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阶平医学基金(2003-97-A)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赵文燕王改玲邱龄肖传实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内皮
  • 2篇体细胞
  • 2篇前体
  • 2篇前体细胞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内皮前体细胞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员
  • 1篇血内
  • 1篇他汀
  • 1篇祖细胞
  • 1篇外周血内皮祖...
  • 1篇细胞集落
  • 1篇粒细胞
  • 1篇粒细胞集落刺...
  • 1篇内皮祖细胞

机构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肖传实
  • 3篇邱龄
  • 3篇王改玲
  • 3篇赵文燕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G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0μg/d)、G+AS组(rhG-CSF50μg/d、高脂饲料)、AS组(高脂饲料)及对照组,每组各8只。4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前及第1、4、8、12周采血,培养7天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细胞培养3天后,通过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PE-CD34、FITC-CD133双阳性细胞为EPC;第12周测血清一氧化氮、血脂水平并做主动脉斑块分析。结果实验前,各组EPC含量均很低;用G-CSF治疗1周,G组及G+AS组EPC迅速升高(与用药前比较增加了约13倍,P<0·001),继续给药G组EPC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第1、4、8、12周比较P>0·05);给予高脂饮食后,G+AS组EPC数量逐渐下降(第4、8周与对照组比较P<0·001、P<0·001;第12周与对照组比较P=0·326);对照组EPC一直处于低水平,AS组EPC数量较对照组低,但两组各周比较P>0·05。经过12周的高脂喂养,G+AS组及AS组主动脉均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G+AS组斑块面积、斑块/内膜面积均低于AS组(P<0·01)。第12周G+AS组及AS组一氧化氮含量均低于G组和对照组(P<0·001)。结论EPC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AS损害内皮,减少EPC,G-CSF对EPC有动员作用,能够增加外周血EPC数量,因而对血管有保护作用,抑制AS进展。
赵文燕肖传实邱龄王改玲
关键词:动脉硬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
雌激素对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内皮前体细胞(EPC)的动员作用,并探讨其血管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兔分为2组:对照组和雌激素组;用药后1,2,3,4周,测量外周血的EPC含量;第3周,测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脂水平。结果用药1,2,3,4周,EPC曲线:正常组为低水平基线。雌激素组为锯齿状曲线;第3周最高,且该组第3,4周均有作用,(P<0.01)。NO水平雌激素组较正常组增高(P<0.05);2组血脂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雌激素对EPCs有动员作用,这可能与NO有关。
王改玲肖传实邱龄赵文燕
关键词:雌激素内皮前体细胞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内皮前体细胞的动员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不同时相对内皮前体细胞(EPC)的动员作用。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5mg、5mg、10mg组。用药后1、2、3、4周分别测量外周血EPC含量。用流式细胞仪计数EPCs,PE-CD34/FITC-CD133双阳性细胞为EPC;荧光显微镜鉴定FITC-UEA-1/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EPC。用药第3周测血清一氧化氮(NO)、血脂。结果:用药后1、2、3、4周四组外周血EPCs的曲线:正常对照组为一低水平基线;阿托伐他汀5mg组、阿托伐他汀2.5mg组(按作用从大到小排列)为锯齿样曲线,第二周最低,第三周最高,第四周较第三周低;阿托伐他汀10mg组与正常组接近,仅第四周增高(P<0.05)。阿托伐他汀5mg组对EPCs有持续动员作用,于第三周时效果最佳,约为第一周的3倍,是正常组的近20倍;阿托伐他汀2.5mg组在第三、四周有作用。在第四周,三个用药组EPCs均较正常组高,且用药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组相比,阿托伐他汀5mg组血清NO增高,阿托伐他汀10mg组NO降低。各组血脂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EPCs均有动员作用,其效果为:5mg组>2.5mg组>10mg组。阿托伐他汀5mg组在第三周效果最佳。阿托伐他汀对EPCs的动员可能与NO有关。
王改玲肖传实邱龄赵文燕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内皮前体细胞动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