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90024)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成祖松王先柱冷娜娜王传斌张跃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工业大学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产业转移
  • 5篇比较优势
  • 4篇粘性
  • 2篇对外贸易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实证
  • 2篇区域对外贸易
  • 2篇稳定性
  • 1篇动态比较优势
  • 1篇动态能力
  • 1篇中国服务贸易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实证研究
  • 1篇示范区
  • 1篇农产
  • 1篇农产品
  • 1篇农产品出口
  • 1篇自主创新
  • 1篇皖江城市
  • 1篇皖江城市带

机构

  • 12篇安徽工业大学
  • 4篇河海大学

作者

  • 10篇成祖松
  • 3篇王先柱
  • 1篇张跃华
  • 1篇王传斌
  • 1篇冷娜娜

传媒

  • 2篇当代经济管理
  • 1篇安徽科技
  • 1篇财经科学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广东广播电视...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新乡学院学报...
  • 1篇吉林工商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文章研究了1997~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并使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等多种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有旅游、建筑等6种产品的比较优势是不平稳的,另外6种产品具有一定的平稳的比较优势特征,服务贸易的贸易模式和比较优势的动态性还没有实现一个稳态收敛的阶段。
成祖松
关键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稳定性
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耦合--以皖江城市带为例被引量:4
2013年
历史经验表明,实现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的有机耦合,是成功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目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技术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低,产业不具有竞争优势。结合国外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教训,皖江城市带建设的逻辑思路是:从组织机制、投入机制和转化机制三大方面实现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的耦舍,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确立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创新型的产业集群,组建广泛的区域协同创新联盟,搭建区域创新的服务平台,构建区域创新的政府支持体系,从而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创新升级。
王先柱成祖讼王传斌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技术转移自主创新
区域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动态转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实现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动态转化是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当前安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但区位优势竞争加剧、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自然资源消耗严重等困境不容忽视。面对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安徽应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外贸生态建设,努力寻找安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动态转化的路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安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成祖松
关键词:对外贸易比较优势产业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粘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通过在泛长三角地区实地调查所获得的微观数据,运用二元选择模型中的probit模型对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区位特征因素来看,当地是否拥有转移企业需要的原材料、土地可获得性及成本优势、劳动力数量等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从集聚效应因素来看,当地是否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是否拥有产业集群、是否有较大的市场等对企业做出转移决策有较大的影响;从区域政策因素来看,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增加了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我们发现所有显著因素中,集聚效应中对产业粘性的边际效应最大,集聚效应在产业粘性中起主导作用。
成祖松王先柱冷娜娜
关键词:产业转移粘性影响因素PROBIT模型
出版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机制与提升路径被引量:6
2013年
在动荡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出版企业需要通过动力机制、学习机制、创新机制和匹配机制形成以感知能力、整合能力、学习能力、捕获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动态能力体系,并着力从创建学习型企业、打造柔性组织系统、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积极组建动态联盟等方面提升自身动态能力,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成祖松
关键词:动态能力
关于比较优势动态转化的文献综述被引量:4
2012年
比较优势理论一直都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和核心,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回顾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发展过程,从比较优势动态转化的理论研究、影响因素和实证研究等若干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发展中国家实现本国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提升本国产业结构、培育新的比较优势提供政策依据。
成祖松张跃华
关键词:比较优势比较优势陷阱
产业转移粘性与皖江示范区发展对策
2013年
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并没有完全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发生,而是出现了产业转移粘性现象。导致产业转移粘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劳动力自由流动、产业转移成本过高、西部制度环境不佳、东部产业集群的存在以及区域能力结构差异等若干方面。皖江示范区要培育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合理引导要素流动,增加本地市场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能力提升,加强软环境建设,以便更好地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成祖松
关键词:产业转移粘性皖江示范区
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区域对外贸易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2012年
安徽对外贸易面临着比较优势弱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外贸发展的环境压力增大、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诸多挑战。文章从分析动态比较优势的来源入手,提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外贸品牌建设、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等发展思路,以期培育安徽对外贸易动态比较优势,实现安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成祖松
关键词:动态比较优势对外贸易比较优势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粘性的成因分析:一个文献综述被引量:11
2013年
加速推进区域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的政策取向,但产业转移粘性导致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现象。根据现有文献,文章从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成本、制度环境、产业集群、区域能力结构、产业转移力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粘性的成因,并指出了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
成祖松
关键词:产业转移粘性影响因素
我国产业转移粘性的成因与对策被引量:2
2013年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粘性的成因可以从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成本、产业集群、制度环境以及区域能力结构等不同视角加以剖析。为了促进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必须规范产业转移政策,合理引导要素流动,增加本地市场规模,培育产业承接能力,加强软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东西互动"。
成祖松
关键词:产业转移粘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