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714200)

作品数:96 被引量:846H指数:16
相关作者:吴刚吴智深陈国兴吕令毅邱洪兴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建筑科学
  • 24篇天文地球
  • 9篇理学
  • 4篇水利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9篇地震
  • 13篇混凝土
  • 12篇抗震
  • 12篇荷载
  • 9篇钢筋
  • 8篇地震动
  • 8篇纤维复合
  • 7篇应力
  • 7篇振动
  • 7篇振动台
  • 7篇钢筋混凝
  • 7篇钢筋混凝土
  • 7篇SFCB
  • 6篇振动台试验
  • 6篇台试
  • 6篇阻尼
  • 6篇抗震性
  • 6篇抗震性能
  • 5篇悬挂结构
  • 5篇木结构

机构

  • 43篇东南大学
  • 16篇中国地震局工...
  • 11篇南京工业大学
  • 9篇北京工业大学
  • 9篇浙江大学
  • 9篇北京特希达技...
  • 7篇大连理工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7篇浙江石金玄武...
  • 5篇华东电力设计...
  • 4篇淮海工学院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哈尔滨工程大...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华东建筑设计...
  • 3篇苏州科技学院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阿拉斯加大学
  • 3篇江苏省地震工...

作者

  • 12篇吴刚
  • 11篇陈国兴
  • 11篇吴智深
  • 10篇吕令毅
  • 10篇周锡元
  • 9篇邱洪兴
  • 7篇凌道盛
  • 7篇王春林
  • 7篇吕志涛
  • 7篇陈云敏
  • 7篇罗云标
  • 5篇吴京
  • 5篇郭恩
  • 4篇孟少平
  • 4篇周建章
  • 4篇张建成
  • 4篇张令心
  • 4篇战吉艳
  • 4篇蒋德稳
  • 4篇金国芳

传媒

  • 9篇地震工程与工...
  • 8篇建筑结构学报
  • 8篇土木工程学报
  • 8篇岩土工程学报
  • 8篇工程抗震与加...
  • 5篇世界地震工程
  • 4篇工程建设与设...
  • 4篇东南大学学报...
  • 4篇工程力学
  • 3篇计算力学学报
  • 3篇岩土力学
  • 3篇防灾减灾工程...
  • 2篇施工技术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四川建筑科学...
  • 2篇Applie...
  • 2篇第八届全国地...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4篇2013
  • 16篇2012
  • 25篇2011
  • 24篇2010
  • 17篇2009
  • 13篇2008
  • 7篇2007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重力影响的侧移谱计算方法
<正>随着地震记录的不断积累,人们对地震动工程特性的认识逐渐加深。早在上世纪50年代,G.W.Housner将反应谱概念引入抗震设计。反应谱已成为描述地震动频谱特性及分析结构地震反应的重要手段。然而,1989年Loma ...
谢俊举温增平李亚崎
文献传递
剪胀性砂土边界面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剪胀性对于砂土,尤其是中密以及密实砂土,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性。相变线是剪胀性砂土的特征曲线,能够反映砂土的围压以及初时孔隙比对变形特性的影响。本文在边界面塑性理论的框架内,把相变状态参量引入到剪胀方程以及塑性硬化模量中,建立了一个能够描述砂土剪胀性以及循环特性的本构模型。本模型采用一套参量可以模拟不同初时孔隙比、不同围压、排水(或不排水)条件下单调(或循环)加载的应力-应变特性。验证表明本模型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迟明杰赵成刚李小军
关键词:砂土剪胀性状态参量边界面模型
波动数值模拟的一种显式方法——二维波动被引量:4
2010年
将一维波动时域数值模拟的一种显式方法推广到二维,导出了二维非规则网格的节点递推公式.针对均匀正方形网格详细论述了时空精度皆为2M阶(M为正整数)的稳定递推公式的构建方法,并以构建二阶(M=1)和四阶(M=2)公式为例予以说明.最后,通过算例检验了本文研究结果,特别是说明了高阶公式对提高计算效率的价值.
刘恒廖振鹏
关键词:二维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有限元
台湾地震对福建地区基岩地震动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福建沿海城市长期受台湾地震影响,虽少有破坏发生,但震感明显,特别是高层建筑,经常有持续时间较长的摇晃。本文选取了福建省基岩台站记录到的252条宽频带水平向加速度记录,这些记录来自近年发生在台湾的3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范围Ms=4.0-6.8,震中距R=214-650 km,震源深度d=6-40 km,经回归统计得到福建地区远场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从结果看,台湾地震在福建地区产生的地震动并不大,小于福建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但可以作为当地政府对台湾远场地震影响的判断和决策的参考。
丁海平刘中良李燕杰
关键词:峰值加速度加速度反应谱
近断层地震动预测实例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模拟长周期地震动的显式有限元技术和并行计算技术、场地一维线性反演和等效线性化方法以及有限断层模型,针对一个具体的城市地下结构模型,本文给出了一套近断层地震动预测的方法和相应的预测结果,并与近断层地震动的特征对比,分析了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刘启方丁海平
关键词:近断层地震动并行计算
钢-连续纤维复合筋增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具有稳定二次刚度和良好震后可修复性的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增强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与普通RC柱有较大差别,本文对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轴压比为0.12的4个SFCB增强混凝土柱及1个RC对比柱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SFCB增强混凝土柱主要变化参数为SFCB中的纤维种类(玄武岩纤维和碳纤维)和钢/纤维比例。研究结果表明:①SFCB增强混凝土柱相对普通RC柱具有稳定的二次刚度,在复合筋内芯钢筋屈服后,SFCB增强混凝土柱承载力仍可稳定提高;②SFCB增强混凝土柱由于复合筋的二次刚度,实现了在与普通RC柱相同柱顶变形能力的前提下,具有较小柱脚曲率需求的特点,从而实现较小的卸载残余位移,较高的震后可修复性能;③SFCB增强混凝土柱的性能特点与复合筋中外侧纤维有直接关系,钢-玄武岩纤维复合筋增强混凝土柱相对于钢-碳纤维复合筋柱具有更好的延性(二次刚度有效长度)和相同柱顶侧向位移水平下卸载时更小的残余位移。
孙泽阳吴刚吴智深张敏
关键词:混凝土柱
循环荷载下饱和南京细砂的孔压增量模型被引量:17
2011年
等幅循环荷载的不排水三轴试验的结果表明,饱和南京细砂孔压比曲线的形状随循环周数比增大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引入孔压增量比的概念,并定义有效动剪应力比和有效应力对数衰减率,发现孔压增量比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下降段、平稳段和上升段;在平稳段和上升段,孔压增量比的累积量与有效动剪应力比的自然对数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并推导出第N周的孔压增量比与第N-1周的有效应力比对数衰减率成正比,而与动应力幅值无关。据此建立的饱和南京细砂孔压增量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等幅循环荷载作用引起的孔压比随循环周数的增大而增长的发展趋势。
王炳辉陈国兴
关键词:循环荷载
重复荷载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本构关系被引量:10
2012年
重复荷载下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是结构疲劳计算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关系之一。该文通过23个试件静载和重复荷载下的拉拔试验对钢筋滑移量、粘结滑移基本关系、粘结应力形状函数、粘结疲劳破坏准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首先根据加载端峰值滑移量和残余滑移量发展规律得出了计算公式;接着利用粘结滑移变化规律提出了考虑残余滑移、应力水平和循环荷载次数的幂函数形式粘结本构关系;运用沿钢筋埋长范围内应变变化得出了疲劳破坏三阶段粘结应力形状函数;最后基于重复荷载下发生粘结疲劳破坏的条件是滑移量增加到静载下的最大滑移量的基本准则,理论推导了粘结疲劳寿命方程。研究表明:当粘结疲劳没有发生时,重复荷载下极限粘结强度及最大滑移量并不受重复次数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论分析重复荷载下受弯构件裂缝宽度、锚固长度、刚度、塑性铰转动问题等提供了依据和方便。
蒋德稳邱洪兴
关键词:本构关系粘结应力滑移重复荷载钢筋混凝土
近断层地震动速度大脉冲对典型结构影响的概述
在近断层地震中,具有速度大脉冲的强震记录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大。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在弹性阶段,结构在有速度脉冲记录和无速度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无明显差别,而进入弹塑性阶段后,有速度脉冲记录作用下,结构的反应和无速度脉冲...
郭恩周锡元
关键词:近断层速度脉冲反应谱
文献传递
苏州城区场地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深度取值探讨被引量:7
2012年
鉴于场地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深度是否需要由地表以下20 m增至30 m的争论尚未有定论,依据苏州城区场地143组实测剪切波速资料的统计分析,对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场地类别分类标准与欧美抗震设计规范场地分类标准进行了对比,比较了苏州城区场地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深度取为20 m和30 m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苏州城区场地剪切波速在地表以下20~60m范围的变异性较大,采用分段函数描述剪切波速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关系是合适的;III类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大小的分布偏向III类场地类别的下界限值,当计算深度由20 m增至30 m时,场地等效剪切波速的均值增大16%,如果直接沿用欧美规范的场地分类界限值,将会整体提高苏州城区场地类别的划分标准,苏州城区III类和Ⅳ类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分界值取为170 m/s是适宜的。
战吉艳陈国兴刘建达
关键词:等效剪切波速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