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1A11)

作品数:21 被引量:152H指数:8
相关作者:宫渊波陈林武关灵张振恒房建佳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土壤
  • 5篇植被
  • 5篇岷江上游
  • 4篇干旱河谷
  • 3篇有机碳
  • 3篇山地森林
  • 3篇交错带
  • 2篇氮肥
  • 2篇养分
  • 2篇水分
  • 2篇水分梯度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人工林
  • 2篇种群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微生物
  • 2篇物量

机构

  • 18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四川省林业科...
  • 3篇云南省农业科...
  • 3篇重庆文理学院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理县林业局

作者

  • 14篇宫渊波
  • 4篇陈林武
  • 4篇张振恒
  • 4篇关灵
  • 3篇房建佳
  • 3篇夏红霞
  • 3篇郑子成
  • 3篇何淑勤
  • 3篇朱启红
  • 2篇纪中华
  • 2篇李贤伟
  • 2篇向元彬
  • 2篇申学圣
  • 2篇颜震
  • 2篇胡庭兴
  • 2篇左琴
  • 2篇刘金鑫
  • 2篇邵芳丽
  • 1篇王巧
  • 1篇金杰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贵州林业科技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皮桦木-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细根草根生物量及空间分布被引量:15
2007年
通过研究四川洪雅县光皮桦木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细根、草根生物量,探讨该模式地下部分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水平分布上各径级的细根与草根差异较小,0~1mm活细根生物量与草根水平分布增长曲线有一定重合,表现为:100cm>150cm>50cm;直径1~2mm活细根在水平分布上呈"V"型分布规律,水平分布变化为:50cm>100cm>150cm。在垂直分布上则差异显著,0~1mm活细根在上层(0~10cm)生物量占总根量的63.73%左右,细根生物量在整个上层(0~10cm)占比例达40.02%,中、下层占59.98%;扁穗牛鞭草草根有81.27%分布于上层,即草根上层对草根总生物量贡献最大。0~1和1~2mm细根、草根的年动态增长曲线变化规律一致,显示为同步增长和同步减少;从空间分布变化显示,光皮桦木与穗牛鞭草在0~10cm的土层存在一定生长竞争,在中、下层则竞争较小。因此,光皮桦木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地下部分空间分布及养分种间利用表现物种间的互利现象,存在明显的共生关系。
王巧李贤伟杨渺李德会荣丽
关键词:扁穗牛鞭草细根草根生物量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退耕还林后土壤养分变化和微生物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10年
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退耕还林后土壤养分状况和微生物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为交错带山地森林段>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地段>干旱河谷地段;土壤全P含量为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地段>交错带山地森林段>干旱河谷地段;土壤pH值为干旱河谷地段>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地段>交错带山地森林段;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氨化菌以及固氮菌的数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多。同时,通过对交错带山地森林下缘3种植被恢复模式研究表明,恢复植被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变化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层次现象,即随土层的加深呈降低的趋势。本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
易海燕宫渊波陈林武张敏唐春香黄正全陈鑫
关键词: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植被恢复
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氮特征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原位试验,对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833株·hm 2(A1)、1 333株·hm 2(A2)、2 222株·hm 2(A3)]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各密度巨桉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夏季和秋季较高,春季和冬季较低,但季节变化相对平稳,而它们土壤有机碳含量年平均值分别为22.54 g· kg 1(A1)、19.76 g·kg 1(A2)、16.84g· kg1(A3),且密度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各密度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现出与土壤有机碳相似的规律性季节变化,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减小.(3)土壤微生物熵一年内的波动较小,分别处于2.30%~2.44% (A1)、2.14%~2.39% (A2)、2.47%~2.69% (A3)之间.(4)各密度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其立地土壤有机碳、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微生物熵季节变化相对平稳,但受到人工林密度的显著影响,并随巨桉密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向元彬黄从德胡庭兴涂利华李仁洪颜震普梅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生态交错带物种多样性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13年
综述了生态交错带的定义,交错带物种多样性的特点,并总结了交错带以及交错带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提出当前在交错带以及交错带物种多样性研究方面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夏红霞朱启红宫渊波
关键词:生态交错带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水、氮对岷江柏幼苗水分利用率及相关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以岷江干旱河谷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 S.Y.Hu)幼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对其进行了3个氮水平4个水分梯度的正交试验设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不同土壤含水量、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岷江柏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结果表明:氮肥能够提高岷江柏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瞬时水分利用率,降低苗木蒸腾速率。在土壤含水量为5%的情况下,氮肥的施用大大提高了苗木的净光合速率和瞬时水分利用率;由于受土壤含水量的限制,各个氮水平上的苗木蒸腾速率均很低,氮肥对苗木蒸腾速率的影响则较小,而相对于未施氮苗木,氮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苗木的蒸腾速率。
邵芳丽宫渊波关灵张振恒
关键词:氮肥水分梯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植被α多样性分析
2012年
选取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为研究区,设置了13个典型样地,调查其植被状况,并分析各样地的α多样性。通过α多样性分析可以看出,水分条件好、人为干扰较少的样地都具有较高的α多样性,表明水分和人为干扰是影响该区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研究,对揭示系统退化与修复机制、制定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可提供指导和借鉴。
夏红霞宫渊波朱启红
关键词: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Α多样性
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及其分解特征被引量:13
2011年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了华西雨屏区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林凋落量、凋落物分解以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①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的年凋落量为6 247.78kg/hm2;凋落叶是凋落物中的主要组分,占全年凋落量的94.85%;凋落物各组分间凋落量大小顺序表现为:凋落叶>凋落枝>凋落皮。②在不同组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叶的分解速率比枝条快,分解12个月后,叶的质量残留率为39.56%,枝条的质量残留率为56.35%;叶在分解的5—8月时分解速率较大,而枝则在第4—10月时分解率较大;凋落叶分解95%需要2.989a,枝条分解95%需要4.783a。③经12个月的分解,凋落叶各养分元素年释放速率大小表现为:N>C>P>K;凋落枝各养分元素释放速率大小表现为:C>N>K>P;凋落叶各养分元素释放速率均高于凋落枝;④凋落叶、凋落枝初始C/N分别为43.51、285.78;在分解过程中,各密度凋落叶、凋落枝C/N比变化动态总体均表现为下降趋势。
向元彬胡红玲胡庭兴万见中普梅颜震丁云海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养分释放巨桉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4个乡土树种的抗旱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对5年生油松、岷江柏、刺槐、榆树4个树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分别在旱季和雨季进行测定,分析讨论了干旱胁迫下,各树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根据4个树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的表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个树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抗旱能力以刺槐的抗旱性最强,油松的抗旱性最差。其排名顺序为:榆树>刺槐>油松>岷江柏。
申学圣宫渊波陈林武房建佳张振恒钟熙敏
关键词:干旱河谷乡土树种抗旱性主成分分析
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不同植被枯落物水文效益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对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的6种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水源调蓄功能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植被类型按枯落物贮量大小排序为青冈次生林(46.20 t/hm2)>杨柳阔叶林(23.46 t/hm2)>针阔混交林(20.51t/hm2)>岷江柏幼林(16.02 t/hm2)>次生灌丛(11.17 t/hm2)>荒草坡(9.23 t/hm2),按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大小排序均是青冈次生林>杨柳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岷江柏幼林>次生灌丛>荒草坡;在整个持水过程中,前2 h内各林分枯落物层吸水作用较强。
程良爽宫渊波关灵伍维翰刘敏
关键词:枯落物水文效益植被类型
岷江上游山地牧道与锥花小檗种群特征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以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的锥花小檗灌丛为对象,采用跟踪放牧和野外调查的方法获取家畜生境利用和牧道分布特征,并使用RDA排序筛选出影响牧道分布的主要因子,探讨牧道特征与锥花小檗盖度、大小级和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牧道分布能够直观反映家畜的生境利用特点,并与跟踪放牧结果一致;5m尺度的Morisita指数能客观地反映牧道的分布类型,样地1、2和6呈集群分布,其他样地呈均匀分布;在坡面尺度上,灌丛盖度、灌丛高度与牧道特征呈负相关,为显著影响因子;锥花小檗种群盖度和牧道面积呈显著负相关;种群结构与牧道分布密切相关,锥花小檗灌木长轴和短轴比平均为1.29,灌木形状趋近于圆形,牧道景观及牧道上的放牧家畜对灌木具有塑形作用;锥花小檗种群和牧道Morisita指数指向性一致,但实际上两者呈反向分布,灌木斑块或集聚或均匀分布于偏离牧道的区域.
刘金鑫宫渊波郑江坤张兴华姜广争岳艳杰左琴刘牧
关键词:RDA排序山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