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2cx2-yw-321)
- 作品数:3 被引量:78H指数:3
- 相关作者:高晓路戴均良杜守帅季珏张文忠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江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北京市交通出行环境的空间评价被引量:18
- 2009年
- 运用交通出行满意度的调查数据,对北京市交通出行环境的空间分异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造成空间分异的原因进行了解析。①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交通出行环境表现出显著的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分异。目前北京市交通出行矛盾最严重的几个地区包括前门王府井地区,亚运村-北苑-天通苑地区,中关村和回龙观地区,东长安街以南的双井-劲松-南磨房-王四营乡一带,西北五环以外的香山-植物园地区,大兴黄村,通州区。②在交通出行行为方面,北京市居民分化为四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组群,他们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不均匀性特征。③公共交通布局规划对于提升满意度具有明显效果,其中,各地800 m范围内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以及公交线路配置的作用尤其显著。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各地区交通出行矛盾的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和公共政策方面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交通出行环境的对策。
- 高晓路季珏张文忠
- 关键词:空间分异城市交通土地利用规划公共交通
- 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扩张和土地利用控制被引量:55
- 2010年
- 随着中国快速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和产业集聚带来的就业岗位、基础设施、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矛盾日益加剧,而城镇空间的快速扩张和蔓延式发展又成为众多矛盾的焦点。本文从规划理论和经济学理论出发分析了城镇空间扩张的内在动因,通过综述英美日等国家针对城镇空间扩张而采取的土地利用控制政策的经验提出了对策建议,并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标准问题。研究表明,资源环境条件是城镇密度的先决条件,基于亚洲大部分国家的资源环境基础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集约化的城镇空间是我国最现实、最合理的选择;交通模式、土地开发模式、住宅开发模式、道路交通税制等是影响城镇密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公共交通比例、住宅开发形式的选择等是对城镇空间密度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城镇密度(人均土地利用指标)的最佳标准应根据交通模式、土地开发模式、住宅开发模式等条件的不同而区别确定。欧美研究学者提出的紧凑型发展模式下的城镇合理人口密度大致在70~150人/hm2之间。基于分析和比较,本研究建议集合住宅比例在80%以上的我国大中城市的人均城镇土地利用指标采用人均80~105 m2的标准,并应在实施过程中从严控制。
- 戴均良高晓路杜守帅
-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利用
- 天津市海岸带环境的空间价值及其政策启示被引量:6
- 2008年
- 运用政策选择实验的方法,对天津市沿海地区居民的政策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定量地考察了海岸带环境的价值及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属性居民之间呈现的空间差异,对不同类型经济开发的空间影响强度,及海岸带开发、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包括,①工业开发明显降低了居民的效用,说明在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下,工业开发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需要通过产业和环境政策的统筹和协调来解决工业开发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相反,渔业开发仍然会带来正面的综合效益,因此,渔业作为天津沿海地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是适宜的。②塘沽和汉沽地区海岸带环境的价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例如,在塘沽区,港湾开发和娱乐业的发展给居民带来负面影响,而在汉沽区,这些开发所带来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海岸带管理政策的重点和目标,并实施差别化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对产业开发格局进行调控。③不同类型人群对于海岸带政策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根据各类人群的空间集聚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上述研究结论为海岸带管理的定量决策,如凝炼各地区海岸带规划的目标、制定产业开发的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高晓路翟国方
- 关键词:海岸带管理生态环境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