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1B04-02-01)

作品数:8 被引量:116H指数:5
相关作者:陈章立赵翠萍谢蓉华韩进胡先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地震
  • 6篇水库
  • 3篇尾波
  • 2篇地震波
  • 2篇诱发地震
  • 2篇震波
  • 2篇水库地震
  • 2篇水库诱发
  • 2篇水库诱发地震
  • 2篇汶川地震
  • 2篇龙滩水库
  • 2篇C值
  • 2篇Q
  • 1篇地震波衰减
  • 1篇地震波速
  • 1篇地震波速比
  • 1篇地震精定位
  • 1篇地震尾波
  • 1篇地震预测
  • 1篇震源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作者

  • 4篇赵翠萍
  • 4篇陈章立
  • 3篇胡先明
  • 3篇韩进
  • 3篇谢蓉华
  • 2篇孙毅
  • 2篇周连庆
  • 1篇邬成栋
  • 1篇华卫
  • 1篇邵玉平
  • 1篇修济刚
  • 1篇毛玉平
  • 1篇付虹
  • 1篇杨晓源
  • 1篇王余伟
  • 1篇陈翰林
  • 1篇陈慧
  • 1篇康英
  • 1篇赵小艳
  • 1篇郑斯华

传媒

  • 3篇地震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四川地震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建议创建四川水库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实验场被引量:4
2008年
四川的水力资源开发量居全国首位,主要集中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随着大型水库的不断修建,即将在此形成一个大型水库密集区。四川位于全球破坏性地震多发区,天然地震的强度和频度相当高,已建水库的诱发地震强度和频度也相当高。四川是全球难寻的监测、预报、研究水库地震的资源优势区域,用完全开放的创新思维,创建四川水库诱发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实验场,具有重要的防震减灾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胡先明韩进谢蓉华邵玉平牟雅元杨晓源
关键词:金沙江水库诱发地震实验场
水库诱发地震中水库水体下方的地震波速比被引量:13
2008年
以大桥水库MS4.6诱发地震和紫坪铺水库ML2.5诱发震群为例,研究了穿过水体下方的地震波的波速比在地震前后的变化。由彝海子台记录的穿过大桥水库水体下方的地震波所计算的波速比,在蓄水后4.6级主震前存在高值异常,反映库水对波速比有影响;由八角台记录的穿过紫坪铺水库水体下方的地震波所计算的波速比显示,在2006年8月28日后一时段库区东北部出现微小的波速比高值异常,结果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在八角台附近的汶川水磨发生了2.5级水库诱发震群。因此认为,根据穿过水库水体下方的地震波射线计算的单台波速比,能够反映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及周围地区介质特性的改变,可作为监测水库地震的一种手段。
胡先明谢蓉华韩进孙毅
关键词:地震预测水库诱发地震波速比异常
龙滩水库地区P波、S波和尾波衰减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发生在龙滩水库地区的144次ML≥1.0地震资料,研究了该地区地壳介质的衰减特征,并采用尾波归一化方法分别估算了P波、S波的品质因子QP和QS,用单次反散射模型计算了尾波品质因子Qc.结果表明,该地区上述3个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分别为QP(f)=(7.43±0.78)f(1.05±0.06),QS(f)=(13.08±3.20)f(1.76±0.15),Qc(f)=(50.52±2.71)f(1.13±0.03),总体呈现低Q0和高η值的特点.在所研究的频带范围1—16Hz内,QS/QP比值均大于1,表明该地区体波衰减中散射可能起着较大作用.Qc与QS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小于8Hz时,QSQc.这可能是由于介质的多次散射作用的结果.
华卫赵翠萍陈章立郑斯华
关键词:地震波衰减龙滩水库
龙滩水库地震精定位及活动特征研究被引量:48
2009年
本文利用结合了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法对龙滩库区2006年至2007年发生的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并对其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定位结果的比较,证明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提取的地震对的P、S波走时差数据及双差精定位法显著地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质量.对龙滩库区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龙滩库区的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过程密切相关,成丛分布的地震活动分别表现出对水库蓄水过程不同的响应过程和活动特征,反应了龙滩库区在岩性特征、渗透条件、地质构造及应力场等方面存在局部性差异.
陈翰林赵翠萍修济刚陈章立
关键词:水库地震地震精定位双差定位法
大桥4.6级水库地震的主压应力变化
2009年
利用大桥水库遥测地震台网的模拟地震记录初动符号资料,分年度和不相等时间段测定大桥水库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寻找4.6级水库地震的主压应力变化。利用1996~2005年大桥库区689次地震的1605个初动符号,求出P轴和T轴的参数,结果显示:从蓄水到主震发生,P轴方位角,随时间越来越逼近主震P轴方位角;逼近主震时解的精度高,矛盾比变小;T轴方位角主震前相对一致。
胡先明谢蓉华韩进王余伟孙毅陈慧
关键词:大桥水库震源机制解
云鹏水电站及其周围地震尾波Q_c值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云鹏水电站周边5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的108个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423条地震记录的尾波Q0值。结果显示:云鹏水电站地区尾波的Qc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c(f)=90.2f0.94。该地区的Q0值比云南其它构造活动强烈地区的要高,因此属于中等构造活动地区。云鹏水电站蓄水后弥勒台记录到的108个地震的尾波Q0值及分频Qc值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表明水库蓄水对库区及其附近区域地下介质性质有所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有限。
赵小艳付虹毛玉平邬成栋
汶川M_w8.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分段特征被引量:39
2009年
利用全球台网中均匀分布的远场台站记录的39个长周期P波和SH波波形数据,研究了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的矩张量解、破裂过程及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由可分辨的5次7.3级以上地震组成,这5次子事件在时间上连续发生,空间上由在起始破裂点处的一次走滑破裂,距起始破裂点80km范围内的2次逆冲破裂,以及在北川附近的2次右旋走滑破裂组成.前3次破裂的震级分别为Mw7.3,7.6,7.4级,后2次的震级分别为Mw7.5和7.4级.破裂过程反演结果表明整个破裂在时间上持续了105s,在北川-映秀断裂上自起始破裂点所在的南西端向北东方向单侧扩展,造成沿断层地表破裂近230km,地表平均位错达4m.研究结果揭示此次地震破裂过程至少由2段组成,在起始破裂点所在的西南段即都江堰-汶川段,破裂以逆冲错动为主,最大错动位移达8.2m;在绵竹附近,破裂开始转变为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右旋走滑错动,断层错动区域较西南段浅,主要发生在北川-青川段10km深度以上,最大位移位于地表,为6.53m.相应地在地表出现了两个位移达6m以上的地段,其一是都江堰-汶川段,地表的最大位移为6.44m;其二是北川-青川段,最大位移6.53m.这种分段性存在一定的构造背景.
赵翠萍陈章立周连庆李志雄康英
关键词:汶川地震矩张量反演
紫坪铺水库地区尾波Q_C值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Sato模型研究了汶川MS8.0地震前位于震源区的紫坪铺水库地区尾波QC值特征。结果表明,库区QC值与频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4个台站的平均QC=21.6f1.211,尾波Q0值较小,平均为21.6。离震群最近的MZP台Q0最大,为29.0,离震群最远的BAJ台Q0最小,为13.9。这种尾波Q0值的差别可能与尾波Q值所反映的介质深度存在一定的关系,而较小的流逝时间可能是这里η值偏高的原因之一。
周连庆赵翠萍陈章立
关键词:紫坪铺水库尾波QC值汶川地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