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020116)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曾凡一杨冠恒马姬薛燕陈雪松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干细胞
  • 1篇诱导性
  • 1篇原代培养
  • 1篇远程
  • 1篇神经元
  • 1篇胎鼠
  • 1篇同源建模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干细胞
  • 1篇嵌合
  • 1篇嵌合体
  • 1篇嵌合体小鼠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座
  • 1篇转座子
  • 1篇细胞
  • 1篇基因
  • 1篇疾病模型
  • 1篇分子
  • 1篇PIGGYB...

机构

  • 3篇上海市儿童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曾凡一
  • 2篇杨冠恒
  • 1篇陈雪松
  • 1篇范书玥
  • 1篇施皖生
  • 1篇张慧俊
  • 1篇薛燕
  • 1篇马姬

传媒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如何高效制备生殖系传递的嵌合体小鼠被引量:1
2012年
目前,嵌合体技术已成为胚胎干细胞(ES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细胞)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嵌合体小鼠模型主要用于基因功能、调控机制、致病机理等各方面的研究。要安全可靠地进行ES细胞和iPS细胞的各种应用性研究,首先需要验证细胞在体内向各种组织定向分化的能力,特别是生殖系传递的能力。而高效制备多能性干细胞生殖系传递的嵌合体小鼠,需要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动物个体水平以及制备方法等各方面全面综合地分析考虑,才能达到实验设计的最优化。制备嵌合体小鼠主要有注射法和聚集法2种方法,各有利弊,在整个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小鼠品系胚胎的分化潜能、选用远交系和杂交系的胚胎作为受体,同时要考虑ES细胞的遗传背景,选择低代次的远交系和杂交系的ES细胞或者iPS细胞,以及优选KSR培养体系。对于操作者,需根据实际情况,全方位地综合考虑,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操作方案。
杨冠恒施皖生曾凡一
关键词:嵌合体
piggyBac转座子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转座子(transposon)是存在于生物体基因组中的可移动的DNA片段,能够影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广泛存在于生物演化过程中。转座子通过切离和粘贴机制介导外源基因的插入,是研究基因功能,制备转基因动物及基因治疗的优良载体。目前在哺乳动物中转座活性较高且研究最多的是"睡美人"转座子和piggyBac(PB)转座子。前者是目前临床前基因治疗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转座子,但存在剂量抑制效应和转座效率低等缺陷。而PB转座子可克服剂量抑制效应,且转座高效,转基因载量大,因此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者就PB转座子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现状等进行报道。
杨冠恒曾凡一
关键词:PIGGYBAC转座子转基因
ICR胎鼠原代神经元细胞培养及鉴定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较理想的胎鼠神经元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13.5 d ICR胎鼠的大脑皮层,经剪碎消化得到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并作PCR及Western blotting等进行神经元相关的基因及蛋白Tuj1和Map2的鉴定。结果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胞体明显,周围有明亮光晕,细胞突触交错形成网络样,通过PCR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证明所分离培养的细胞是神经元细胞。结论本培养方法简单易行,可获得典型和纯度较高的ICR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
陈雪松马姬薛燕曾凡一
关键词:神经元原代培养疾病模型
干细胞表面分子Claudin-6的结构预测与分析
2012年
目的应用多种手段对干细胞表面分子Claudin-6(CLDN6)进行理化性质和各级结构的预测和分析,探讨CLDN6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CLDN6在再生医学和转化医学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ProtParam工具、InterProScan和TMpred工具分析蛋白质一级结构,采用Consensus 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工具对蛋白质二级结构进行预测,通过RaptorX远程同源建模工具预测蛋白质三级结构。结果 CLDN6是由21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3387.7,含有4个跨膜结构域,N末端和C末端均位于细胞质中;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其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要构件。结论通过远程同源建模构建了CLDN6蛋白的空间结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LDN6的功能实现再生医学替代治疗奠定了基础。
范书玥张慧俊曾凡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