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1NG016-01)

作品数:9 被引量:119H指数:5
相关作者:杨文钰王竹杨继芝伍晓燕吴其林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套作
  • 8篇大豆
  • 5篇套作大豆
  • 4篇玉米
  • 4篇套作模式
  • 4篇播期
  • 3篇氮代谢
  • 3篇叶形
  • 3篇叶形态
  • 3篇碳氮
  • 3篇碳氮代谢
  • 2篇玉米播期
  • 2篇玉米株型
  • 2篇熟性
  • 2篇株型
  • 2篇幅宽
  • 2篇不同熟性
  • 1篇氮量
  • 1篇氮素
  • 1篇氮素水平

机构

  • 9篇四川农业大学
  • 8篇成都农业科技...

作者

  • 9篇杨文钰
  • 8篇王竹
  • 3篇杨继芝
  • 1篇雍太文
  • 1篇雷圣远
  • 1篇吴其林
  • 1篇伍晓燕
  • 1篇贺阳冬
  • 1篇徐精文

传媒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套作模式下玉米播期和密度对后作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在"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玉米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后作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适期早播,产量提高,收获提前,缩短了与大豆的共生期,保证了大豆生长期间适宜的株高、较大的茎粗和理想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利于大豆产量的形成。玉米不同密度对大豆茎叶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玉米收获前,后期影响效应无显著差异,但大豆在玉米高密度下的产量显著低于在玉米中、低密度下的产量;玉米产量则是以中密度下的产量最高。因此,考虑玉米和大豆的综合效益,本实验得出的最优组合为玉米3月21日播种,密度为5.25万株·hm-2。
王竹杨继芝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玉米大豆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初花期形态建成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9
2008年
在"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幅宽和玉米株型对大豆生长前期形态建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下大豆生长带的温度、湿度和透光率是导致大豆茎叶形态和组织解剖结构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较大幅宽和紧凑型玉米下大豆的植株较矮,主茎较粗、干物质积累量较大,叶面积指数和比叶质量较高,产量较高;而较小幅宽和松散型玉米下大豆的茎叶生长不良,株高增长过快,主茎柔弱,容易倒伏,产量较低.在1.17m/0.83m(大豆/玉米)幅宽下对不同株型玉米影响下的大豆初花期茎、叶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随着荫蔽程度的加重,大豆的叶片变薄,表皮细胞体积变大,角质层变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细胞间隙增大;茎的表皮和次生木质部也变薄,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导管分化较迟,韧皮纤维不发达.套作模式下保证全年高产、高效的田间最优配置为: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大豆幅宽1.17m,玉米幅宽0.83m.
王竹杨文钰伍晓燕吴其林
关键词:套作大豆幅宽玉米株型
不同种植密度对套作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进一步完善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的技术要点。[方法]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大豆茎粗和茎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株高随密度的变化存在品种差异,贡选1号随密度的增加而增高,乐豆1号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比叶重在整个生育期呈升-降-升的趋势,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叶面积指数在不同生育时期呈抛物线型变化,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贡选1号在套作条件下产量高于乐豆1号,但耐密性较差,最适密度为16.5万株/hm^2,高密度下减产严重;乐豆1号的耐密性较强,最适密度为16.5万~21.0万株/hm^2。[结论]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的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竹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大豆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采用玉米株型与种植幅宽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碳氮代谢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幅宽和紧凑型玉米下,大豆被荫蔽的程度有所减缓,碳氮代谢变化趋势朝着利于产量形成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茎叶中的碳氮含量和关健酶在各时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R4期后叶片中的淀粉迅速降解为糖运至籽粒,而氮的下降速率缓慢。结合前期的研究,我们得出,R2是大豆经历光照转换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植株的碳氮代谢能力对大豆后期产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R6期大豆表现出来的碳、氮代谢水平,又能一定程度反映产量水平。本试验条件下,对玉米、大豆两季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后得出,利于大豆生长,且保证全年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为: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大豆幅宽1.17m,玉米幅宽0.83m。
王竹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大豆玉米株型幅宽碳氮代谢
不同施氮量对套作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大豆增产,而氮素过量却会引起严重减产。高氮水平下(每公顷补施纯氮78.2 kg和96.6 kg),大豆茎、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量减少,茎中淀粉的积累时间缩短;茎、叶中氮素积累过多,氮代谢过于旺盛,造成了光合产物对光合器官的反馈抑制,碳、氮代谢严重失调,SPS和GS活性降低,后期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输和分配受阻,产量很低。本试验的结论是,套作大豆外源氮肥的补充应建立在土壤氮素调查的基础上。本试验中,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53.106 g·kg-1,全氮含量2.15 g·kg-1,速效氮158.542mg·kg-1,每公顷补施纯氮0~59.8 kg有利于大豆产量的形成,且各处理差异不显著。生产中,在土壤肥力较高的情况下,为节约成本,可不施氮肥。
王竹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大豆氮素水平碳氮代谢
套作模式下播期对不同熟性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5月底)导致3种不同熟性大豆产量的降低,而晚播(7月上旬)能提高早熟品种(浙春3号)的产量,6月上中旬播种则能提高中熟品种(乐豆1号)和晚熟品种(贡选1号)的产量。但3个品种中又以贡选1号的产量最高。究其原因,是由于晚熟品种生育期长,通过播期的调整,能缩短与玉米的生殖生长共生期,从而减轻生育前期玉米植株对其造成的弱光伤害,延长后期的独立生长期,整个生育期内,植株的碳氮代谢能力强,可溶性糖、淀粉和氮的含量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变化趋势朝着利于产量形成的方向发展,从而保证了高产。试验得出的最优组合为贡选1号在6月15日至6月22日播种。
王竹杨文钰
关键词:大豆套作播期熟性碳氮代谢
套作模式下玉米播期和密度对后作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15年
在"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玉米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后作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适期早播,产量提高,收获提前,缩短了与大豆的共生期,保证了大豆生长期间适宜的株高、较大的茎粗和理想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利于大豆产量的形成。玉米不同密度对大豆茎叶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玉米收获前,后期影响效应无显著差异,但大豆在玉米高密度下的产量显著低于在玉米中、低密度下的产量;玉米产量则是以中密度下的产量最高。因此,考虑玉米和大豆的综合效益,本实验得出的最优组合为玉米3月21日播种,密度为5.25万株/hm2。
王竹杨继芝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玉米大豆
四川盆周山区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的动态研究——以荥经县为例被引量:5
2003年
在实地调查分析荥经县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现状诊断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荥经县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的SD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动态仿真。围绕系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协调,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性发展,系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总体目标,通过改变退耕面积和种植结构比例等控制变量和控制参数的方法寻求结构调整的优化方案,并对未来农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进行了宏观预测。同时对方案二(稳粮扩经增饲)在作物播面结构、产值结构、产品结构和生态效益上进行了调整前与调整后的对比分析,预计到2020年,该方案农业总产值将增加1 75倍,农业人均产值增加1 39倍。
雍太文杨文钰雷圣远徐精文
关键词:农业生产结构系统动力学模型盆周山区
套作模式下播期对不同熟性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在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性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熟性大豆在当地均有各自最适宜的播期。浙春3号的最适播期是7月6日,乐豆1号的最适播期是6月15日,而贡选1号的适宜播期是6月15日和6月22日,两者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熟大豆品种(贡选1号)较早熟品种(浙春3号)和中熟品种(乐豆1号)能显著缩短与玉米的生殖生长共生期,独立生长期最长,从而减轻了生育前期玉米对它的弱光伤害,保证了适宜的株高、较大的茎粗和茎干重以及理想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重。综合大豆的熟性和播期2个因素,麦/玉/豆套作模式下的最优组合为贡选1号在6月15日至6月22日之间播种。
王竹贺阳冬杨继芝杨文钰
关键词:套作大豆播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