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706)

作品数:23 被引量:175H指数:9
相关作者:阎贫董传万王彦林郑红波唐立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5篇岩石
  • 5篇南海北部
  • 4篇岩墙
  • 4篇中生代
  • 4篇海底
  • 3篇地震
  • 3篇岩墙群
  • 3篇铁质岩
  • 3篇中生界
  • 3篇晚中生代
  • 3篇镁铁质
  • 3篇镁铁质岩
  • 3篇基性
  • 3篇基性岩
  • 2篇地层
  • 2篇地壳
  • 2篇地壳结构
  • 2篇地震仪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浙江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教育部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海南省地质调...
  • 1篇海南省海洋地...

作者

  • 11篇阎贫
  • 9篇董传万
  • 8篇王彦林
  • 6篇郑红波
  • 5篇唐立梅
  • 5篇沈忠悦
  • 4篇吕青
  • 4篇程晓敢
  • 4篇陈汉林
  • 4篇林秋金
  • 3篇付璐露
  • 3篇杨树锋
  • 3篇杜振永
  • 2篇潘小青
  • 2篇张志亮
  • 2篇周超
  • 2篇唐群署
  • 2篇吕修亚
  • 2篇陈静
  • 2篇金丹

传媒

  • 8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折射方法在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中生界地层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潮汕坳陷是中生界地层为主的沉积坳陷,被认为是南海油气勘探的重要勘探领域。潮汕坳陷已有丰富的多道反射地震资料,但是由于多次波干扰严重,获取的反射波速度精度低。潮汕坳陷多道反射地震资料中包含丰富的折射波数据,但是很少人重视多道地震记录中的折射波信息并利用他。在此我们通过编写处理程序拾取了折射层的地震速度。试验测线所在海区的水深在600—800m,测线的最大偏移距为6 250m。测线所测的第三系地震折射波速度为2.0—2.5km.s-1,与潮汕坳陷其他地方的第三系地震波速度基本相等。但是潮汕坳陷西南部中生界的地震折射波速度在3.5—4.2km.s-1,低于潮汕坳陷中东部中生界的地震波速度(4.0—5.0km.s-1),预示潮汕坳陷西南部油气储集物性可能较好。
吕修亚阎贫陈洁郑红波王彦林
关键词:折射波中生界
研究海水温盐结构的反射地震方法被引量:4
2009年
在物理海洋学的研究中,利用CTD(Conductivity,Temperature and Depth sensors)测量方法研究海水温盐结构存在着获取数据时间长、数据横向精度低的缺点,而利用反射地震记录可以获得剖面上连续的水体温盐结构,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反射地震方法研究海水温盐结构是个新的交叉学科方法,称为"地震海洋学"。由于海水水体的物性变化比地层物性变化小得多,造成海水水体的反射地震资料信噪比很低,各类干扰强烈,因而海水水体的反射地震资料处理也和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它处理的重点是振幅补偿,叠前去噪以及叠后处理。笔者通过对"十五"973项目在南海东北部采集的一条高分辨率多道反射地震测线的海水水体部分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压制了强线性干扰波,获得了水体反射图像。地震叠加速度分析获取的3个CDP(Common Depth Point)的垂向速度从1540 m.s-1单调减小到1478 m.s-1,与CTD测量得到的速度变化趋势一致。
郑红波阎贫王彦林张辉张辉吕修亚
关键词:反射地震去噪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东沙岛西南海区的浅地层探测与深水沉积特点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新引进的海洋深水浅层剖面仪,从珠江口外陆架进入白云凹陷-东沙岛西南海区中陆坡区,进行了浅地层探测,获得了高分辨率反射记录。分析发现,白云凹陷上陆坡段沉积连续性较好,海底反射强度侧向变化平缓,显示了比较均一的沉积底质和微弱的海底水动力条件;在白云凹陷-东沙岛西南海区中陆坡区,海底滑坡严重,局部存在强烈的、平行陆坡的海底洋流冲蚀,海底地形崎岖不平,反射强度侧向变化大,表明海底底质不均匀,海底水动力强。浅地层记录还显示中陆坡海底山丘有海底气体泄露现象,结合常规反射地震识别的海底泥底辟特征,确定海底山丘为泥火山。气体泄露和海底反射振幅的变化代表了海底浅层聚有丰富的气体以及嗜甲烷生物链活动的钙化,因而推断该区不仅是油气的聚集区,也是水合物的聚集带。
阎贫王彦林郑红波
关键词:浅地层剖面滑坡气体泄漏泥火山
浙闽沿海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岩石学标志:东极岛镁铁质岩墙群被引量:25
2010年
在浙江舟山群岛之东极岛上,出露大规模的镁铁质岩墙群,它们沿晚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碎屑岩的节理侵位,产状近于直立且与围岩截然接触,指示岩墙岩浆以主动方式沿构造裂隙侵入。东极岛镁铁质岩墙群的岩性主要是角闪辉绿岩,全岩Ar-Ar年龄为93.4Ma。在地球化学上,它们属弱碱性系列,SiO2含量为46.88%~52.55%,CaO 5.40%~7.82%,Al2O316.30%~17.31%,TiO2 1.53%~1.18%,(Na2O+K2O)4.62%~6.88%,Mg#=34~42;具有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Sr、K、Rb、Ba等)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等)亏损等特点,它们的ISr为0.7084~0.7098,εNd(t)为-3.21~-8.11,与福建沿海的镁铁质岩墙群及浙闽沿海晚中生代基性岩浆岩(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相似。它们由起源于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并受地壳混染的玄武岩浆,在伸展构造环境中形成,是浙闽沿海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重要岩石学标志。
董传万闫强张登荣杜振永竺国强
关键词:镁铁质岩墙群晚中生代
南海海盆地形与NW向断裂被引量:5
2008年
新的2′×2′卫星测高获得的水深数据表明,除了在南海中央海盆扩张脊附近分布有高耸、断续的近东西向海山链外,在南海深海平原上还存在一些北西向的连续线状凸起特征。这些线状特征高约500m,宽10-30km,绵延数百至近千公里。反射地震数据则显示,这些海底线状隆起实际上是宽50—100km的走滑断裂带,在该断裂带内还有一些低幅和隐伏褶皱,它们代表了海盆内部的压性走滑断裂带,反映了海盆扩张停止后台湾-吕宋岛弧向西的构造挤压应力对南海海盆的持续作用。其中一条穿过116°E的北北西向断裂带构成了中央海盆与西南海盆的边界断裂。
阎贫王彦林刘海龄
关键词:反射地震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伸展作用——来自海南岛基性岩墙群的证据被引量:27
2010年
论文在系统地分析了海南岛文市、叉河、三亚地区的三处基性岩墙群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墙群的来源和其反映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文市岩墙群形成于约101Ma,叉河和三亚岩墙群形成于约93Ma;主量元素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属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化学特征为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Sr-Nd同位素组分显示其源区具有EMⅡ特征。这两期岩墙群的存在,显示了海南岛地区在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早期存在两次构造伸展事件。海南岛90Ma左右的岩墙群与广东、福建同时代的岩墙群构成中国东南沿海90Ma广泛发育的、呈近北北东向展布的岩墙群带,它们具有相同成因机制,指示中国东南部在90Ma左右时经历了强烈区域性拉张作用;这些岩墙群虽来源于不同的地幔源区,但均与俯冲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唐立梅陈汉林董传万沈忠悦程晓敢付璐露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基性岩墙群晚白垩世
浙江南麂岛岩石包体与岩浆混合作用
南麂岛是南麂列岛的主岛,位于浙江省平阳县的东部海域,面积约7.64 km,因岛屿形状似麂而得名,岛上主体岩石是早白垩世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钾长花岗岩,以花岗岩为主。在这片花岗岩中,发育较多的石英闪长质岩石包体,它们集中出现...
杜振永周超董传万马骁雄吕青
文献传递
福建湄州岛镁铁质岩墙群与寄主花岗岩的形成时差、地球化学及成因被引量:14
2011年
福建湄洲岛的镁铁质岩墙群侵入于花岗岩中。镁铁质岩墙主要由斜长石(An=45~55,中-拉长石)、普通角闪石及少量辉石和石英等组成,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95±2)Ma。寄主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An=22~25,更长石)及少量的黑云母组成,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05±3)Ma。它们的形成时差约10 Ma。在岩石地球化学上,镁铁质岩墙群具有低CaO、MgO、TiO2而高Al2O3、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等特点,(87Sr/86Sr)i=0.705 2~0.705 4,εNd(t)=-0.03~1.57,与福建沿海同时代镁铁质岩墙群相似。寄主花岗岩与沿海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基本相同,都具有高硅、富碱的特点,它们的w(SiO2)〉75%,A/CNK=1.05~1.12,w(K2O+Na2O)=7.68%~8.12%,w(K2O)〉w(Na2O),(87Sr/86Sr)i=0.705 5,εNd(t)=-3.92。综合研究表明:湄洲岛寄主花岗岩是由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玄武岩浆底侵,并熔融中下地壳所产生的花岗岩浆形成;而镁铁质岩墙是底侵、滞留并经过结晶分异的玄武质岩浆,因地壳再次伸展,而沿花岗岩体中节理侵入形成。湄洲岛花岗岩与镁铁质岩墙群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对应福建沿海2次地壳伸展事件。湄洲岛花岗岩和镁铁质岩墙群的研究为沿海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提供了一个新例证,同时为福建沿海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时限提供了制约。
董传万周超顾虹艳马骁雄吕青
关键词:锆石SHRIMPU-PB定年镁铁质岩墙群地球化学
琼东南盆地南部坳陷带12号断层性质及成因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琼东南盆地的反射地震剖面等资料,重点分析了盆地南部坳陷带内12号断层平面、剖面及断层附近地层沉积特征,指出该断层为玉琢礁凹陷和华光礁凹陷内部控凹断层之间的转换断层。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进一步将该断层演化划分出以下几个阶段:从始新世—渐新世,12号转换断层活动强烈,它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受其两侧凹陷的伸展断层所制约,如华光2号、11号等控凹断层;中新世后,盆地处于裂后沉降期,随着盆地控凹断裂活动停止,12号断层活动亦停止;晚中新世之后,可能受吕宋岛弧向西聚合影响,此转换断层表现为走滑性质;进入第四纪断层完全停止活动。
龙根元吴世敏刘兵贺超
关键词:转换断层琼东南盆地
基于Biot-Stoll模型声速反演中的参数选择——以南海南部沉积物为例被引量:7
2012年
研究海底表层沉积物性质对海洋矿产资源探测、海洋工程建设等有重要的意义。Biot-Stoll模型可以模拟预测海底沉积物的物理性质,但采用不同的参数模拟的效果不同。Stoll参数是各种海洋环境下模型达到最佳预测的单一数值的形式;Schock参数则是对渗透率、孔隙大小、沉积物孔隙曲折度等修改后的函数表达式形式,更接近沉积物实际情况。采用Stoll参数和Schock参数分别计算了南海南部海区海底沉积物纵波速度,并对南海南部沉积物样品进行了计算和实测对比,结果表明,采用Stoll参数计算误差较大,平均为3.962%;采用Schock参数计算误差较小,平均为0.847%。因此,在南海南部海区采用Schock参数预测海底表层沉积物物理性质更准确。
陈静阎贫王彦林金丹林秋金
关键词:海底沉积物声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