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222)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贺秀斌胡云华唐强郭丰高进长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在周期蓄水影响下的磁性变化被引量:5
- 2012年
- 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内紫色土土壤磁化率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壤粒径组成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重点探寻在长时间高压淹水与高温干旱交替变化条件下,消落带土壤磁化率特性的演变过程,阐明磁化率特性与土壤粒径空间分布的特定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库岸坡地土壤经反季节周期性淹没后,其磁化率值宏观上沿着不同海拔自高到低先缓慢下降,维持一段平稳状态后再急速抬升。根据土壤粒径分布的变化规律可推断,此现象是在高水位时江水冲蚀以及低水位时雨水侵蚀等作用引起的水土流失过程中,土壤在坡面中上部侵蚀、分选及在下部堆积等多因素迭合造成的。
- 朱宏伟贺秀斌唐强郭丰胡云华
- 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磁化率土壤粒径分布紫色土
- WXGEN天气发生器在长江上游地区的适用性评价被引量:1
- 2014年
- WXGEN天气发生器是SWAT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组成模块之一,用于模型预测预报以及天气数据缺测时生成模拟天气数据。以长江上游5个典型国家气象站40a的日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评价了WXGEN天气发生器在该地区模拟的日和月气象参数的精度。结果表明,WXGEN天气发生器在长江上游5个典型气象站模拟精度基本一致;模拟的日天气数据误差较大;模拟的月天气数据效果好于日天气数据,WXGEN天气发生器能较好地拟合月天气数据的分布,更适合于长江上游地区月气象参数的模拟,但WXGEN模拟的月天气数据误差具有较强的季节规律性,月降雨量和气温的模拟值较实际值偏低,而太阳辐射量模拟值却较实际值偏高。
- 胡云华贺秀斌唐强
- 关键词:SWAT天气发生器长江上游
- 直方图匹配算法进行坡度变换的精度评价被引量:2
- 2013年
- 为了减小DEM分辨率下降所引起的地形坡度变缓效应,对直方图匹配算法在空间域上的精度进行验证,以山东丘陵北岩子口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将研究区低分辨率坡度数据和高分辨率坡度数据进行直方图匹配,并对匹配后数据多项频率域和空间域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直方图匹配算法可以很好地还原整幅图像坡度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地形粗糙程度得到了很好地恢复,但处理后的坡度相对于基准数据的中误差和误差标准差分别为23.5°和49.85°,与未处理的数据相差无几,说明算法只对地形统计特征的改善有效,对于实际地形的还原能力还有待改进。
- 胡云华贺秀斌毕景芝
- 关键词:直方图匹配DEM
- 侵蚀产沙研究中前处理方法对颗粒分析的影响
- 2016年
- 以原状紫色土、沟垄耕作沟道沉积泥沙及消落带沉积泥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几种常见的方法进行前处理,分析不同前处理后样品颗粒组成差异,探讨了适合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研究的颗粒分析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前处理方法对不同类型样品分散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传统前处理方法对消落带沉积泥沙分散效果最好,振荡10 h对其余样品分散效果最好;经短距离搬运的沉积泥沙与土壤对前处理方法的敏感程度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消落带沉积泥沙与土壤对前处理方法的敏感程度有明显的差异。消落带沉积泥沙需经过化学处理才能得到最小中值粒径,而其他的样品在纯物理振荡下就能得到最小中值粒径。用物理方法进行前处理所测得的有效颗粒组成适用于侵蚀产沙过程的研究,而终极颗粒组成的前处理方法则需根据样品的性质合理选择,消落带沉积泥沙适合用双氧水和盐酸进行前处理,土壤样品和经短距离搬运的沉积泥沙适合用振荡为主的前处理方法。
- 阎丹丹贺秀斌钟荣华高进长李峪
- 关键词:侵蚀产沙前处理方法
- CLIGEN天气发生器在长江上游地区的适用性评价被引量:5
- 2013年
- CLIGEN天气发生器是WEPP土壤侵蚀模型的组成模块之一,用于模型预测预报以及天气数据缺测时生成模拟天气数据;但是CLIGEN天气发生器是基于美国的天气条件研发的,在其他地区模拟的精度具有不确定性。以长江上游沱沱河站、马尔康站、丽江站、都江堰站和沙坪坝站5个典型国家气象站40年的日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评价CLIGEN天气发生器在该地区模拟的日和月天气数据的精度。结果表明:CLIGEN天气发生器天气参数的输入对于模拟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模拟结果在长江上游5个不同地貌区气象站的精度基本相当;模拟的日天气数据误差较大,模拟的月天气数据效果好于日天气数据;模拟的各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平均值较实际值偏低,部分参数模拟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存在一定的月际差异。
- 胡云华贺秀斌郭丰
- 关键词:WEPP天气发生器长江上游
- 三峡库区消落带分区固土护岸模式被引量:7
- 2014年
-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库区陆域与水库之间生态过渡的缓冲带,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也是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的地区之一。保护三峡水库,使三峡工程有效运转,是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消落带为研究对象,依据消落带功能及生态环境特点,论述了植被恢复与重建对消落带固土护岸的重要性,总结了固土护岸的植被技术及其与小型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消落带分区固土护岸模式,以期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从而为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经验及技术支撑。
- 高进长鲍玉海贺秀斌唐强钟荣华
- 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