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207)

作品数:6 被引量:133H指数:6
相关作者:李立青尹澄清朱仁肖郭树刚单保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地表径流
  • 3篇水质
  • 3篇污染
  • 3篇城市
  • 2篇径流
  • 2篇径流污染
  • 2篇空间分异
  • 2篇合流制
  • 2篇城市地表
  • 2篇城市地表径流
  • 1篇地表
  • 1篇地累积指数
  • 1篇悬浮物
  • 1篇溢流污染
  • 1篇雨污合流
  • 1篇源区
  • 1篇山地城市
  • 1篇水量
  • 1篇水系
  • 1篇水系统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李立青
  • 3篇朱仁肖
  • 3篇尹澄清
  • 2篇单保庆
  • 2篇郭树刚
  • 1篇鲍建国
  • 1篇赵建伟
  • 1篇高勇
  • 1篇王金瑾
  • 1篇刘泽权
  • 1篇吕书丛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东湖沉积物重金属来源与人类活动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给城市湖泊带来了很高的重金属污染负荷。为研究湖泊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以武汉郭郑湖为例,测定了沉积物中几种常见痕量重金属元素Co、Cr、Pb、Cu、Zn、Ni的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归一化法对重金属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和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溢流排污口处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Zn、Cu和Pb的污染程度高于Co、Cr、Ni,为湖泊主要污染物。归一化法分析表明:Zn、Pb、Cu之间呈显著相关,均以人类活动输入为主要来源。在溢流排污口处Ni和Cr受人类活动影响较轻微,Co以自然来源为主;在湖心处Ni、Cr、Co均以自然来源为主。以上结果表明,对郭郑湖的治理应以Zn、Pb、Cu为主。
王金瑾鲍建国李立青
关键词:重金属柱状沉积物
北京市新建城区不透水地表径流N、P输出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2010年通过对北京市新建城区典型不透水地表径流水样的采集与分析,研究新建城区地表径流水质特征及其N、P输出形态组成,以期为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源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市新建区典型不透水地表屋面和道路地表径流污染初期冲刷效应显著,屋面径流污染负荷的输出主要集中在初期10 mm径流,而道路径流污染负荷的输出主要集中在初期15 mm径流.屋面地表径流TSS、COD、TN、NH4+-N、NO3--N和TP事件浓度均值分别为50.2、81.7、6.07、2.94、1.05和0.11 mg·L-1;道路地表径流TSS、COD、TN、NH4+-N、NO3--N和TP事件浓度均值分别为539.0、276.4、7.00、1.71、1.51和0.61 mg·L-1.屋面径流颗粒态COD、TN和TP分别占20.8%、12.3%和49.7%,道路径流颗粒态COD、TN和TP分别占68.6%、20.0%和73.6%.屋面径流溶解性氮素占总氮87.7%,其中NH4+-N和NO3--N分别占57.6%和22.5%,道路径流溶解性氮素占总氮的80.0%,其中NH4+-N和NO3--N分别占42.1%和35.0%.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应加强NH4+-N和NO3--N的去除.
李立青吕书丛朱仁肖刘泽权单保庆
关键词:城市地表径流水质
山地城市地表径流源区水质特征监测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2010年通过对山地城市重庆江北城区10个地表源区5次地表径流过程水样的采集与分析,研究城区地表径流水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地表径流污染源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山地城市重庆地表径流污染过程具有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降雨强度影响地表径流水质的变化,地表径流水质的波动同雨强的变化呈同步趋势,雨强增加,污染物浓度下降,表现出水质变化的随机性.山地城市重庆地表径流COD、TP与TSS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悬浮物是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而且是有机物质和磷素的载体.有机物质与磷素主要以颗粒态的形式存在,而氮素以溶解态的氨和硝酸盐为主.山地城市地表径流水质TSS、COD、TN、TP和NH4+-N在各个源区的差异显著,商业区和城市交通主干道TSS、COD和TP的浓度最高,其次为城市支路、居民区道路、停车场和屋顶.不透水地表功能、交通流量、人流量和卫生管理是影响地表径流水质的主要因素.城市商业区、交通干道和人流量高的居民区道路是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关键源区.
李立青单保庆赵建伟郭树刚高勇
关键词:地表径流水质空间分异山地城市
雨、污合流制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的迁移转化过程与来源研究被引量:44
2009年
2003~2006年通过对武汉市汉阳城区不同尺度降雨径流、市政污水的监测,结合环境地球化学方法,研究雨、污合流制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的形成、迁移转化过程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雨、污合流制城区地表径流汇入排水系统,经排水系统传输,污染程度显著增加.屋面径流中TSS和COD浓度(EMC)的平均值分别为18.7mg/L和37.0mg/L,路面径流中TSS、COD浓度(EMC)的平均值分别为225.3mg/L和176.5mg/L,而在集水区出口处径流中TSS、COD浓度(EMC)的平均值分别为449.7mg/L和359.9mg/L;污染物的组成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颗粒态COD增加了18%,有机污染增强.研究还发现,城市地表、雨水口、生活污水管和合流管道沉积物中P、Fe含量具有明显分异特征,可以利用沉积物中P/Fe识别集水区尺度降雨径流污染成因与来源.据此对集水区出口2次径流污染来源计算,56%±26%的悬浮物来自城市地表与雨水口,44%±26%的悬浮物源于生活污水的沉积物.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对降雨径流污染的贡献是通过在合流管道中形成沉积发生的.雨、污合流管道在降雨径流污染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转化器和加重径流污染的作用.减少合流管道中沉积物的形成是削减径流污染负荷的途径之一.
李立青尹澄清
关键词: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污染来源悬浮物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水量、水质分级控制方案被引量:10
2010年
通过连续3年对武汉市汉阳区某合流制城区12场降雨径流水量、水质变化过程的监测,根据降雨径流水量、水质的变化特征,提出在利用污水厂处理优势的基础上构建滞留塘、湿地等生态工程进行水量、水质的分级截流处理,是控制雨、污合流制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的有效途径.建议截污工程的截流倍数(n0)宜为2,进一步采取工程措施截流初期10~15min的径流进行处理,对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可达到70%~80%.
李立青朱仁肖尹澄清
关键词:截流倍数污染负荷
基于源区监测的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空间分异性研究被引量:33
2010年
通过对汉阳城区14个地表源区4次降雨径流过程水样的采集与分析,研究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空间分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地表径流污染的源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城市地表径流颗粒态COD、TN和TP分别占58%±17%、65%±13%和92%±6%,溶解态TN中NH 4+-N、NO 3--N和DON相当.不透水地表功能、交通流量、土地利用、人口密度以及卫生管理水平是影响城市地表径流水质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对径流污染程度的影响是旧城居民区>一般城区居民区/饮食区>交通商业区>新建区>城市绿地,人口密度高和管理差的旧城区径流污染最重;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程度与交通流量呈正相关,交通流量越高地表径流污染越重,1级交通干道>2级干道>支路.加强地表卫生的管理,并对地表径流污染产生的关键源区进行控制是减轻城市地表径流对水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李立青朱仁肖郭树刚尹澄清
关键词:空间分异城市地表径流水质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