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5010)

作品数:18 被引量:105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兴旺邓鑫李雪梅刘荣梅苏齐鉴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艾滋病
  • 5篇慢性
  • 5篇肝病
  • 4篇慢性肝
  • 4篇慢性肝病
  • 4篇病毒
  • 3篇随访
  • 3篇随访管理
  • 3篇会员
  • 3篇胶囊
  • 3篇感染者
  • 3篇HIV
  • 3篇病毒感染
  • 3篇病患
  • 2篇神经梅毒
  • 2篇清毒
  • 2篇缺陷病
  • 2篇中医
  • 2篇无症状
  • 2篇疗效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广西中医药大...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地坛医院
  • 3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河南中医学院...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柳州市中医院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作者

  • 5篇李兴旺
  • 5篇邓鑫
  • 4篇刘荣梅
  • 4篇李雪梅
  • 3篇苏齐鉴
  • 3篇刘振威
  • 3篇罗娜
  • 3篇孟雯
  • 2篇郭会军
  • 2篇庞军
  • 2篇徐立然
  • 2篇吴焱
  • 2篇刘梦佳
  • 2篇伦文辉
  • 2篇梁爱华
  • 2篇赵艳
  • 2篇李璇
  • 2篇高燕
  • 2篇张玲
  • 2篇陈勇

传媒

  • 4篇中国社会医学...
  • 2篇中医杂志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医研究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第九次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肝病患者会员制管理方法的探讨被引量:7
2016年
探索慢性肝病患者的管理方式,通过肝病患者的管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肝病患者死亡率,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医疗管理服务,为慢性疾病的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罗娜孟雯刘荣梅刘梦佳李雪梅
关键词:慢性肝病疾病管理
同伴教育模式下艾灸疗法干预HIV感染者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同伴教育模式下的艾灸疗法(简称同伴艾灸)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HIV感染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予同伴艾灸干预,对照组予普通健康教育干预,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期1年,观察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和干预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生存质量评分、CD4+细胞计数变化。结果试验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64.0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试验组发热、乏力、纳呆、腹泻、自汗、盗汗、症状体征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综合评分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干预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环境领域评分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干预后发热、乏力、纳呆、腹泻、自汗、盗汗、症状体征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综合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同伴艾灸能改善HIV感染者的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疗效确切。
刘振威邓鑫莫金花梁爱华庞军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同伴教育艾灸
117例神经梅毒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神经梅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在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17例不同类型神经梅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收集117例成人神经梅毒病例,其中无症状型神经梅毒47例(40.2%),间质型神经梅毒19例(16.2%),实质型神经梅毒51例(43.6%)。实质型患者的平均年龄(50.12±10.35岁)明显高于无症状型患者(43.66±14.12岁)(t=2.564,P=0.012),且实质型患者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实质型患者脑脊液蛋白平均浓度为(67.14±30.57mg/dL),明显高于无症状型患者的(44.97±37.99mg/dL)(t=3.117,P=0.002);实质型患者的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率为91.8%(45/49)(2例未在本院检查),明显高于无症状型的53.2%(25/47)和间质型的68.4%(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42,P=0.000;χ2=5.985,P=0.023)。无症状型中颅脑MRI或CT检查呈阴性者占80.0%,间质型中表现为脑缺血、脑梗死样改变者占50.0%,阴性者占41.7%,而实质型中表现为脑萎缩者占56.8%、脑缺血及梗死样改变占37.8%;间质型和实质型神经梅毒的误诊率达41.4%,其中以误诊为精神障碍者为主。结论实质型神经梅毒仍以中老年男性为主,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等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异常率较高。对神经梅毒的高危人群行血清学筛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神经梅毒的分型管理对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可能有积极意义。
陈勇顾红岩张玲王凌航李兴旺
关键词:神经梅毒无症状型
保肝降酶中药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保肝降酶中药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中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MEDLINE、Embase和Cochran Library数据库(截至2013年5月)中有关保肝降酶中药治疗CHB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并采用Jadad法评价文献质量,对评分≥4分的19篇RCT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应用Meta分析法评价保肝降酶中药在CHB治疗中的疗效特点。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涉及2554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保肝降酶中药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对促进ALT和AST复常、HBeAg转阴、HBeAg/抗HBe转换及降低HBV DNA载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结论:保肝降酶中药有助于恢复、稳定肝功能,促进HBeAg转阴及血清转换,降低HBV DNA载量等,在CHB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刘蕊洁叶永安江锋邵一婷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7235例慢性肝病会员随访管理横断面资料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以来慢性肝病会员随访管理横断面数据,包括会员基础资料、疾病、抗病毒用药及结局指标数据,为规范会员随访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SPSS 20.0统计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7 235例会员中,非北京常住会员占会员总人数的52.0%,慢性肝病会员中有HBV、HCV病毒感染者占总会员人数的71.2%,HBV病毒感染者占总会员人数的61.9%。恩替卡韦较其他抗病毒药物用药时间长、人数多,用药时间超过1年人数占总用药人数的83.2%。电话随访成功率为50%左右,约78%的会员接听电话后能配合随访人员完成电话随访。结论会员失访率高,电话随访中非传染性慢性肝病及接受母婴抗病毒阻断的会员配合程度差,会员普遍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差、能力弱。建议多措并举,提高会员规律复诊及健康意识,降低会员失访率,重视非传染性慢性肝病会员,随访管理标准化与个体化相结合,提高会员抗病毒用药管理的精准性。
路金环李雪梅高燕李燕冰孟雯赵艳刘荣梅
关键词:慢性肝病随访管理数据分析
人免疫缺陷病毒阳性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型别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了解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型别分布特征及与HIV阴性人群的差异.方法 选择门诊患有尖锐湿疣或主诉近期与可疑尖锐湿疣患者有性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HIV阳性组62例和HIV阴性组2 716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外生殖器部位皮肤黏膜样本进行HPV检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 HIV阳性组中,HPV总感染率74.19%(46/62),高危型HPV感染率67.74%(42/62),低危型HPV感染率58.06%(36/62);HIV阴性组三者感染率分别为42.30%、29.57%、2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HIV阳性组男性HPV检出率高达92.11%(35/38),和HIV阴性组男性检出率相比(37.38%,382/1 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8,P<0.01).低危型HPV在HIV阳性组检出率前3位为HPV6(37.10%,23/62)、43和11型,在HPV阴性组检出率排序相同但HPV6的检出率仅11.12%(302/2 716).高危型HPV在HIV阳性组检出率前5位依次是HPV16(22.58%,14/62)、52、66、58和18型,在HIV阴性组前5位依次为HPV16(7.77%,211/2 716)、58、56、66和52型.HPV亚型重叠感染情况,HIV阳性组最多八重,HIV阴性组最多九重,三重及以上感染者,HIV阳性组65.21%(30/46),HIV阴性组16.71%(192/1 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阳性人群HPV总感染率、高危型HPV感染率、低危型HPV感染率、男性HPV感染率以及HPV多重感染率均明显高出HIV阴性组,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吴焱王鹏魏春波张亮闫会文伦文辉李兴旺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试从扶阳角度论述艾滋病的防治思路及方法被引量:4
2013年
根据中医正邪理论,人体感染HIV之后,感染者发病早晚与否,人体正气之强弱,起主导作用,正气盛,则晚发病或病情较轻,也容易治愈;正气虚(主要是指阳气的防御作用不足)则发病早且病情重,不易治愈。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中医学者所公认的艾滋病基本病机,我们认为阳虚始终贯穿于艾滋病的病因病机中,本文试从扶阳角度对艾滋病的防治思路及方法作一探讨。
刘振威庞军邓鑫苏齐鉴姜枫梁爱华
关键词:艾滋病扶阳
艾滋病临床技术指导现状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艾滋病以来,医务工作者就对这一新生病种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努力探索其治疗方法,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指南及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但是艾滋病的治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指导仍很不完善,特别是中医治疗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虽然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其作用机制不清;2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3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临床试验总体水平较低,说服力及可重复性不高;4中药研究经历了从单味中药、复方到中成药的发展阶段,但是研究多不规范,没有按照新药开发要求,药物的基础研究较少,只有少数中药复方进行了相关药效学研究,中药新药很少;5中医指南及临床技术指导原则较少,且没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统一标准;6现行艾滋病中医临床技术指导应用范围较窄,更新较慢;7艾滋病中医规范化临床技术指导原则很少被西医认可及接受。
马秀霞郭会军徐立然
关键词:艾滋病
神经梅毒强化驱梅治疗疗效预测因素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强化驱梅治疗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HIV阴性实验室确诊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既往驱梅治疗史、强化驱梅前血清梅毒快速血清反应试验(serum-RPR)滴度、脑脊液白细胞(CSF-WBC)计数、脑脊液蛋白(CSF-PRO)水平、脑脊液RPR(CSF-RPR)滴度等对驱梅治疗后6-12个月血清RPR滴度正常化的影响。结果入选的6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7.52±11.29)岁,男:女=3.19: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驱梅前serum-RPR滴度、CSF-WBC计数与驱梅治疗后6-12个月serum-RPR滴度正常化呈正相关(P均〈0.05;OR=2.449,95%CI:1.390-4.312;OR=1.017,95%CI:1.000-1.034),而驱梅前CSF-RPR滴度与驱梅治疗后6-12个月血清RPR滴度正常化呈负相关(P均〈0.05,OR=0.510,95%CI:0.294-0.887)。在单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中,强化驱梅前serum-RPR滴度和CSF-WBC计数是驱梅治疗后6-12个月serumRPR滴度正常化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OR=1.653,95%CI:1.157-2.361;OR=1.016,95%CI:1.000-1.032)。结论强化驱梅前serum-RPR滴度水平及CSF-WBC计数对强化驱梅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而脑脊液RPR滴度,是强化驱梅治疗效果较差的预测因素。宿主的免疫状态对神经梅毒的疗效和转归可能有重要作用。
陈勇张玲詹永婧段毓姣徐艳利蒋荣猛李兴旺
关键词:神经梅毒LOGISTIC回归分析
病证结合在艾滋病中的运用被引量:4
2014年
病证结合是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相结合。借助现代医疗检测手段、理论、思维方法等对患者做出疾病诊断,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进行辨证论治和组方遣药,以获得临床疗效最大化为目标,是目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诊疗模式,能够体现中医、西医的优势互补。中医药对艾滋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缺乏科学和规范的论证,难以推广运用,病证结合的发展和优势及在艾滋病中的运用将克服这些困难。从对病证结合的认识、病证关系在艾滋病中的体现、病证结合在艾滋病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疗效评价中的运用几个方面,来论述病证结合的发展、优势和在艾滋病中的运用。
王丹妮徐立然郭会军
关键词:艾滋病病证结合疗效评价中医特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