四要素"的逻辑关系,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力求相关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化,以利增强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的科学性及其成果的应用指导意义。
高江波焦珂伟吴绍洪郭灵辉
关键词: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范式理论范式分析方法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评价被引量:9
2015年
自2007年国务院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以来,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已经发布的适应政策进行梳理,采用适应政策组成要素评估方法,对适应政策的目标设定、适应能力与资源评估、决策、实施与评估等4个阶段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根据适应政策要素组成评估框架,单个适应政策可获得的最高综合评分为38分,我国发布的8项针对性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平均得分为15.8分,约为总分的41.6%,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57项适应政策平均评分为总分的37%相当,整体处于相近水平。从适应政策制定的四个阶段来看,适应政策的目标设定平均为11.5分,适应能力与资源评估平均为2.6分,决策平均为6.6分,实施与评估平均为9.2分。适应政策的目标设定较清晰,适应能力与资源评估是主要的短板。同时,提出我国适应政策仍存在的问题包括:我国适应政策的目标与对应的适应能力与适应资源不匹配,需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人力资源、资金、社会资本、自然资源和实物资本等方面的投入。我国适应政策决策重视利益相关方和影响评估基础,但适应政策中忽视了对非气候因素的评估,对当前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假设和不确定性考虑不足,对适应决策很关键的未来风险评估仍欠缺。适应政策推广部署较好,我国部门适应政策向下传达渠道明确,政策主要由省级政府和相关机构负责实施,实施机制相对较完善,但监督与评估不足,适应政策多数对监督机制、成效评估没有明确的表述。
张雪艳何霄嘉孙傅
关键词:气候变化
1971-2014年玉门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利用玉门市1971—2014年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4种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数,计算玉门市旅游舒适度指数,确定了玉门市旅游气候舒适期及天数;构建综合舒适度指数模型,并对各指数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玉门市较舒适期为4月下旬中期至9月下旬末,约160 d;舒适期为5月中旬至9月中旬,约124 d。其中,5、6、8月最适宜旅游,7、9月为适宜旅游,11月—次年的3月,由于气候寒冷,不适宜旅游。玉门市的温湿指数舒适期天数从1983年开始明显增多;风寒指数舒适期天数从1990年开始明显增多;着衣指数舒适期天数从1991年开始明显增多;人体舒适度指数舒适期天数从1986年开始明显增多。
陶生才雷淑琴潘婕
关键词:旅游气候
临沂市旅游气候资源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临沂市1981-2010年地面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综合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对临沂市旅游气候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临沂市旅游气候资源丰富,全市有6个月适宜旅游,且都集中在春、秋季,而冬季的低...
张磊赵海军潘婕陶生才
关键词:旅游气候资源气候舒适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