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40012)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陈玉魏永明魏显虎郭华东王钦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遥感
  • 2篇地震
  • 2篇地质
  • 2篇遥感影像
  • 2篇遥感影像特征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地质灾害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地质灾害
  • 1篇断裂带
  • 1篇堆积物
  • 1篇石流
  • 1篇速率
  • 1篇特大泥石流
  • 1篇泥石
  • 1篇泥石流
  • 1篇泥石流堆积
  • 1篇泥石流堆积物
  • 1篇汶川大地震
  • 1篇裂带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遥...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4篇陈玉
  • 3篇魏显虎
  • 3篇魏永明
  • 2篇郭华东
  • 1篇李德文
  • 1篇孙昌斌
  • 1篇王钦军
  • 1篇刘广
  • 1篇蔺启忠
  • 1篇沈晓明

传媒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RS与GIS的芦山地震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被引量:14
2013年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上午8:02分,四川芦山县发生了7.0级强震,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迅速启动重大灾害应急响应,及时对灾情进行评估.通过0.6 m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解译的崩滑体分布情况,结合坡度、坡向、高程、岩性、构造、水系、植被覆盖及地震烈度8个评价因子信息,分别基于概率指数模型与信息量模型对地震重灾区芦山县、宝兴县进行了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各因子分析的贡献度排序表明,距离构造350 m以内对地质灾害影响最大,其次为较陡的坡度(40°以上)及距离主干河道较近区域.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评价,表明信息量模型具有73.3%的精度,略高于概率指数模型的71.5%,二者的评价结果较吻合,均表明芦山县双石镇、太平镇、宝盛乡、龙门乡及宝兴县五龙乡、民治乡、永富乡等地具有较高的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估结果为震后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预防二次灾害提供技术支持.
陈玉郭华东王钦军
关键词:地震地质灾害
岷江流域映秀—茂县段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岷江流域映秀—茂县段极为严重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利用震后多期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数据并结合解译标志,快速、准确地分析研究区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对科学指导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1滑坡、崩塌及其过渡类型——崩滑为主要的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占90%以上);2次生地质灾害广泛分布在岷江两岸山坡,但在映秀—汶川段的发育程度和规模比汶川—茂县段大得多。研究区次生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地震形成的滑坡体趋于稳定,但解译的21个潜在滑坡体中部分已出现活动迹象,其中斗簇和沏底关2个潜在滑坡群更为明显,应对其进行遥感连续动态监测;2泥石流为研究区今后最主要的灾害类型,其中映秀—汶川段为最主要的发生地段。
魏永明魏显虎陈玉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航空遥感
滇西北地区鹤庆-洱源断裂带遥感影像特征及活动性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鹤庆-洱源断裂带位于川滇菱形块体中部偏西,四周分别被程海近SN向断裂(带)(东)、丽江-剑川NE向断裂(北、北西)、龙蟠-乔后NNE向断裂(南西)及红河NW向断裂(南)等区域性活动大断裂所围限。根据断裂构造的直接解译标志——清晰的线性形迹和鹤庆-洱源断裂带形成的构造地貌标志如大型/微型断层陡坎、断层谷地、断塞塘等及断裂走滑造成的水系错动、河流阶地面被错及同一盆地边界相邻的多个洪积扇顶的同向扭动等,在高分辨率的SPOT-5(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可达2.5m)及中等分辨率ETM(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可达15m)遥感影像上对鹤庆-洱源断裂带的空间分布、规模、活动性质、相对活动时代及活动幅度进行了遥感分析,并做了详细的野外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鹤庆-洱源断裂带基本沿丽江盆地东部东边界、鹤庆盆地东边界、洱源盆地西边界及鹤庆盆地与洱源盆地间的山地段(简称山地段)分布,断续延伸近100km,在盆地边界断层走向近SN向、山地段为NE40°~50°。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洪积扇中前缘微型断层陡坎(高不超过5m)的存在不仅反映该断裂带的最新活动而且也说明活动性有逐渐向盆地内部迁移的迹象,尤以鹤庆盆地东边界最为明显。2)通过SPOT-5遥感影像上洪积扇的色调及几何特征分析,晚更新世早中期的洪积扇广泛分布在各盆地的边界及山地段谷地的两侧,扇形地保存相对完整;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洪积扇分布较为有限,但扇形地保存十分完整,这两期洪积扇是我们分析鹤庆-洱源断裂带的遥感影像特征及活动性依靠的最主要地貌类型。3)根据断裂带活动性质遥感分析,鹤庆一洱源断裂带主体断裂在盆地边界垂直断错晚更新世早中期洪积扇,地貌上形成一级洪积台地,高出盆地面不超过40m,同时水平�
魏永明魏显虎李德文陈玉沈晓明孙昌斌
关键词:遥感影像特征
甘肃省舟曲特大泥石流的遥感影像特征及古泥石流遥感识别的地质意义被引量:12
2014年
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是舟曲地区第四纪以来泥石流最新暴发期内强烈活动的体现,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堪称世界泥石流灾害史之最。准确分析该地区泥石流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预测未来泥石流暴发时间可为泥石流的防灾救灾提供科学的依据,其首要任务就是利用一种先进技术对不同时期的泥石流堆积物的空间分布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遥感技术具有数据获取量大、空间分辨率高及快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可在舟曲特大泥石流及不同时期古泥石流堆积物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高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影像上,舟曲特大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光谱特征,可用于准确圈定泥石流灾害的范围;泥石流堆积物在沟谷两侧形成的侧碛堤及在堆积区末端形成的扇形地等形态特征也是识别泥石流的另一个重要标志。舟曲县城东南瓦厂村南及马莲坪村西南白龙江支流沟中的垄岗状堆积物和沟口处的扇形地堆积体在光学遥感影像上具有典型的古泥石流堆积的形态特征,雷达遥感的后向散射系数对比分析和对堆积物剖面的沉积特征分析也证明古泥石流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期次、多空间分布的现代和古泥石流的对比,不仅可以揭示舟曲地区第四纪以来泥石流发育历史并间接反映地质尺度上气候变化特点,还可为未来泥石流的易发性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因此泥石流堆积物的遥感直接识别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魏永明郭华东陈玉蔺启忠魏显虎刘广
关键词:泥石流堆积物遥感影像特征古泥石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