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HW069)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增军王斌韩建军徐忠法孙燕来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临朐县人民医院济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直肠肿瘤
  • 3篇肿瘤
  • 3篇肠癌
  • 3篇肠肿瘤
  • 2篇蛋白
  • 2篇直肠癌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迁移
  • 2篇迁移率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肿瘤
  • 2篇腹部
  • 2篇腹部手术

机构

  • 6篇山东省肿瘤医...
  • 3篇临朐县人民医...
  • 1篇济南大学

作者

  • 6篇李增军
  • 4篇王斌
  • 3篇赵光忠
  • 3篇孙燕来
  • 3篇徐忠法
  • 3篇夏博
  • 3篇韩建军
  • 2篇侯利涛
  • 2篇宋宝
  • 2篇王海鹏
  • 1篇公维鹏
  • 1篇柴杰
  • 1篇郭洪亮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直肠癌术前短程放疗后手术间隔期差异对会阴部切口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短程放疗后手术间隔时间的差异对会阴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山东省肿瘤医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8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并根据患者意愿,将128例患者分成3组:30例为直接手术组;55例行术前短程放疗(25 Gy,5×5 Gy),治疗完成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设为1周手术组;43例行术前短程放疗(25 Gy,5×5 Gy),治疗完成后4周行手术治疗,设为4周手术组。结果会阴部切口甲级愈合46例,乙级愈合52例,丙级愈合30例。直接手术组和4周手术组的丙级愈合发生率分别为6%和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手术组和4周手术组相比,丙级愈合发生率分别为40%和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分析,术前短程放化疗后手术间隔期的选择是影响会阴部切口愈合的独立因素。结论适当延长直肠癌术前短程放疗后的手术间隔期可明显地降低术后会阴部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
王斌李增军徐忠法孙燕来公维鹏郭洪亮柴杰韩建军
关键词:直肠肿瘤切口愈合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1997年1月~2011年3月行腹部手术患者191例,分析并比较术后PGS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术后低蛋白血症、术后低氧血症、术后电解质紊乱等因素间的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PGS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发生PGS的患者共17例,发生率为8.9%。②术后PGS发生率在年龄(≥70岁、<70岁)[6.1%(7/115)、13.2%(10/76)]、手术时间(≥90 min、<90 min)[14.5%(9/62)、6.2%(8/129)]、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18.8%(3/16)、8.0%(14/175)]、是否合并基础疾病[14.7%(10/68)、5.7%(7/123)]、术后低蛋白血症[14.3%(5/35)、8.3%(13/156)]、术后低氧血症[35.7%(15/42)、2.7%(4/149)]、术后电解质紊乱[35.9%(14/39)、3.3%(5/152)]等因素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PGS发生率在性别[7.6%(8/105)、10.5%(9/86)]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70岁(OR=2.218,P<0.05)、手术时间≥90 min(OR=6.326,P<0.05)、全身麻醉(OR=5.575,P<0.05)、合并基础疾病(OR=1.390,P<0.05)、术后低氧血症(OR=1.475,P<0.05)、术后电解质紊乱(OR=6.534,P<0.05)与术后PGS发生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PGS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保守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夏博王斌赵光忠李增军
关键词:腹部手术术后胃瘫综合征
RNA干扰沉默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分子RNA(siRNA)干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因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株kv0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HMGB1的表达,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扰后LoVo细胞中HMG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r)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裸鼠成瘤实验,分析HMGB1基因沉默对LoVo细胞生长、增殖、侵袭及转移的影响。结果慢病毒介导siRNA可成功转染结直肠癌细胞株LoVo。HMGB1-siRNA转染组LoVo细胞中HMGB1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4±0.04和0.21±0.03,阴性对照组分别为0.82±0.13和1.15±0.18,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93±0.15和1.21±0.20;HMGB1-siRNA转染组HMG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HMGB1-siRNA转染组LoVo细胞的生长速度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HMGBI—siRNA转染组LoVo细胞的增殖指数为38.27±1.32,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54.66±1.74)和空白对照组(57.43±1.29,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HMGB1-siRNA转染组穿膜细胞数为(14.0±3.5)个/高倍视野,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51.0±6.7)个/高倍视野]和空白对照组[(68.0±5.3)个/高倍视野,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划痕后培养48h时,HMGB1-siRNA转染组LoVo细胞的迁移距离为(83.61±23.21)μm,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202.86±46.46)μm]和空白对照组[(214.58±57.38)μm,P〈0.05]。裸鼠成瘤实验显示,21d后,肿瘤最终体积为(521±34)mm^3,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763±46)mm^3]和空白对照组[(802±51)mm^3,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可有效抑制结直肠癌LoVo细胞中HMGB
李增军王海鹏宋宝孙燕来徐忠法韩建军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高迁移率族蛋白B1LOVO细胞RNA干扰肿瘤侵袭肿瘤裸鼠
老年患者腹部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腹部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382例,分析并比较术后精神障碍在年龄(<70岁、≥70岁)、性别、手术时间(≥90 min、<90 min)、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术后低蛋白血症、术后低氧血症、术后电解质紊乱、是否担心经济等因素间的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例(8.9%)出现术后精神障碍症状,均得以控制并恢复正常。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在年龄(<70岁、≥70岁)[6.1%(14/230)、13.2%(20/152)]、手术时间(≥90 min、<90 min)[14.5%(18/124)、6.2%(16/258)]、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18.8%(6/32)、8.0%(28/350)]、是否合并基础疾病[14.0%(19/136)、6.1%(15/246)]、术后低蛋白血症[12.7%(9/71)、8.0%(25/311)]、术后低氧血症[35.3%(30/85)、1.3%(4/297)]、术后电解质紊乱[36.7%(29/79)、1.7%(5/303)]、是否担心经济[16.8%(30/179)、2.0%(4/203)]等因素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在性别[7.6%(16/210)、9.9%(17/172)]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OR=2.108,P<0.05)、手术时间≥90 min(OR=6.216,P<0.05)、全身麻醉(OR=5.485,P<0.05)、合并基础疾病(OR=1.470,P<0.05)、术后低氧血症(OR=1.585,P<0.05)、术后电解质紊乱(OR=7.648,P<0.05)、担心经济(OR=4.749,P<0.05)与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OR>1.000)。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腹部手术的术后精神障碍,要预防为主,及早干预。
夏博王斌赵光忠侯利涛李增军
关键词:老年患者腹部手术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79例,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检测正常结肠组织、癌旁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ERK-2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分析ERK-2蛋白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①结肠癌组织中ERK-2蛋白阳性表达率[75.9%(60/79)]高于癌旁组织[51.9%(41/79)]及正常组织[13.9%(1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ERK-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60岁、≥60岁)[77.5%(31/40)、74.4%(29/39)]、性别(男/女)[70.7%(29/41)、68.4%(26/38)]、Dukes分期(A、B、C、D期)[73.3%(11/15)、76.7%(23/30)、71.4%(10/14)、70.0%(14/20)]、癌胚抗原水平(〈5μg/L、≥5μg/L)[68.2%(15/22)、64.9%(37/57)]因素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分化程度(高、中分化/低分化)[82.8%(48/58)、57.1%(12/21)]、浸润深度(未穿透肌层/浆膜或浆膜外)[46.2%(6/13)、72.7%(48/66)]和淋巴结转移(阳性/阴性)[76.5%(26/34)、53.3%(24/45)]因素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RK-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12个月生存率(58.2%)与ERK-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6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24个月生存率(38.7%)低于ERK-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K-2蛋白阳性表达与结肠癌多种临床病理因素有关,检测ERK-2蛋白对结肠癌的诊疗有一定意义。
王斌夏博赵光忠侯利涛李增军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免疫组织化学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及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6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与32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HMGB1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HMGB1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HMGB1的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HMGB1主要表达于结直肠癌细胞核,少数呈现细胞核与细胞质共同表达状态。结直肠正常组织HMGB1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组织[9.4%(3/32)比66.3%(57/86),P=0.000]。肿瘤直径大、分化程度低、浸润至浆膜外、分期晚及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MGB1表达阳性率更高(均P<0.05);而患者年龄和性别并不影响HMGB1的表达(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MGB1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56.1%比85.7%,P=0.021),其中HMGB1细胞核和细胞质共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单纯核内表达者(41.4%比75.0%,P=0.013)。结论 HMGB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且随肿瘤恶性程度升高和侵袭转移性增强而升高。 HMGB1表达阳性,尤其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表达患者的预后不良。
李增军王海鹏宋宝孙燕来韩建军徐忠法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高迁移率族蛋白1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