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743033)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邱义芬陈拥华袁修干杨春信付杨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篇航天
  • 3篇航天服
  • 3篇舱外航天服
  • 2篇热控
  • 2篇热控制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水平
  • 1篇热分析
  • 1篇热流
  • 1篇热流计算
  • 1篇热系统
  • 1篇外热流
  • 1篇相变材料
  • 1篇蒙特卡罗法
  • 1篇空间外热流
  • 1篇仿真
  • 1篇仿真技术
  • 1篇服装
  • 1篇舱外活动

机构

  • 4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作者

  • 4篇邱义芬
  • 3篇袁修干
  • 3篇陈拥华
  • 1篇杨春信
  • 1篇任兆生
  • 1篇付杨

传媒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航空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舱外航天服空间热流分析计算被引量:3
2005年
进行了舱外航天服的被动热防护性设计,了解其空间辐射换热及空间热流.分析了舱外航天服空间热交换的特点及其真空屏蔽绝热层的隔热性能,确定了航天服、地球、飞船及太阳照射方向的4种典型相对位置关系,对各相对位置下航天服的空间辐射外热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空间热流的计算方法,对航天服表面最大得热与漏热进行了求解.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航天服被动热防护性能对空间热流的影响很大.进行被动热防护设计首先应提高隔热性能,并适当减小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率与表面黑度的比值.
邱义芬袁修干陈拥华
关键词:热控制舱外航天服热流计算
基于人体模型的舱外航天服热系统分析与计算被引量:6
2006年
分析了舱外航天服空间换热的特点,对“空间环境-舱外航天服-人体”热系统进行了传热分析,利用Visual C++6.0及OpenGL技术进行了三维人体模型的构造,对人体体表温度的计算结果进行了三维图形显示.结合人体热调节模型建立了“空间环境-舱外航天服-人体”热系统仿真技术,分析了航天员在不同代谢模式、被动热防护状态及液冷、通风系统控制情况下的热状态,确定了各代谢活动水平下航天员达到舒适状态时液冷、通风系统的工作条件,利用暖体假人试验结果对系统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二者吻合很好,本项目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邱义芬陈拥华袁修干
关键词:舱外航天服仿真技术舱外活动代谢水平
相变降温服热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为了研究相变材料降温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热防护性能和相变材料数值计算方法应用于降温服传热计算的可行性,在分析服装传热传质特点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焓值分析法对服装中的相变材料建立传热模型,在整个区域建立统一的能量方程,在区域结点进行离散,并进行隐式求解,得到焓的分布.建立了关于人体、降温服相变材料、人体着装、环境的传热模型,用此模型进行高温高湿条件下的人体着装的动态仿真,并进行试验验证.降温服计算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可以看出,相变降温服热分析方法可靠合理.
付杨邱义芬任兆生
关键词:相变材料服装
舱外航天服的轨道空间外热流计算方法被引量:11
2004年
分析了舱外航天服在轨道空间环境的辐射换热热流。采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法,计算了航天服及飞船处于各种相对位置时,航天服对飞船的红外辐射角系数;航天服相对于地球位于各种位置时,航天服对地球的红外辐射角系数;在一定太阳照射方向下,飞船及地球对航天服的太阳反射角系数。与文献数据比较,证明此方法计算舱外航天服空间外热流适用性强,结果准确、可靠,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邱义芬陈拥华袁修干杨春信
关键词:热控制空间外热流蒙特卡罗法航天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