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30100)

作品数:126 被引量:1,387H指数:23
相关作者:杨志明李起鸿解慧琪秦廷武李秀群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9篇细胞
  • 42篇骨细胞
  • 38篇软骨
  • 31篇成骨
  • 22篇缺损
  • 21篇软骨细胞
  • 21篇成骨细胞
  • 19篇体外
  • 19篇骨缺损
  • 18篇骨组织
  • 15篇生骨
  • 15篇生物衍生骨
  • 13篇关节
  • 12篇种子细胞
  • 12篇细胞培养
  • 12篇关节软骨
  • 10篇组织工程骨
  • 10篇基质
  • 9篇骨髓基质
  • 8篇组织工程化

机构

  • 41篇第三军医大学...
  • 38篇四川大学华西...
  • 16篇华西医科大学...
  • 7篇四川大学
  • 7篇华西医科大学
  • 5篇兰州交通大学
  • 3篇兰州铁道学院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解放军第一五...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天津医院
  • 2篇兰州军区兰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

作者

  • 64篇杨志明
  • 35篇李起鸿
  • 30篇解慧琪
  • 25篇杨柳
  • 25篇秦廷武
  • 25篇李秀群
  • 18篇戴刚
  • 17篇周强
  • 13篇罗静聪
  • 12篇黄富国
  • 10篇石宗利
  • 10篇周红星
  • 9篇何清义
  • 9篇许建中
  • 8篇陈光兴
  • 8篇顾祖超
  • 7篇戚超
  • 6篇段小军
  • 6篇朱家恺
  • 6篇李胜富

传媒

  • 34篇中国修复重建...
  • 18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中国临床康复
  • 8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华显微外科...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Chines...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4篇2005
  • 26篇2004
  • 15篇2003
  • 32篇2002
  • 14篇2001
  • 12篇2000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移植修复生长板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比较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移植修复生长板缺损作用 ,证明实验动物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2 4只 6周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3组 ,手术造成右侧胫骨近端生长板内侧 1 / 3~ 1 / 2缺损 ,未作处理的左侧胫骨为正常对照。分别将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植入生长板缺损处 ,手术后第 8周行双下肢X线摄片和组织学检查 ,观察胫骨近端发育及生长板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肌肉和骨蜡植入组胫骨发生明显内翻及短缩畸形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生长板缺损部位由大量致密新生骨充填。培养软骨植入组胫骨发育良好 ,明显优于肌肉和骨蜡植入组 (P <0 .0 1 )。移植软骨再生修复生长板缺损 ,恢复其组织结构和生长功能。结论 在 6周龄兔胫骨近端内侧生长板 1 / 3~ 1 / 2缺损移植实验中 ,培养软骨可有效修复生长板缺损和防止胫骨畸形 。
王建杨志明解慧琪秦廷武
关键词:培养软骨肌肉骨蜡生长板
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运用组织工程软骨植入修复兔胫骨平台外侧髁全关节软骨浅层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取 2周龄乳兔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传代至第 3代后 ,与人胎盘 型胶原蛋白海绵复合后植入成年兔的胫骨体平台外侧髁浅层完全软骨缺损区 ,并设立空白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4、12和 2 4周取材 ,观察修复效果。 结果 实验组术后 4周缺损表面未见明显的新生软骨形成 ;12周 ,缺损表面有少量的新生软骨形成 ,组织学切片上可见软骨细胞呈边缘不规则的 ,小蜂窝状结构 ,软骨细胞周围有软骨陷窝形成 ;2 4周 ,缺损表面的新生软骨较 4、12周的新生软骨明显 ,表面光滑 ,且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 ,但仍存在部分缺损尚未修复。组织学切片上可见软骨陷窝形成 ,并分泌甲苯胺蓝异染的软骨基质。而对照组则均未见明显的修复。 结论 制成的组织工程软骨对兔胫骨平台软骨浅层完全缺损有修复作用 ,但不能完全修复缺损。
陈雷杨志明李秀群
关键词:组织工程软骨关节软骨缺损软骨细胞体外培养
一种新型骨组织工程材料——CPP纤维的制备和性能被引量:36
2001年
采用化学成分与人体骨矿物质相近的磷酸钙为主要原料 ,通过添加适量的稳定剂、阻降剂研制出具有可控降解速率的聚磷酸钙纤维 .测试了聚磷酸钙纤维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毒理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能 。
石宗利戴刚李重庵俞焕然
关键词:聚磷酸钙纤维降解机理骨组织工程生物医用材料降解速度
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血管化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研究生物衍生骨与骨髓基质干细胞 (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血管化过程 ,了解其修复长段管状负重骨缺损的血管化情况。 方法 制备生物衍生骨作为支架材料 ,培养、诱导MSCs作为种子细胞 ,二者在体外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 2 0只山羊双侧胫骨中段制备成 2 0 mm长的骨 -骨膜缺损模型 ,采取自身左右侧对照 ,实验侧 (右侧 )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 ,对照侧 (左侧 )植入单纯支架材料 ,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后2、4、6及 8周用墨汁灌注透明标本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方法观察血管化过程 ,组织学观察血管形成及成骨情况。 结果术后 2、4周 ,实验侧血管形成较对照侧少 ( P<0 .0 5 ) ;术后 8周 ,两侧均完全血管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实验侧于术后 6、8周新骨形成逐渐增加 ,材料降解吸收较对照组快 ;对照侧术后 8周材料孔隙内仍无明显新骨形成。 结论 生物衍生骨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能够较快发生血管化 ;
陈进利黄富国戚超李秀群蔡琰张姝江杨志明
关键词:胫骨缺损血管化山羊
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53
2001年
目的 评价不同处理方法制备的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将支架材料 ,即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 (CFDB)、部分脱蛋白骨 (PDPB)和部分脱钙骨 (PDCB)与人胚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及碱性磷酸酶 (AL P)活性检测 ,观察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三种材料上皆有细胞附着生长 ,三种材料对细胞增殖影响大小为 PDCB>PDPB>CFDB;三种材料对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较小 ,未见异倍体细胞 ;三种材料对成骨细胞 AL P活性的影响大小依次为PDCB>PDPB>CFDB。结论  CFDB、PDPB及 PDCB无细胞毒性、无致瘤性 ,皆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以 CFDB为最好。
李彦林杨志明解慧琪秦廷武黄富国
关键词:生物衍生材料成骨细胞细胞相容性
CPP/PLL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初步研究被引量:35
2002年
 采用溶媒投放、颗粒滤取技术制备出CPP/PLL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PP/PLL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孔隙率(90%)、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以及三维连通、微孔、网状微观结构,故该复合材料有希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之一。
石宗利王彦平戴刚李重庵
关键词:软骨复合材料聚磷酸钙力学性能生物材料降解性能
传代培养骺板软骨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生物学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定量观测体外培养骺板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聚集体的变化,评价其不同代次生物学功能活性。方法:酶消化分离原代骺板软骨细胞,传代培养至第6代。改进的二甲基亚甲蓝(DMB)比色法测定各代细胞胞外基质的硫酸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含量,细胞-玻片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原代软骨细胞具有最高的硫酸GAG分泌活性,(70±8)μg/cm2,至第3代则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53±10)μg/cm2,第4代以后很低下;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原代细胞对甲苯胺蓝呈明显的红色异染反应,第3代异染反应明显减弱,第4代以后异染反应微弱,其结果与硫酸GAG含量变化相一致。结论:骺板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功能活性逐渐降低,第3代以后的细胞不适于作为骺板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和用于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研究。
陶凌晖周强李起鸿
关键词:软骨细胞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外基质
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用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 (PDLLA/CMP)对 2 0只兔 (平均 3.5kg)股骨下端骨折进行髓内固定 .固定各 2 ,4 ,8,1 2和 2 4wk分别取骨折愈合区骨痂一组进行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 :①骨折第 2周炎性反应期结束 ;②成纤维细胞出现在 2~ 4wk ,成骨细胞出现在 4wk ;③胶原纤维结构正常 ;④ 2 4wk时骨细胞超微结构正常 ,无退变现象 .应用生物可吸收材料进行骨折内固定 ,骨折愈合细胞进程无明显变化 ;成骨过程活动正常 ;特别在较长时间固定后 ,骨细胞形态、结构无退变表现 .结论 :用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物进行固定 ,其骨折愈合的超微结构表现与传统理论之间无明显差异 。
杨团民刘淼杨爱玲石宗利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磷酸钙类超微结构
生长板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综述生长板损伤修复研究过程及其近期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期有关生长板损伤修复研究文献 ,着重阐述对生长板损伤修复的认识发展 ,比较几种主要修复方法。结果 生长板损伤修复是小儿矫形外科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面临的一大难题。游离生长板和软骨移植 ,因缺乏血供而应用困难 ,血管化生长板移植解决了循环问题 ,但两种方法都涉及供体来源受限和免疫反应。非软骨类组织和材料只能阻止小面积生长板缺损内骨桥形成 ,无再生修复能力。组织工程软骨移植可能是生长板损伤修复的最佳选择。结论 考虑到移植物来源、修复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因素 ,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生长板损伤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建杨志明
关键词:软骨软骨移植
聚磷酸钙/左旋聚乳酸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的分析(英文)被引量:11
2004年
背景:用左旋聚乳酸(PLLA),聚羟基乙酸(PGA)等可降解吸收性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的纤维状支架材料和海绵状支架材料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但这类支架材料存在着弹性模量低,受力时易变形,容易导致种子细胞损伤和降解吸收时间过长等缺陷。目的:研制出可任意调控降解速率且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生物相溶性能和毒理学性能的聚磷酸钙(CalciumPolyphosphate,CPP)纤维,并用该纤维为增强材料研制软骨组织工程复合材料。设计:以不同质量比例分组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兰州交通大学材料工程研究所完成,基体材料选用PLLA(中科院化学所高分子合成室提供),增强材料选用自制CPP纤维。干预:以高强度、高模量可设计降解速率的CPP纤维为增强材料,PLLA为基体材料,应用溶媒投放、颗粒滤取技术制备出CPP/PLL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测试了该支架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体外37℃下Hank's人工降解液中的生物降解特性。主要观察指标:物理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结果:CPP/PLLA支架复合材料具有三维连通、微孔、网状微观结构,微孔分布均匀,微孔尺寸为130~350μm,孔隙率90%;压缩模量随CPP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降解速率随CPP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结论:CPP/PLLA支架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体外降?
石宗利杜心康王彦平
关键词:聚磷酸钙骨支架复合材料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