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10201)

作品数:4 被引量:303H指数:4
相关作者:李自超汤圣祥魏兴华王象坤张洪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稻种
  • 2篇稻种资源
  • 2篇栽培
  • 2篇栽培稻
  • 2篇中国栽培稻
  • 1篇等位
  • 1篇等位酶
  • 1篇地方稻种
  • 1篇形态学性状
  • 1篇性状
  • 1篇选育
  • 1篇选育品种
  • 1篇优异资源
  • 1篇云南稻种
  • 1篇同工酶
  • 1篇同工酶分析
  • 1篇种质
  • 1篇核心种质
  • 1篇初级核心种质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李自超
  • 3篇魏兴华
  • 3篇汤圣祥
  • 2篇余汉勇
  • 2篇张洪亮
  • 2篇王象坤
  • 2篇江云珠
  • 2篇裘宗恩
  • 1篇曾亚文
  • 1篇曹永生
  • 1篇申时全
  • 1篇孙传清
  • 1篇颜启传

传媒

  • 3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地方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被引量:142
2003年
以国家品种资源库编目入库的中国地方稻种资源 5 0 5 2 6份的 2 6个数量和质量性状为基本数据 ,研究了中国地方稻种资源的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 ,包括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和组内取样方法。分组原则为按丁颖分类体系、按中国稻作生态区划、按中国稻作生态区内分籼粳两亚种、按中国行政省或自治区、按中国行政省或自治区内分籼粳两亚种、按单一性状等分组和不分组的大随机 ;组内取样量按组内个体数量的简单比例、平方根比例、对数比例和多样性指数比例确定 ;组内取样采用随机方法。应用遗传多样性指数、表型方差、表型频率方差、变异系数和表型保留比例等 5个参数来检验各取样策略所得的核心种质。结果表明 ,以丁颖分类体系分组、按平方根或对数比例在组内随机取样的策略为中国地方稻种核心种质初级样品的可行策略。在初级核心种质取样量上 ,以计算机提取 6 % ,加上人工定向取样增加优异种质和极值材料约 2 % ,使初级核心种质总数达 4 0 0 0份 ,约占总资源的 8%。
李自超张洪亮曹永生裘宗恩魏兴华汤圣祥余萍王象坤
关键词:地方稻种核心种质稻种资源
中国栽培稻选育品种等位酶多样性及其与形态学性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50
2003年
选取源自我国 2 6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不同选育时期、不同类型的 74 4份栽培稻选育品种为试验材料 ,应用 5种等位酶 12个等位基因位点分析我国栽培稻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并研究等位酶和形态学性状在多样性研究中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等位酶多态位点百分率 (P)、平均等位基因观察数 (A)、平均等位基因有效数 (Ae)、Shannon多样性指数 (I)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 (H e)分别为 10 0 %、3.16 7、1.5 15、0 .4 5 2和 0 .2 72 ;籼粳两类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所不同 ,籼型多样性指数 (I和 H e)明显高于粳型 ,分别为粳型的 1.70 2和 1.730倍 ;华中稻区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 (H e=0 .2 83) ,东北稻区则最低 (H e=0 .0 6 2 ) ;除西南稻区外 ,其余稻区等位酶和形态学两类性状所获得的品种间距离矩阵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16 3~ 0 .390。
魏兴华汤圣祥江云珠余汉勇裘宗恩颜启传
关键词:栽培稻选育品种等位酶形态学性状
中国栽培稻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46
2002年
应用淀粉凝胶电泳法 ,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 4 4 0 8份中国栽培稻种质资源的 12个同工酶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酶谱 (Pgi1,Pgi2 ,Amp1,Amp2 ,Amp3,Amp4 ,Sdh1,Adh1,Est1,Est2 ,Est5和 Est9)。结果指出 ,被测的中国栽培稻含有 5 2个同工酶等位基因 ,占亚洲栽培稻已鉴定出的 5 4个等位基因的 96 .3% ,其等位基因频率变幅为 0 .0 0 1~ 0 .994 ,基因多样性指数 (H a)为 0 .0 12~ 0 .5 4 7。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 (H t) ,同工酶遗传型多样性指数 (H p)和平均多态性指数(DP)分别为 0 .2 4 8,3.84 5和 17.7%。基因频率低于 0 .0 5的等位基因共 31个 ,占 5 9.6 % ;基因频率在 0 .91~ 0 .95的等位基因 5个 (Amp1- 2 ,Amp3- 1,Adh1- 1,Est1- 1和 Est9- 2 ) ,占 9.6 ;基因频率高于 0 .95的等位基因 2个 (Amp4 - 1和Est5 - 1) ,占 3.8。研究发现 ,Pgi1- 5等位基因仅存在于中国栽培稻中。我国六大稻区中 ,以西南稻区的同工酶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为最高 (0 .2 6 6 ) ,其次为华中和华南稻区。华中稻区的同工酶平均等位基因数最高 (3.75 ) ,其次为西南稻区。
汤圣祥江云珠魏兴华李自超余汉勇
关键词:栽培稻同工酶分析
云南稻种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88
2001年
以 5 2 85份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 ,以《云南稻种资源目录》中记录的 31个数量和质量性状为基本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大 ,稻种类型多 ,优异资源丰富。云南稻种资源主要分布于思茅、临沧、文山等滇西南和滇东南地区 ,占总数的 80 % ;全部稻种资源中粳稻占 5 4 % ,基本表现籼粳各半 ;滇西南和滇东南的遗传多样性最大 ,粳稻多样性大于籼稻。有色米、糯米、香米等全省均有分布 ,且比例较高 ,抗虫、抗病和耐旱等优异资源分布也较广 ,大粒、强分蘖性、高蛋白质含量和软米等优良农艺性状的资源分布较局限 ,如软米资源几乎全部分布于德宏州 。
李自超张洪亮曾亚文申时全孙传清王象坤
关键词:稻种资源优异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