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919041)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朱平黄晓星关宏斌孙大鹏张阔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盐离子浓度对HeLa细胞内提取的“30nm”染色质结构影响的电镜观察
- 2012年
- 染色质是遗传信息发挥作用的重要处所,其结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人员基于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提出一些30 nm染色质纤维结构模型,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本文选择人源Hela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综合前人的实验方法,从细胞内提取纯化染色质"30 nm"纤维并进行电子显微观察,在不同Na+离子浓度盐溶液中对Hela细胞染色质"30 nm"纤维结构形态及折叠紧密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0~100 mmol/L Na+之间,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染色质结构折叠呈现逐渐紧密的趋势。与此同时,在提取染色质纤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Na+,Ca2+,Mg2+等盐离子浓度抑制Hela细胞内源性核酸酶的活性。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30 nm染色质纤维的高级结构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 李宁李晓敏关宏斌朱平黄晓星
- 关键词:HELA细胞
- 30nm染色质的体外组装和电镜分析
- 2013年
-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染色质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及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表观遗传提供一个重要的信息整合平台.染色质的高级结构,特别是30 nm染色质的动态变化在基因转录沉默和激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功能.但是目前对30 nm染色质纤维的组装及其精细结构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文通过体外表达系统,表达未经修饰的组蛋白,并利用克隆构建的601DNA均一重复序列,通过逐步降低盐离子浓度并加入组蛋白H1或镁离子的方法,体外重组均一的30 nm染色质纤维.并利用镀金属、负染色制样和冷冻电镜制样等手段通过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对30 nm纤维结构的形成原因、组蛋白H1的作用和核小体重复单位(nucleosome repeat lengths,NRLs)长度对30 nm染色质纤维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组蛋白H1或二价镁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均可形成30 nm染色质纤维.其形成的染色质拓扑结构有所不同.统计分析表明,不同长度核小体重复单位(NRLs)形成的染色质纤维直径有所不同(P<0.05).同时,我们得到了较为均一的冷冻电镜样品,为进一步研究30 nm染色质纤维的高级结构及理解体内染色质存在的形式及动态过程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 孙大鹏宋峰黄丽张阔季刚陈萍朱平
- 关键词:透射电子显微镜体外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