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399)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伟彦刘健谢军明舒银银张瑶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细胞
  • 3篇内注射
  • 3篇鞘内
  • 3篇鞘内注射
  • 3篇注射
  • 3篇细胞因子
  • 3篇吗啡
  • 3篇吗啡耐受
  • 3篇脊髓背角
  • 3篇背角
  • 2篇星形
  • 2篇星形胶质
  • 2篇星形胶质细胞
  • 2篇神经病
  • 2篇神经病理
  • 2篇神经病理性
  • 2篇神经病理性疼...
  • 2篇他汀

机构

  • 5篇南京军区南京...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军区总医...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作者

  • 8篇李伟彦
  • 6篇刘健
  • 4篇谢军明
  • 3篇李永乐
  • 3篇张瑶
  • 3篇舒银银
  • 3篇李雪飞
  • 3篇许倩
  • 2篇刘清珍
  • 2篇底妍
  • 2篇孙茜
  • 2篇嵇晴
  • 2篇朱四海
  • 1篇胡玉萍
  • 1篇李伟伟
  • 1篇王洪超
  • 1篇许佩龙
  • 1篇张利东
  • 1篇谢文强
  • 1篇郑曼

传媒

  • 5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鞘内注射甘珀酸剂量依赖地缓解腰5脊神经切断大鼠的痛觉高敏
2016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对腰5脊神经切断(L5 spinal nerve transaction,SNT)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12):Ⅰ.假手术组,Ⅱ.模型组,Ⅲ.SNT+CBX(0.05μg),Ⅳ.SNT+CBX(0.5μg),Ⅴ.SNT+CBX(5μg)。Ⅰ组仅暴露腰5脊神经,Ⅱ至Ⅴ组行SNT。术后10 d,Ⅰ和Ⅱ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Ⅲ至Ⅴ组注射CBX 0.05μg(10μL)、0.5μg(10μL)和5μg(10μL),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7、10 d各组注射生理盐水和CBX,前1 h和给药后1、2、4、6 h测双侧机械痛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l thresholds MWT),免疫组化及ELISA法观察给药后2h后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TNF-α、IL-1β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Ⅱ至Ⅴ组双侧MWT明显降低;与给药前1 h相比,Ⅱ和Ⅲ组给药后1、2、4、6 h双侧MWT均无明显差异;Ⅳ组损伤侧给药后1、2、4 h MWT无明显差异,而对侧MWT明显提高,同时该侧GFAP和TNF-α、IL-1β的表达也降低;Ⅴ组给药后1、2、4 h双侧MWT明显提高,双侧GFAP和TNF-α、IL-1β的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鞘内注射CBX可缓解SNT大鼠双侧MWT,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及TNF-α和IL-1β释放减少有关。
李雪飞许倩王芬郑曼刘清珍李伟彦
关键词:甘珀酸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IL-1Β
瑞舒伐他汀部分恢复吗啡耐受大鼠的吗啡镇痛效能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吗啡耐受大鼠的吗啡镇痛效能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n=8):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吗啡耐受组;Ⅲ组为10 mg.kg-1瑞舒伐他汀对照组;Ⅳ组、Ⅴ组、Ⅵ组分别为0.4、2、10 mg.kg-1瑞舒伐他汀处理组。Ⅱ、Ⅳ、Ⅴ、Ⅵ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1,Ⅰ组和Ⅲ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每天8∶00和16∶00各1次,连续10 d。d 6起,上午皮下注射前30 min,Ⅰ、Ⅱ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Ⅲ、Ⅳ、Ⅴ、Ⅵ组给予相应剂量的瑞舒伐他汀灌胃,连续5 d。d 6、11,测定大鼠基础热缩足潜伏期(PWTL)后,计算尾静脉注射吗啡30 min时各组大鼠的MPE值。d 11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大鼠,留取腰5脊髓,比较各组脊髓内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及星形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①d 6,6组的基础PWTL无明显差异。与Ⅰ组相比,Ⅱ、Ⅳ、Ⅴ和Ⅵ组MPE值明显降低(P<0.05)。d 11,6组的基础PWTL无差异。与Ⅰ组相比,Ⅱ、Ⅳ组尾静脉注射吗啡后30 min的MPE值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相比,Ⅴ、Ⅵ组的MPE值明显升高(P<0.05)。②d 11,6组大鼠腰5脊髓内总ERK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与Ⅰ组相比,Ⅱ、Ⅳ组腰5脊髓内p-ERK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Ⅲ、Ⅴ、Ⅵ组腰5脊髓内p-ERK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腰5脊髓内GFAP的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Ⅵ组腰5脊髓内GFAP的强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部分恢复吗啡耐受大鼠的吗啡镇痛效果,这可能与其抑制脊髓内ERK的磷酸化,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李永乐谢军明舒银银张瑶底妍孙茜刘健李伟彦
关键词:吗啡耐受神经炎症胶质细胞他汀脊髓背角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吗啡耐受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吗啡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n=8):对照组(C组)、吗啡耐受组(MT组)、瑞舒伐他汀对照组(RC组)和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处理组(R1组~R3组)。每天8:00和16:00皮下注射吗啡10mg/kg,连续5d,制备吗啡耐受模型。C组和R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C组和MT组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吗啡前30min给予生理盐水10ml/kg灌胃,连续5d;RC组、R1组、R2组和R3组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吗啡前30min分别给予10.0、0.d、2.0和10.0mg/kg瑞舒伐他汀灌胃,连续5d。模型制备前1d(T1)和制备后1d(T2)测定热缩足潜伏期,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T2时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k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MT组和R1组T2时MPE降低,脊髓p-ERK、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P〈0.05),RC组、R2组和R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T组相比,RC组、避组和R2组T2时MPE升高,脊髓p-ERK、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R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组和R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大鼠脊髓ERK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减轻大鼠吗啡耐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ERK磷酸化及降低IL-1β和TNF-α水平有关。
李永乐舒银银张瑶底妍孙茜谢军明刘健李伟彦
关键词:降血脂药吗啡药物耐受性
环磷腺苷通路对内毒素刺激的小胶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下游主要效应分子PKA和Epac对内毒素刺激的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4孔板接种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脑小胶质细胞,按不同药物处理分为6组:组1,先用DMSO及HBSS分别孵育30 min,然后HBSS孵育24 h;组2,先用DMSO及HBSS分别孵育30 min;组3,先用DMSO及6-Bnz-cAMP 100nmol分别孵育30 min;组4,先用DMSO及8-pCPT-2'-O-Me-cAMP 50 nmol分别孵育30 min;组5,先用50nmol的H-89及6-Bnz-cAMP 100 nmol分别孵育30 min;组6,先用50 nmol的H-89及8-pCPT-2'-O-Me-cAMP 50 nmol分别孵育30 min,最后组2~组6内毒素0.5μg孵育24 h。内毒素处理后0、3、6、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并计算6 h时长短轴比值。24 h时收集各组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β及IL-10浓度。结果内毒素刺激后3 h,细胞成双极杆状细胞,6 h时最为明显,24 h细胞形态又恢复至椭圆或阿米巴样。仅6-Bnz-cAMP能明显抑制6 h时细胞形态的改变,预给予H-89,能完全逆转6-Bnz-cAMP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内毒素刺激24 h后,6-Bnz-cAMP能明显减少TNF-α、IL-1β的分泌,促进IL-10的释放,H-89能完全逆转该效应。给予50 nmol的8-pCPT-2'-O-Me-cAMP仅减少TNF-α的分泌,H-89不影响8-pCPT-2'-O-Me-cAMP的作用。结论较Epac,PKA对内毒素刺激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发挥主要的作用。
刘健谢军明嵇晴张利东朱四海李伟彦
关键词:环磷腺苷小胶质细胞蛋白激酶A
鞘内注射甘珀酸对腰5脊神经切断大鼠痛觉高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甘珀酸(CBX)对腰5脊神经切断(SNT)大鼠机械痛阈及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SNT+NS组(NS组)、SNT+CBX(CBX组)。Sham组仅暴露腰5脊神经,不切断,NS组和CBX组切断腰5脊神经。术后10d,Sham组和NS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CBX组鞘内注射甘珀酸5μg(10μl),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7、10 d及给药后1、2、4、6 h随机取6只大鼠测损伤侧机械痛阈(MWT),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给药后2 h后损伤侧脊髓背角中GFAP表达的变化,ELISA测定损伤侧脊髓背角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 3组大鼠术前1 d,MWT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ham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损伤侧MWT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Sham组相比,NS组和CBX组术后1、3、5、7、10 d痛阈明显下降(P<0.05);NS组术后10 d给药后1、2、4、6 h,MWT与给药前无差异(P>0.05),但给药后2 h损伤侧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和TNF-α、IL-1β的水平较Sham组明显增高(P<0.05);CBX组给药后1、2、4 h损伤侧MWT较给药前明显提高(P<0.05),6 h无差异(P>0.05),给药后2 h损伤侧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和TNF-α、IL-1β的水平较NS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次鞘内注射5μg CBX可改善脊神经切断大鼠损伤侧机械痛敏行为,该效应可能与其抑制损伤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减少TNF-α、IL-1β的释放有关。
李雪飞许倩许佩龙谢文强王洪超李伟伟刘健李伟彦
关键词:甘珀酸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因子
鞘内注射IL-18中和抗体对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阻断脊髓IL-18对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5组(n=8)。Ⅰ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为吗啡耐受组,Ⅲ组为IgG对照组,Ⅳ组、Ⅴ组为IL-18中和抗体(0.4μg、4μg)处理组。所有大鼠均行鞘内置管,手术5 d后确定导管位置(记为第1天)。第3~9天,各组建立吗啡耐受模型并进行相应处理。第2、10天,测定各组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及尾静脉注射吗啡后30 min的PWTL,计算30 min时最大可能镇痛效应比值(%MPE)。第10天行为学测试后,取大鼠脊髓腰膨大,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RK与p-ERK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分析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表达水平。结果①第2天:各组大鼠给予吗啡后30 min%M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天:给予吗啡30 min后,与Ⅰ组相比,其余4组%MPE均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组%MPE明显升高(P<0.05)。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其余各组p-ERK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p-ERK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V组明显降低(P<0.05)。③免疫组织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Ⅱ、Ⅲ、Ⅳ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GFAP阳性荧光明显增加。而与Ⅱ组相比,Ⅴ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GFAP免疫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结论 IL-18中和抗体可以缓解吗啡耐受的形成,该效应可能与其抑制脊髓ERK的磷酸化,缓解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舒银银谢军明李永乐张瑶刘清珍刘健李伟彦
关键词:吗啡耐受IL-18鞘内置管
镜像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镜像痛是躯体一侧组织或神经损伤后,不但损伤部位出现疼痛和痛敏,而且对侧相对应的部位也可出现疼痛和痛敏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临床和动物模型中均可出现。文中回顾镜像痛临床病例和动物模型中的镜像痛现象,探讨镜像痛可能的发生机制,并介绍临床镜像痛的治疗进展和前景。
李雪飞许倩刘建李伟彦
己酮可可碱对严重烫伤后大鼠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与机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炎性反应烫伤后脑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观察严重烫伤后大鼠不同时间的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和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变化,探讨已酮可可碱(pentoxifytlline,PTX)对严重烫伤后脑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烫伤组(n=36),烫伤+PTX治疗组(n=36)。水烫法建立40%全身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烫伤模型,烫伤组大鼠于烫伤15min后静脉输注等渗盐水10ml/kg,烫伤+PTX治疗组大鼠于烫伤15min后静脉输注给予PTX 50mg/kg,2组于烫伤0.5,1,2,4,8,16 h后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取6只大鼠测定脑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16 h测定NF-κB和GFAP表达。对照组于37℃水假烫15 min后静脉输注等渗盐水10 ml/kg,16 h处死,测定上述指标。凝胶电迁移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测定脑组织NF-κB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ance assay,ELISA)测定TNF-α、IL-6和IL-10的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脑GFA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烫伤组大鼠脑组织的NF-κB和GFAP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TNF-α、IL-6和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烫伤组相比,烫伤+PTX治疗组脑组织NF-κB和GFAP的表达减弱(P<0.01)、TNF-α和IL-6的水平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烫伤+PTX治疗组IL-10水平没有降低,反而显著增高于烫伤组(P<0.01)。结论早期给予PTX对严重烫伤后大鼠继发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嵇晴胡玉萍刘健贾宏彬李伟彦朱四海
关键词:己酮可可碱烫伤核因子-KAPPAB细胞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