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06064)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武辛瑜杨海麟张玲仝艳军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氧化酶
  • 2篇嘌呤
  • 2篇酶学性质
  • 2篇黄嘌呤
  • 2篇黄嘌呤氧化酶
  • 2篇辅酶
  • 1篇诱导物
  • 1篇失活
  • 1篇失活机理
  • 1篇透明质酸凝胶
  • 1篇凝胶
  • 1篇前体
  • 1篇稳定性
  • 1篇流加
  • 1篇流加发酵
  • 1篇酶解
  • 1篇进化树
  • 1篇抗酶
  • 1篇固定化
  • 1篇BACILL...

机构

  • 5篇江南大学

作者

  • 5篇辛瑜
  • 5篇王武
  • 4篇杨海麟
  • 3篇张玲
  • 2篇张玉然
  • 2篇仝艳军
  • 1篇冯守帅

传媒

  • 5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添加辅酶前体及流加诱导物提高黄嘌呤氧化酶发酵产率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对产黄嘌呤氧化酶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该菌株为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添加辅酶前体(核黄素、硫胺素)及诱导物(次黄嘌呤,3.6 g/L),提高了发酵产酶;通过两种方式流加葡萄糖及次黄嘌呤,结果表明,发酵至24 h,一次性补葡萄糖质量浓度4.0 g/L,流加次黄嘌呤质量浓度至3.6 g/L,酶产率可达8 952.7 U/L,比未补料时提高25.7%,平均产率系数达1 041.0 U/g。测定流加发酵过程中铵根离子浓度变化,发现一定质量浓度的铵根离子抑制发酵产黄嘌呤氧化酶。
张玉然杨海麟辛瑜张玲王武
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进化树流加发酵
黄嘌呤氧化酶酶学性质及共价交联固定化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了节杆菌Arthrobacter M3黄嘌呤氧化酶酶学性质,并利用修饰的琼脂糖介质及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提高酶热稳定性。研究发现,该酶为异质二聚体,相对分子量为135 000;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反应pH为7.5。固定化结果表明,以修饰的琼脂糖介质共价交联固定化的酶热稳定性均优于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类,其中以谷氨酸为连接臂的琼脂糖介质(Sepharose-Glu)固定化效果最佳。在50℃下保温3 h,相比于游离酶酶活仅剩余8.0%,Sepharose-Glu介质固定化的酶仍保留48.3%的酶活,半衰期提高了1.6倍,酸碱耐受性亦优于游离酶。
张玉然辛瑜杨海麟张玲王武
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M3酶学性质稳定性固定化
强化交联促进透明质酸凝胶的抗酶解能力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强化透明质酸凝胶抗酶解能力,开发了初次交联-强化交联的偶联制备模式,并通过正交试验来确定最佳的交联条件。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透明质酸酶降解透明质酸凝胶后得到的产物,并由此计算凝胶的降解率。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凝胶酸解后甘油含量并计算交联度。此外,检测了强化交联对透明质酸凝胶细胞毒性、遗传毒性以及溶血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强化交联后(最优条件:35℃,0.05 mol/L NaOH,1.5 h,透明质酸单体/交联剂比例8∶1)。此后24、48、72 h降解率分别由初次交联后的9.76%、16.79%、20.45%到降低至强化交联后的6.85%、7.56%、12.4%;交联度由初次交联后的16.53%上升到强化交联后的54.52%。此外,强化交联后的凝胶在毒性检测中细胞毒性维持在1级,无明显致突变性,溶血度符合一般生物材料安全要求。
陆柳伸郑梦玲郝梦瑶王武辛瑜
关键词:透明质酸凝胶酶解
肌氨酸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及失活机理被引量:6
2015年
将来源于Bacillus sp.的肌氨酸氧化酶(SOX)基因在E.coli成功表达,并探索了肌氨酸氧化酶(sarcosine oxidase)酶学性质和失活机理。Bacillus sp.的肌氨酸氧化酶基因克隆入载体p ET28a,并转化至E.coli BL21(DE3)表达。经IPTG诱导8 h,对菌体破壁液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在43 kDa处有明显蛋白质条带。采用亲和介质分离纯化获得较高纯度SOX。SOX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3.8 kDa,最适反应温度40℃,最适反应pH值为8.0;20 mmol/L的Mn^(2+)对SOX具有明显激活作用;其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肌氨酸作为底物时的K_m值为141.6 mmol/L,V_(max)为0.115 mmol/(L·min)。结合SDS-PAGE凝胶电泳、荧光光谱和圆二色性光谱分析,探明了液态SOX的失活机理。在37℃恒温条件下,随储存时间延长,SOX酶分子内部疏水基团逐渐暴露且二级结构被破坏,导致酶分子变性以及最终酶活力下降。为进一步提高SOX的酶活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仝艳军辛瑜杨海麟冯守帅张玲王武
关键词:酶学性质失活机理
Bacillus sp.肌氨酸氧化酶的脱辅基与重构被引量:1
2018年
在肌氨酸氧化酶脱辅基的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利用不含辅基的重组肌氨酸氧化酶包涵体进行透析复性,以期重现SOX酶与辅酶的复合。研究表明,肌氨酸氧化酶(SOX)包涵体较适合的复性条件为:酶蛋白质量浓度0.3 g/L,透析液pH 8.5,温度4℃,氧化还原值(GSH/GSSG)为2,复性时间为24 h。作者还比较了不同天然辅基与SOX蛋白的复合效果,通过圆二色性、红外光谱以及DSC热差分析,探究了天然辅基与肌氨酸氧化酶复合后对酶蛋白二级结构、比酶活及稳定性的影响。
王庆辛瑜杨海麟仝艳军王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