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J05005)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罗玲玲郭媛媛李鹏于淼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生态纪
  • 1篇创造力
  • 1篇创造力研究

机构

  • 4篇东北大学

作者

  • 2篇罗玲玲
  • 1篇于淼
  • 1篇李鹏
  • 1篇郭媛媛

传媒

  • 3篇理论界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年份

  • 4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团体创造力与个体创造力转化的条件
2007年
个体创造力与团体创造力相互转化的形式就是知识转换的四种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个体不成熟的意会知识的显化;而显化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团体内有分享知识的动机形成,以及团体中良好的氛围能产生解压效应。本文讨论了团体目标认同、认识团体创造价值的重要性与分离知识的动机形成的关系,论述了自由是创造的首要因素。
罗玲玲
创造力研究的取向转化
2007年
创造力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取向:个性特质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本文从创造力研究方法、创造力的科学思维的发展以及创造力的认知、社会心理三个方面讨论创造力研究的取向转化问题。
郭媛媛
关键词:创造力研究
团体创造力中的团体构成探微
2007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创造主体已凸显出由个体创造力向团体创造力转化的趋势。对团体创造力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关于团体构成的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一般研究。强调创造学视阈下团体构成着重特质构成的研究视角,对团体构成的多样性与有机性效应及其表现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于淼李鹏
走向生态纪的技术主体创造性新阐释
2007年
生态哲学、创造哲学和技术哲学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人的创造性与生态的关系。研究视角的汇聚说明需要从生态纪元反思现代社会人类创造观。在对创造的概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通过评析后现代主义的创造观,从中汲取有益的观点,并重新审视创造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走向生态纪元的技术主体创造性发挥的新路径:重构技术主体创造性与自然创造性协同的伦理责任,重构生态整体观统领下的技术主体创造自由度。
罗玲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