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8057)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汪军杨建平傅婷裴泽光龚以炜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集聚纺
  • 2篇织造
  • 2篇织造技术
  • 2篇网格圈
  • 2篇集聚纺纱
  • 2篇集聚区
  • 2篇纺纱
  • 1篇生产工序
  • 1篇捻度
  • 1篇气流
  • 1篇自由端
  • 1篇吸风
  • 1篇加捻
  • 1篇纺纱用
  • 1篇附加捻度

机构

  • 5篇东华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4篇傅婷
  • 4篇汪军
  • 3篇杨建平
  • 1篇龚以炜
  • 1篇裴泽光

传媒

  • 2篇东华大学学报...
  • 1篇纺织学报
  • 1篇纺织器材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GA611型织机的集聚纺纱用网格圈制造技术被引量:1
2009年
基于集聚纺网格圈具有的特殊尺寸、性能要求而无法直接利用传统织造方法在普通织机上进行织造的前提,分析了织造网格圈的技术难点,重点从划分织区、制梭制纡、改造投梭机构、改进张力控制装置及加装定幅装置五个方面阐述了GA611型织机改造的技术方案,并从原料选择、织造、热定型、切割四个方面对网格圈成品的生产工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成品网格圈经、纬密度高,孔隙分布均匀,且耐磨性、强伸性等均满足集聚纺纱的功能要求,经济效益较好。
傅婷汪军龚以炜
关键词:集聚纺纱网格圈织造技术生产工序
网格圈负压式集聚纺集聚区须条半自由端加捻机制被引量:4
2011年
网格圈负压式集聚纺纱实践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纺制相同线密度的纱线,集聚纱捻度比环锭纱捻度高5%左右。为揭示此现象的形成机制,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直线形集聚斜槽集聚区须条的集聚情况进行拍摄,发现存在类似卷捻的现象。通过纺纱实验,对采用相同工艺纺制的相同线密度的集聚纱和环锭纱捻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集聚区须条的附加捻度是真实存在的,且为真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半自由端加捻模型,用于解释网格圈负压式集聚纺集聚区须条产生附加捻度的机制。
杨建平傅婷汪军
关键词:集聚纺附加捻度
集聚纺网格圈的制造技术
近年来随着集聚纺纱在国内的广泛应用,网格圈作为对成纱质量起关键作用的重要元件为人所熟悉。因为集聚纺网格圈具有特殊的尺寸构造,所以无法直接利用传统的织造方法在普通织机上进行织造。本文重点阐述了在GA611型织机上织造网格圈...
傅婷杨建平汪军龚以炜
关键词:集聚纺纱网格圈织造技术
文献传递
网格圈负压式集聚纺集聚须条附加捻度传递长度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网格圈负压式集聚纺集聚区须条的捻回传递,提出了直线形集聚斜槽集聚区须条附加捻度传递的概念.通过力学分析,建立了集聚区附加捻度传递长度的微分方程组模型,并得到模型的解析解.通过对纺制15.3 tex纯棉集聚纱的模拟计算,得知集聚须条半径、集聚须条与网格圈之间的摩擦因数、集聚斜槽倾角、集聚负压等因素对须条附加捻度传递长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得到其附加捻度传递长度一般在10~22 mm,研究结论为直线形集聚槽槽长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杨建平傅婷汪军
关键词:集聚纺
集聚纺集聚区气流流动规律及集聚效果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探讨网格圈式集聚纺集聚区气流流动规律及气流对须条的集聚效果,建立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对集聚纺集聚区的气流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研究,并根据计算结果就气流对须条进行集聚的机理、几个重要的结构参数及工艺参数(如吸风槽倾角、吸风槽形状、吸风槽宽度及集聚负压)对集聚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集聚区的气流静压值低于外界的大气压力,集聚区外围越靠近吸风槽,压力越小,气流速度越高.由于内外压力差和速度差的存在,从前罗拉钳口输出的纤维须条向吸风槽汇聚,宽度逐渐变窄.吸风槽倾角为10°时有利于集聚效果的提高;弧线型和折线型吸风槽的集聚效果优于直线型吸风槽;集聚负压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对集聚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增大吸风槽宽度有利于气流对须条的集聚.
杨建平裴泽光汪军
关键词:集聚纺气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