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650)

作品数:21 被引量:133H指数:7
相关作者:夏昭林朱守民王爱红冀芳孙祖越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乙烯
  • 18篇氯乙烯
  • 9篇多态
  • 9篇DNA损伤
  • 6篇多态性
  • 6篇基因
  • 5篇代谢
  • 5篇代谢酶
  • 4篇遗传易感
  • 4篇遗传易感性
  • 4篇易感
  • 4篇易感性
  • 3篇染毒
  • 3篇彗星
  • 3篇彗星实验
  • 3篇氯乙烯作业工...
  • 3篇基因多态性
  • 2篇代谢酶基因
  • 2篇遗传多态
  • 2篇遗传多态性

机构

  • 21篇复旦大学
  • 8篇上海氯碱化工...
  • 3篇上海市计划生...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阜阳市疾病预...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乌鲁木齐铁路...

作者

  • 19篇夏昭林
  • 12篇朱守民
  • 11篇王爱红
  • 5篇冀芳
  • 5篇柴尚健
  • 4篇王威
  • 4篇孙祖越
  • 4篇李俊
  • 3篇郑颖佳
  • 3篇万俊香
  • 3篇柴尚建
  • 3篇任雪峰
  • 3篇周元陵
  • 3篇金复生
  • 3篇吴翠娥
  • 2篇仇玉兰
  • 2篇顾寿永
  • 2篇吴建辉
  • 2篇许祖德
  • 2篇刘桂明

传媒

  • 6篇卫生研究
  • 4篇中华劳动卫生...
  • 4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劳动医学
  • 2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测定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监测车间空气中氯乙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个体采样器、活性炭管进行个体采样,二硫化碳解吸30分钟,取解吸液1μl进行气相色谱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64~1.6896mmol/L,相关系数为0.9999,最低检测限为1.2ng(进样量为1μl),该法重复性好,精密度试验不同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8%~6.7%,平均解吸率为90.77%.结论该法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研究规范”的要求,可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测定.
刘静郑力行柴尚建李俊夏昭林
关键词:氯乙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活性炭管溶剂解吸气相色谱
氯乙烯致大鼠DNA损伤与DNA损伤修复酶和p53蛋白的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氯乙烯(VC)对大鼠原代肝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对DNA损伤修复酶(rMSH2和XPD)和抑癌蛋白p53表达的影响;探索VC所致DNA损伤的修复和调控机制。方法大鼠腹腔注射VC,隔日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5,10和20 mg/kg。单细胞凝胶电泳测肝细胞DNA损伤,免疫组化法测肝脏DNA损伤修复酶的表达。结果彗星细胞数目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彗星发生率与VC染毒剂量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rMSH2表达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减少,XPD和p53的表达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VC致DNA损伤与XPD表达具有相关关系。结论VC可导致肝细胞DNA发生损伤,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DNA损伤修复酶和p53蛋白参与修复VC所致的DNA损伤。
朱守民王爱红许祖德都凤仁夏昭林
关键词:氯乙烯DNA损伤彗星实验P53蛋白
2012年某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某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和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某企业2012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作业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某企业职业病危害检测合格率为:粉尘57.9%,二氧化锰76.2%,苯及苯系物66.7%,噪声56.5%,手传振动和高温均为100.0%。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受检查率为97.7%;异常检出率为:纯音听力测试异常为1.2%,高仟伏胸片异常为0.3%,神经系统检查异常为1.6%,心电图异常为12.9%,血压异常为20.8%,实验室检查血ALT异常为2.8%,空腹血糖异常为9.3%;发现各类职业禁忌证共27人,疑似职业病2人。结论噪声、粉尘是某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进行职业病综合防治的同时还应重视职业安全教育并积极开展职工健康促进活动。
木拉提.艾山哈孜李艳萍唐瑾左虹王力民马金凤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
氯乙烯染毒大鼠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和肝损伤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氯乙烯 (VCM)染毒大鼠代谢酶活性和肝损伤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以及大鼠肝脏的病理改变 ,探索血清、肝组织VCM代谢酶活性变化与肝脏损伤间的关系。方法 大鼠染毒 12周 ,分别在第 3、6、9和 12周处死动物 ,代谢酶活性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 ;肝功能生化指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光镜、电镜检测染毒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VCM代谢酶ALDH、CYP2E1和GSTs活性随染毒时间和剂量的增加发生改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P与血清ADH的活性呈负相关 (r=- 0 6 4 9) ;血清GSTs、ADH的活性分别与肝组织中GSTs、ADH活性呈正相关 (r- =0 4 39、0 5 0 8,P <0 0 5 )。结论 VCM致肝损伤程度可能与代谢酶活性有关 ,肝脏代谢酶变化是VCM引起机体损害的早期较敏感指标。
王爱红朱守民周元陵孙玥金复生夏昭林
关键词:氯乙烯代谢酶肝损伤
氯乙烯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及其遗传易感性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氯乙烯(VCM)致染色体损伤与DNA修复基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某化工厂402名VCM接触工人健康体检资料、人口学资料(年龄和性别)、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和职业接触等因素,评估个人VCM累积接触剂量并分组。采集静脉血3ml,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CBMN)检测染色体损伤,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GSTT1、GSTM1基因缺失情况,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检测其他基因多态。结果多元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4000~40000mg)、高(〉40000mg)VCM接触剂量组染色体损伤的风险明显高于低剂量组,调整后的FR值分别为1.19(1.06-1.34)和1.20(1.06~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1);携带CYP2E1和XRCC1 Arg280His突变型基因的个体微核率明显高于野生型个体,调整后的FR值分别为1.12(1.02~1.23)和1.13(1.0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2);携带GSTP1 Val/Wal和ALDH2Glu/Glu基因型个体微核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调整后的FR值分别为0.74(0.59,0.94)和0.87(0.79~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和0.003)。结论VCM致染色体损伤与VCM累积接触剂量增高及GSTP1 Val/Val、CYP2E1c1c2/c2c2、ALDH2Glu/Glu、XRCC1280His/His或Arg/His基因型多态性等因素有关。开展VCM致染色体损伤与遗传易感性方面的研究,有助于VCM致癌机制的阐明,而研究中易感性多态位点的发现也可以为识别易感人群提供理论依据。
冀芳郑颖佳王琪王威仇玉兰吴芬柴尚建李俊夏昭林
关键词:氯乙烯染色体损伤遗传多态性
Ⅰ、Ⅱ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氯乙烯作业工人DNA损伤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Ⅰ相、Ⅱ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氯乙烯(VCM)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彗星实验测定87名VCM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按彗星发生率将工人分为DNA损伤组和对照组。用PCR-RFLP法测CYP2E1(rs3813867)基因多态;PCR法测GSTT1、GSTM1缺失情况;应用TaqManPCR分析技术判定GSTP1(rs947894)、CYP1A1(rs1048943,rs4646903)和UGT1A6(rs6759892,rs1105879,rs4124874,rs3755319,rs887829,rs4148323)基因型。结果经χ2检验,CYP2E1基因rs3813867c1c1和c1c2+c2c2基因型、GSTP1基因rs947894AA和AG+GG基因型及UGT1A6基因rs1105879AA和AC+CC基因型在DNA损伤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29,P=0.004和P=0.0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携带GSTP1基因rs947894AG+GG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AA基因型个体DNA损伤的风险性升高(OR=13.393,95%CI:2.410~74.431,P<0.01);携带UGT1A6基因rs1105879AC+CC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AA基因型个体DNA损伤的风险性降低(OR=0.064,95%CI:0.006~0.637,P<0.05)。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UGT1A6基因TCCTAG单倍型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高于DNA损伤组(P<0.05)。结论携带GSTP1基因rs947894AG或GG基因型和UGT1A6基因rs1105879AA基因型的个体发生DNA损伤的风险增高,它们可能为氯乙烯致DNA损伤的易感人群。而UGT1A6基因TCCTAG单倍型对氯乙烯中毒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冀芳朱守民孙品王威李俊柴尚健夏昭林
关键词:氯乙烯DNA损伤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氯乙烯接触工人DNA损伤与代谢酶基因多态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氯乙烯(VCM)所致DNA损伤与VCM代谢酶多态间的关系。方法彗星实验测DNA损伤,并按DNA损伤情况将工人分为DNA损伤组和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设计,PCRRFLP测CYP2E1c1c2、mEH4His139Arg基因多态;PCR法测GSTT1、GSTM1缺失情况。结果CYP2E1c1c2和c2c2基因型与DNA损伤显著相关(P<0.01)。累积接触剂量高和低的个体同时具CYP2E1c1c2c2c2基因型,其DNA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OR4.92,95%CI1.35~13.85和OR2.57,95%CI1.01~6.59)。结论VCM累积接触剂量和代谢酶CYP2E1基因型与VCM诱导的DNA损伤有关。
朱守民程蔚都凤仁王爱红夏昭林
关键词:氯乙烯DNA损伤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氯乙烯作业工人DNA损伤和肝功能损伤情况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该研究主要探讨氯乙烯(VCM)对肝脏和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彗星实验测DNA损伤,并按VCM接触情况将工人分为接触组和对照组,并检测工人肝功能和肝B超。结果接触组肝功能异常者、DNA受损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累积接触剂量分层分析表明,高累积剂量组和低累积剂量组工人,DNA受损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提示VCM对接触工人肝脏损伤和DNA损伤作用值得关注,彗星实验可用于VCM接触工人的健康体检。
朱守民王爱红柴尚建朱人曲亚斌顾寿永李俊夏昭林
关键词:VCMDNA损伤肝功能
氯乙烯对大鼠精子生成量和畸形率的影响被引量:22
2004年
[目的 ]探讨氯乙烯 (vinylchloride ,VC)对雄性大鼠精子生成和畸形发生的影响。 [方法 ] 6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 4组 ,分别为 5 ,10 ,2 0mg/kg 3个染毒组和对照组 ,进行 12周亚慢性实验 ,分别在染毒 3 ,6,9周每组随机处理 3只大鼠观察睾丸的精子头计数、每日精子生成量 (dailyspermproduction ,DSP)、精子畸形发生率和睾丸组织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DHx)的动态变化。 [结果 ]染毒结束时 ,各染毒组睾丸精子头计数和DSP均低于对照组 (P<0 .0 5 ) ;高剂量组ALP和LDHx活性分别为 71.60 μmol/(min·gpro)和 173 6.0 2 μmol/(min·gpro) ,都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 2 0mg/kg氯乙烯经 12周亚慢性染毒对雄性大鼠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
王爱红吴建辉朱守民孙祖越夏昭林
关键词:氯乙烯畸形率VC生殖毒性
氯乙烯致大鼠DNA损伤与肝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氯乙烯 (VC)对大鼠肝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及对VC代谢酶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细胞色素P45 0 2E1(CYP2E1)、乙醇脱氢酶 (ADH)和乙醛脱氢酶 (ALDH) ]活性的影响 ;探索VC所致损伤的早期敏感检测指标。 [方法 ]大鼠染毒 12周 ,分别在第 3、6、9和 12周处死动物 ,DNA损伤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试验 )法 ,代谢酶活性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 [结果 ]彗星细胞数目随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肝细胞DNA损伤细胞百分率第 12周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为 12 .3 8%和 17.88% ,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细胞百分率第 3周高剂量组为 7.3 3 % ,第 12周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为 16.2 5 %和 2 8.2 5 % ,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 ,彗星细胞发生率与VC染毒剂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ALDH和CYP2E1活性随染毒时间和染毒剂量的增加发生改变 ,差异具显著性。肝细胞DNA损伤与CYP2E1活性相关。 [结论 ]VC可导致肝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发生损伤 ,且存在剂量 反应和时间 效应关系 ;VC致肝细胞DNA损伤与CYP2E1代谢酶活性相关。彗星细胞率可作为VC所致肝脏损伤的早期检测指标。
朱守民王爱红孙祖越刘桂明夏昭林
关键词:氯乙烯DNA损伤彗星实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