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289)

作品数:10 被引量:162H指数:7
相关作者:赵媛杨足膺郝丽莎牛海玲周晓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苏州教育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石油
  • 3篇石油合作
  • 2篇中非石油合作
  • 1篇油管
  • 1篇油管道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工业
  • 1篇油运
  • 1篇原油
  • 1篇原油管道
  • 1篇在世
  • 1篇中国原油
  • 1篇石油供给
  • 1篇石油运输
  • 1篇石油资源
  • 1篇世界石油
  • 1篇世界石油资源
  • 1篇输油
  • 1篇齐夫定律
  • 1篇圈层

机构

  • 10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市职业大...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作者

  • 10篇赵媛
  • 4篇郝丽莎
  • 4篇杨足膺
  • 2篇吴家新
  • 2篇牛海玲
  • 2篇周晓波
  • 1篇黄克龙
  • 1篇嵇昊威
  • 1篇王宜强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地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运费最低的中国原油管道网络空间优化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以规模及运量最大的中国东部原油管网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37条管道和满洲里-大庆铁路、20个主要油田及港口(口岸)、32个主要炼厂,建立原油供需平衡表,基于运费最低并考虑到不同管径管道的运输成本差异,结合空间分析与线性规划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东部原油管网进行空间优化研究及分类评价,结果表明:①2009年中国东部原油管网优化运费较实际运费减少了34.5%,表明原油管网总体流通效率不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②东北地区各管道流通状况相对较好;华北地区管道均为负荷不足或无负荷类型,流通效率不高;华东地区黄淮分区的多数管道为负荷不足类型,仅有两条百万吨流量管道为良好类型,长江中下游分区的甬沪宁线和仪金线为超负荷类型。
杨足膺赵媛黄克龙郝丽莎
我国石油资源流流量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变化被引量:25
2010年
以我国石油(特指原油)资源流动为研究对象,以我国省级行政单元作为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节点,从1985~2007年中选取5个特征时点,借助齐夫定律,研究了我国石油资源输出量和输入量的位序-规模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特征时点石油输出量和输入量的位序-规模分布均满足齐夫法则。(2)从无标度区范围来看,石油输出量的无标度区范围变化不大,而输入量的无标度区范围呈现出先缩小后又逐年扩大的趋势。(3)从空间分形结构来看,石油输出量的无标度区没有分段,始终呈现为单分形,而输入量则经历了由双分形向单分形的演化。(4)从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各特征时点石油输出量均呈帕累托分布模式,而输入量的空间分布形态变动较大,经历了对数正态模式—帕累托模式—对数正态模式—帕累托模式的演变。我国石油输出量和输入量位序-规模分布的不同步变化,与大油田分布、石化产业布局以及石油流通体制等有着密切联系。
赵媛牛海玲杨足膺
关键词:齐夫定律
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特征被引量:90
2012年
以中国石油(特指原油)资源流动为研究对象,把中国省级行政单元抽象为石油资源流动节点,从1985-2009年中选取5个特征时点,根据各流动节点石油自给能力及流动比率,将各特征时点的石油流动省份划分为源地、汇地和交流地3大流动职能类型,并将主要石油进口港(含陆上口岸)作为进口石油源地;分别利用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源地系统和汇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的集中与离散趋势,得出中国石油资源流动源—汇系统空间格局的位移和形变特征。结果表明:①源地系统重心位于中国东偏北部,在经历了1985-1995年的西北向移动后,1995-2009年大幅向西南偏移,南北方向的移动速度快于东西方向;汇地系统重心偏于中国中东部,移动幅度相对较小,1985-1999年呈南北向移动、1999-2003年呈东西向移动,最终快速向西南方向偏移。②从标准差椭圆分析来看,源地系统的空间分布先趋于分散后又趋于集中,由东北—西南的分布格局逐渐趋向于西北—东南的分布格局;汇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相对较为稳定,小幅极化后略趋分散,呈较为稳定的东北—西南分布。③中国石油资源流动的平均方向由东北—西南向偏转为南北向,平均运距呈下降趋势,主导流向由东北—西南向逐步转变为西北—东南向和东西向输流并存。
赵媛杨足膺郝丽莎牛海玲
非洲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地位演变被引量:12
2012年
21世纪以来,非洲已成为世界石油进口大国寻求来源地多元化、保障自身石油安全的战略高地,也成为我国的第二大石油来源地。考察非洲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地位及演变,有利于系统把握非洲石油供给的优劣势,为优化我国对非石油合作战略提供依据。本文以国家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箱线图和空间聚类分析法,创新份额和位序综合分析法,对比考察了1980~2010年间,非洲在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生产量、储采比和出口量格局中的地位及演变。结果表明:非洲是当今世界除中东以外,规模以上石油供给国最为集中的地区,在新老接替中,实现总体供给地位的巩固和提升;非洲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高储采比和高出口率,是未来世界石油持续增产增销的重点地区之一;非洲逐渐进入世界石油供给格局的核心地带,石油地缘战略地位大为提升;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非洲仍将是我国主要的石油来源地之一,我国应当在非洲推进来源地多元化战略,真正进入非洲核心石油市场,扩大供给来源,并分散供给风险。
郝丽莎赵媛
关键词:石油供给空间聚类石油合作
中非石油合作之石油运输通道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随着中国原油进口地区分散化,加上非洲石油资源储量丰富、油质较好,中非石油贸易量以及所占进口量比重逐步增大。但是中非石油运输方式单一,运输通道存在瓶颈节点:好望角的大风巨浪,苏伊士运河通行能力不足、过河费逐步上涨及索马里海盗问题,马六甲海峡国际局势复杂及通行能力不足等,制约着中非石油运输通道的安全稳定。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海运事务,加快大型油轮船队的建设以及增强海军力量,保障现有运输通道的安全,另一方面还需开辟新的通道,包括克拉地峡、中哈石油管道、中缅石油管道等,使中非石油运输方式与通道多元化,不仅降低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保障中非石油运输安全。
赵媛嵇昊威
关键词:中非石油合作石油运输
基于分形理论的中国原油管道网络结构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为深入分析全国及各区域原油管网的结构与布局,揭示其空间结构特征,论文运用分形理论的三种维数:加权长度-半径维数、分枝-半径维数和关联维数,分别从密度、连通性及通达性研究了全国及各区域原油管网。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原油管网的密度和连通性均存在明显的东西分异特征,密度自东向西呈"线状-散点"的下降形态,连通性自东向西呈"散点-线状"的升高形态,而通达性则普遍较低;对各区域来说,东北、华北和华东等东部管网除连通性较低外,其他分形指标相对较高;西北管网的密度、通达性均不如东部,而且其新疆管网的连通性数值超过2,是不正常的连通结构;华南管网的多数分形指标均低于其他地区,其管网结构雏形尚未形成。
杨足膺赵媛
资源流动研究现状及其主要研究领域被引量:6
2013年
文章在总结资源流动国内外研究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整理21世纪以来国内资源科学领域核心期刊《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等期刊的相关文献,从总体发展趋势、理论与学科特性、研究视角等3个方面,系统地对国内外资源流动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文章归纳得出:西方资源流动研究的开展是蕴含于物质流研究当中的,其在资源纵向流动领域的研究更为悠久和完善;中国资源流动研究起步较晚,但关注度不断提升,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目前,国内资源流动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流动方向、理论研究、方法研究等领域,并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但文章同时也指出目前的资源流动研究存在着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实证研究需要继续深化等问题。
王宜强赵媛
关键词:资源流动
中非石油合作的战略意义与重点区域选择被引量:11
2011年
非洲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八大产油区之一。近十年来非洲石油的产量及出口量迅速增长,在国际能源格局中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对外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石油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使得中非石油合作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通过对非洲主要石油生产大国资源与生产情况的比较,提出中非石油合作的重点区域是陆上的北非和海上的西非几内亚湾,并就进一步加强中非石油合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周晓波吴家新赵媛
关键词:非洲石油石油合作
世界石油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演化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文章以石油探明储量为考量指标,以1980—2009年为研究时段,分析世界石油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化特征。根据1980—2009年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阶段性上升走势,可将其大致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并选取相应的特征时点;针对各特征时点,依托ArcView GIS的空间分类与可视化功能,考察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等级体系、空间组合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多中心的圈层结构,其中波斯湾储油圈层和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储油圈层分别是东、西半球的油极,核心地位不断强化,其他七大区域性储油圈层则呈差别成长态势;②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东升西落"的演化态势,总体分布格局经历了多元化(1980—1985年)、极化(1986—1990年)、再多元化(1991—1997年)、再极化(1998—2001年)、复又多元化(2002—2009年)的演化过程,形成"北集中、南分散"的分布态势;③西半球石油储量空间逐渐分裂,而东半球中部的储油圈层则逐渐对接形成一个巨型弯月状储量带。
郝丽莎赵媛
关键词:世界石油资源圈层结构ARCVIEWGIS
尼日尔河三角洲油气工业生产与布局被引量:1
2012年
尼日尔河三角洲油气工业地带,既是非洲最主要的两大油气工业地带之一,也是世界油气工业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尼日尔河三角洲不仅油气资源极为丰富,而且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其油气资源具有独特优势和特点。在分析尼日尔河三角洲油气资源的分布及生产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油气炼化工业的发展与布局,对进一步加强中-尼(尼日利亚)油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周晓波吴家新赵媛
关键词:油气工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