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318)

作品数:14 被引量:69H指数:6
相关作者:张明牛晨刘丽华杨玲张桂荣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磁共振
  • 7篇成像
  • 5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肿瘤
  • 3篇量子
  • 3篇量子点
  • 3篇
  • 2篇信号
  • 2篇荧光
  • 2篇转移瘤
  • 2篇螯合
  • 2篇螯合物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
  • 2篇脑胶质瘤
  • 2篇脑肿瘤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复习
  • 2篇波谱

机构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2...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8篇张明
  • 5篇牛晨
  • 3篇刘丽华
  • 2篇李瑜
  • 2篇韩芳
  • 2篇李文菲
  • 2篇任先艳
  • 2篇闵志刚
  • 2篇马雪英
  • 2篇张桂荣
  • 2篇杨玲
  • 1篇刘馨
  • 1篇刘丽华
  • 1篇高磊
  • 1篇刘红娟
  • 1篇吴慧
  • 1篇王茂德
  • 1篇朱朝喆
  • 1篇朱超
  • 1篇林盘

传媒

  • 6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发光学报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幕下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附5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幕下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SFT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1例行CT平扫,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仅行MRI增强检查。结果:本组5例(4例女性,1例男性)均为单发病灶,均宽基底与脑膜相连,2例位于右侧小脑半球,1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凸面,1例跨右侧小脑幕上下生长,1例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肿瘤最大径范围约4.1~5.2 cm,5例边界均清楚,4例呈浅分叶状,1例呈类圆形。肿瘤CT平扫呈稍高密度,MRI 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低信号,3例T2WI病灶内见片状低信号区,2例病灶内见囊变,2例病灶内见迂曲血管,4例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水肿,3例病灶周围见脑脊液环绕征象。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及囊壁均明显强化,2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幕下SF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幕下肿块呈浅分叶状并具有脑外肿瘤的征象,CT上呈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低信号,明显强化,T2WI病灶内见低信号区及迂曲血管影时,可考虑诊断该病,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徐小玲牛晨范妤欣马雪英张明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磁共振成像免疫组化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附4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为PHNE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检索近10年来有关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文献,对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例均行CT检查,单发1例,多发3例,肿瘤最大径4.1~16.1cm。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囊变坏死明显,边界较清楚,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可呈持续性强化,也可表现为"快进快出"。血清学检查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绝大多数为阴性,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多呈阳性。结论:PHNEC是一种罕见的肝脏原发肿瘤,最终诊断虽需病理证实,但PHNEC的CT及血清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结合血清学指标检测可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从而指导临床进行下一步治疗。
令潇郭晨光杨玲梁丰丽李海宁张桂荣牛晨张明
关键词: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肝脏计算机体层成像
用于磁共振/荧光双模态成像的钆(Ⅲ)螯合物掺杂的碳量子点
碳量子点作为新型的零维纳米碳材料,表现出与半导体量子点相近的光致发光性能和更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生物荧光成像探针。本文以钆喷酸单葡甲胺为前驱体,通过热裂解获得了有优异磁共振响应和光致发光性能的与钆(Ⅲ)螯合的碳量子点...
任先艳李瑜井新利
关键词:磁共振荧光
文献传递
1H MRS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 MRS)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后病理或临床证实脑转移瘤32例。所有患者MRS前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3.0T MR多体素波谱(TE 144ms)扫描,分别于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正常脑实质取感兴趣区(VOI),测量代谢物浓度,计算Cho/Cr、NAA/Cr、Cho/NAA值,比较肿瘤实质与正常脑实质、瘤周水肿与正常脑实质代谢物比值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肿瘤实质是否出现1.3ppm脂峰(Lip)及可流动脂质。结果:肿瘤实质与正常脑实质代谢物比较,Cho/Cr增高、NAA/Cr降低、Cho/NAA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瘤周水肿与正常脑实质代谢物比较,Cho/Cr略有增高,NAA/Cr略有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ho/NAA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中24例出现Lip,出现率75%,15例出现可流动脂质,出现率46.9%。结论:脑转移瘤的MRS具有一定特征,脂峰及可流动脂质的出现有助于脑转移瘤的诊断。
闫斌梁丰丽赵婷婷韩芳牛晨李文菲郭苏晋梁秀芬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脑肿瘤转移瘤
ADC值测量在颅脑DWI高信号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ADC值测量对颅脑DWI高信号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DWI高信号肿瘤分类,并测量其ADC值。结果: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淋巴瘤ADC值分别为(0.90±0.16)×10-3mm2/s、(0.75±0.21)×10-3mm2/s、(0.86±0.11)×10-3mm2/s、(0.91±0.16)×10-3mm2/s,各肿瘤之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DWI高信号肿瘤ADC值测量可以提供脑肿瘤的组织成分信息,ADC值可预测胶质瘤级别。
闫新成鱼博浪张明郭苏晋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
静息态与任务态功能MRI在脑肿瘤患者术前运动皮层定位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比脑肿瘤患者的静息态功能MRI(rs-fMRI)与任务态功能MRI(task-fMRI),评价rs-fMRI在脑肿瘤患者运动皮层术前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脑肿瘤患者行fMRI,所有数据均采用FSL软件多元线性优化分解的独立成分(MELODIC ICA)分析方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肿瘤越靠近大脑中央沟附近(例1、3、7、8、11患者),rs-fMRI和task-based fMRI的激活差异较大;而病灶远离大脑中央沟(例2、4、5、6、9、10、12患者),rs-fMRI和task-based fMRI叠加图像比较相符;患侧激活较健侧激活有所减弱。结论 rs-fMRI及task-based fMRI可以作为脑肿瘤患者运动区术前定位的一种辅助方法,且rs-fMRI尚不能替代task-based fMRI而作为一种单独的术前定位运动皮层的方法。
牛晨张明林盘闵志刚高磊王茂德金晨望王渊朱超刘馨刘丽华
关键词:脑肿瘤磁共振成像运动皮质
兼具磁共振响应的碳量子点光致发光材料的构筑和性能被引量:1
2015年
碳量子点作为光功能组分和纳米载体用于构筑磁共振-荧光双模态分子探针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本文首次以兼作Gd3+源和碳源的钆喷酸单葡甲胺为前驱体,研究了热裂解温度、保温时间和加热速率对前驱体碳化程度、所得产物量子产率和Gd3+掺杂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前驱体在经历合理的热裂解条件(热裂解温度不高于350℃)后,可简便地制得Gd3+螯合物掺杂的碳量子点。该碳量子点除了具有优异的发光能力外(量子产率~7.6%),还表现出磁共振响应(纵向弛豫率~6.5 mmol-1·L·s-1),可用作磁共振-荧光双模态分子影像探针。
任先艳刘丽华李瑜
关键词:磁共振
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ERK/MAP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脑胶质瘤细胞侵袭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脑胶质瘤细胞SF76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转化生长因子β1分别干预脑胶质瘤细胞SF767细胞12、24、48 h,Western blotting检测EMT和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和对比干预前后细胞增殖情况,体外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改变。结果 Western blotting显示E-cadherin表达下调,而Vimentin和MMP-2表达上调。在ERK/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ERK表达未见变化,但P-ERK表达上调,核转录因子Zeb-1表达增强。体外增殖实验显示干预后细胞倍增时间明显缩短;体外侵袭实验显示干预后穿膜细胞明显增多,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能通过ERK/MAP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EMT促进脑胶质瘤细胞SF767细胞侵袭。
刘丽华代勤闵志刚张明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ERKMAPK信号转导通路脑胶质瘤E-CADHERIN
微波水热法制备Gd^(3+)掺杂的碳量子点型高性能磁共振-荧光双模态分子影像探针被引量:3
2015年
以同时提供钆源和碳源的钆喷酸单葡甲胺为前驱体,利用微波作为加热手段实现分子水平上的搅拌,达到低温、短时间内制得均匀的小粒度Gd3+掺杂碳量子点(Gd3+/CQDs-MH)的目的。当前驱体在250℃下微波水热反应45 min时,获得的Gd3+/CQDs-MH表现出较高的量子产率和极强的磁共振性能,避免了传统加热方式对碳量子点的发光能力和弛豫性能极难同时提高的矛盾。该条件下合成出尺寸约1.0 nm的碳量子点,其荧光量子产率为11.0%,Gd3+的掺杂质量分数达16.9%,纵向弛豫性能高达4 545.3 mmol-1·L·s-1([Gd3+]=0.01 mmol·L-1)。并且,该碳量子点对He La细胞无明显毒性,有望用作高弛豫性能和高发光性能的磁共振-荧光双模态探针。
袁雪霞王超王玉平胡清任先艳
关键词:钆离子磁共振荧光
CT联合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评价CT联合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全身骨显像阳性并同期行同部位CT检查且有原发肿瘤病史的患者资料,根据全身显像核素增浓灶的数目分为单发及多发(具有2个及其以上的病灶),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诊断为标准,分别对CT、全身骨显像及两者联合这三种不同检查方式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利用配对χ~2(或校正χ~2)检验比较CT、全身骨显像与两者联合在单发及多发骨转移瘤诊断中的正确诊断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利用统计学软件绘制CT、全身骨显像及两者联合在诊断单发及多发骨转移瘤中的ROC曲线。结果:经病理或随访临床证实的212例患者纳入此研究,其中单发核素增浓灶患者91例,多发核素增浓灶患者121例。CT、全身骨显像与两者联合相比在诊断单发及多发骨转移瘤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联合诊断单发及多发核素增浓灶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全身骨显像或CT,并且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信息。结论:CT联合全身骨显像可以为骨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能有效提高骨转移瘤、尤其是单发骨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
张桂荣麻少辉贾茜陈霄杨玲令潇张明刘红娟
关键词:CT全身骨显像骨转移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