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444)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涛智绪亭汤钊猷樊嘉陈泽婷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肝细胞
  • 3篇绿脓杆菌制剂
  • 3篇甘露糖
  • 3篇肝脏
  • 2篇胆管
  • 2篇预后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肿瘤
  • 2篇上皮
  • 2篇术后
  • 2篇透明细胞
  • 2篇肿瘤
  • 2篇细胞癌
  • 2篇临床病理
  • 2篇敏感性
  • 2篇复发
  • 2篇肝癌
  • 2篇病理

机构

  • 9篇山东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0篇李涛
  • 8篇智绪亭
  • 6篇汤钊猷
  • 5篇樊嘉
  • 4篇陈泽婷
  • 3篇胡三元
  • 3篇钦伦秀
  • 3篇邱双键
  • 3篇陈志强
  • 3篇周俭
  • 3篇王鲁
  • 2篇李小玮
  • 2篇王翔宇
  • 2篇叶青海
  • 2篇王程浩
  • 2篇郭忠义
  • 2篇姜志超
  • 2篇孙惠川
  • 2篇陈阳
  • 2篇董兆如

传媒

  • 7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诱导放疗后肝细胞癌转移的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4,TMPRSS4)在放疗后残余肝细胞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具有肺转移潜能的人肝癌裸鼠原位模型,模拟临床分割放射治疗.将放疗后残余肝癌组织切除后再种植于正常裸鼠肝脏.6周后处死,测量放疗后再种植肝癌体积,计算其肝内移灶数目及肺转移率.HE染色观察放疗后肝癌组织学形态.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放疗前后肝癌组织内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及TMPRSS4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肝癌切除再种植后42 d,其肿瘤大小及肺转移率分别为(2.25士0.52)cm3和66.7%,而放疗后2d和放疗后30 d残癌切除再种植组,肿瘤大小分别为(1.61±0.51)cm3 (P<0.05)和(2.60±0.61)cm3 (P>0.05),肺转移率分别为12.5% (P<0.05)和100% (P<0.05).对照组及放疗后2d残癌切除再种植组无肝内转移灶,放疗后30 d残癌切除再种植组肝内转移灶数为18±8.05(P<0.05).放疗后30 d残癌组织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及TMPRSS4、SIP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放疗结束后2d残癌组织,而E-cadherin表达则显著降低.结论 放疗后残癌的转移潜能先降低后增强.放疗后残癌TMPRSS4表达增加进而诱导EMT的发生可能是后期转移潜能增强重要原因之一.
李涛曾昭冲王鲁邱双键智绪亭周健炜于海华汤钊猷
关键词:肝细胞放疗上皮间质转化
甘露糖敏感型绿脓杆菌制剂对肝癌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甘露糖敏感性绿脓杆菌制剂(pseudomonasaeruginosa mannosese nsitive haemagglutination vaccine,PA-MSHA)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周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及HepG2,以不同剂量的PA-MSHA作用于肝癌细胞。MTT实验检测PA-MSH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A-MSHA对细胞周期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PA-MSHA作用前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以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p21和p27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MSHA显著抑制MHCC97L和HepG2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剂量及时问依赖性(P〈0.05)。PA-MSHA显著诱导肝癌细胞周期阻滞,PA-MSHA作用后GO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而S期细胞比例则显著下降(P〈0.05)。PA-MSHA显著抑制CyclinD1、CDK2、PCNA蛋白的表达,而促进p21和p27的表达。外源性甘露糖可显著抑制PA-MSHA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作用(P〈0.05)。结论PA-MSHA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来诱导HCC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这一作用是通过肝癌细胞表面的甘露糖的介导实现的。
郭忠义董兆如智绪亭王程浩陈泽婷李小玮姜志超王翔宇陈志强李涛
关键词:绿脓杆菌制剂甘露糖
透明细胞型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肝癌(primaryclearcellcarcinomaoftheliver,PCC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3月手术治疗的214例PCC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结果PCCCL患者的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0.2%、70.6%和55.9%,显著优于非透明细胞型肝癌(non—clearce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NHCC)患者(82.8%、62.7%和47.7%,P=0.001)。本组患者PCCCL肿瘤显著小于NHCC(x^2=4.37,P=0.04),血管侵犯显著少于NHCC(x^2=9.42,P=0.002),而高分化肿瘤所占的比例则显著高于NHCC(x^2=4.30,P=0.04)。甲胎蛋白水平,肿瘤大小,肝硬化及血管侵犯是影响PCCCL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CCCL为肝细胞肝癌的一种少见的病理类型,具有与NHCC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切除是PCCCL最佳治疗手段,预后显著好于NHCC。
李涛樊嘉钦伦秀周俭孙惠川王鲁叶青海邱双键汤钊猷
关键词:肝细胞预后
甘露糖敏感性绿脓杆菌制剂抑制肝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
2015年
目的 观察甘露糖敏感性绿脓杆菌制剂(PA-MSHA)对肝细胞肝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 培养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及HepG2,以不同剂量的PA-MSHA作用于肝癌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PA-MSHA作用前后肝癌细胞EMT相关基因及转录因子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PA-MSHA治疗前后裸鼠模型肝癌组织中钙黏蛋白(E-cadherin)及转录因子Snail和Slug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A-MSHA治疗组肝癌细胞E-cadherin表达显著增强,而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in)、核因子-kappa B(NF-κB)以及转录因子Snail和Slug的表达显著降低,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而外源性甘露糖显著抑制PA-MSHA对上述蛋白的调控作用.免疫荧光也显示PA-MSHA上调肝癌细胞E-cadherin表达而抑制Vimentin的表达,显微镜下细胞形态也由不规则的梭形转变为相对规则的卵圆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荷瘤裸鼠经PA-MSHA治疗后肝癌组织E-cadherin的表达显著增强,而Snail及Slug的转录则受到显著抑制(P<0.05).结论 PA-MSHA可以通过识别结合肝癌细胞表面的甘露糖显著抑制肝癌EMT的发生.
李登科肖宇黄涛智绪亭陈泽婷陈阳毕建坤侯金坪陈志强李涛
关键词:绿脓杆菌甘露糖上皮-间充质转化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3例IPN—B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30—80岁,平均(61±12)岁。首发症状:无症状10例、腹痛7例、黄疸4例、表现为体质量下降和急性胆管炎者各1例;9例患者同时伴有胆管结石。肿瘤平均直径为(6±4)cm,位于肝右叶胆管4例、位于肝左叶胆管15例、位于肝外胆管4例。其中腺瘤4例、交界性肿瘤1例、原位癌6例、侵袭性癌12例。23例IPN—B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灶,平均随访时间为(33±28)个月,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和68.2%。结论IPN—B是少见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点的胆管肿瘤,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预后较好。
李涛樊嘉胡三元汤钊猷智绪亭
关键词:胆管肿瘤病理学外科乳头状肿瘤
透明细胞型肝癌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响透明细胞型肝癌(primary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liver,PCCCL)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6年3月手术治疗的214例PCCCL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1年复发者定义为早期复发,术后1年以上复发者定义为晚期复发。结果99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早期复发者28例,晚期复发者71例。复发患者的3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7%和46.2%,显著低于未复发患者(72.2%和64.3%,P=0.003)。晚期复发患者1年、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0.3%和54.6%,显著优于早期复发患者(85.7%、39.3%和25.0%,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丙氨酸转氨酶(aminoleucinetransferase,ALT)水平和血管侵犯是PCCCL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则是PCCCL患者术后晚期复发的惟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发时间是影响PCCCL.术后复发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明确PCCCL早期及晚期复发的不同危险因素,有助于指导患者术后随访并及时发现复发,提高生存率。
李涛樊嘉钦伦秀周俭孙惠川叶青海邱双键王鲁汤钊猷
关键词:肝脏透明细胞复发
肝内胆管乳头状肿瘤与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比较肝内胆管乳头状肿瘤(bIPN)与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总结1998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2例bIPN及14例MCN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IPN患者年龄显著大于MCN患者[(59.7±10.8)岁比(44.9±9.6)岁;P<0.001],但其肿瘤显著小于MCN患者[(5.5±3.3)cm比(11.7±5.4) cm;P =0.009].bIPN及MCN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以腹痛为主(31.8%比35.7%;P=0.809),但是bIPN患者较多伴有肝内胆管结石(40.9%比0;P =0.006).bIPN肿瘤多位于肝左叶而MCN肿瘤多位于肝右叶(P=0.028),bIPN肿瘤均与胆管相通而MCN肿瘤均与胆管不相通(P<0.001).bIPN肿瘤以恶性为主而MCN肿瘤以良性为主(81.8%比42.9%;P =0.029),bIPN患者及MCN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和100% (P =0.097).结论 bIPN是具有与MCN不同临床病理学特点的胆管囊性肿瘤,手术切除是bIPN和MCN最佳治疗手段,预后较好.
周钦华吕荣芬张翠娟智绪亭陈泽婷陈阳侯金坪毕建坤陈志强李涛
关键词:肝脏胆管乳头状肿瘤囊性肿瘤
甘露糖敏感性绿脓杆菌制剂诱导肝细胞癌凋亡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甘露糖敏感性绿脓杆菌制剂(pseudomonasaeruginosa marnose sensitive hamemagglutination vaccine, PA-MSHA)诱导肝细胞癌凋亡的机制。方法将具有肺转移潜能的人MHCC97L肝癌组织块种植于BAI,B/enu/nu雄性裸鼠肝脏,建立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A—MsHA腹腔注射组及皮下注射组。各组均于种植后第3天开始用药,于种植后第6周末处死动物。ELISA法检测血清TNF-a、IL-4、IL6、IFN-γ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肿瘤组织裂解液中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内Fas和FasL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PA—MSHA皮下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裸鼠血清TNF—a分别为(25.24±3.22)pg/ml、(25.50±4.55)pg/ml(P〉0.05)和(34.22±2.42)pg/ml(P〈0.01)。三组血清IL-4、IL-6及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P〉0.01)。腹腔注射组肿瘤组织裂解液中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上调4.1倍、2.3信和1.9倍(P〈0.01)。与对照组比较,PA—MSHA皮下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肝癌组织内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PA—MSHA腹腔注射可通过上调TNF—a及Fas/FasL表达诱导肝细胞肝癌的凋亡,从而抑制其生长和转移。
李涛汤钊猷周建炜樊嘉胡三元智绪亭
关键词:肝细胞绿脓杆菌制剂凋亡肿瘤坏死因子-A
透明细胞型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肝癌(PCCCL)术后复发的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6年3月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214例PCCCL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1年及1年以内复发者定义为早期复发,术后1年以上复发者定义为晚期复发。结果99例PCCCL患者术后复发,其中早期复发者28例,晚期复发者71例。复发患者手术切除33例,酒精注射治疗7例,射频消融治疗10例,动脉化疗栓塞治疗27例,全身化疗和中医治疗各1例,未行治疗20例。晚期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切除率显著高于早期复发患者(P=0.04)。复发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后1年、3年及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6.0%、63.5%,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分别为85.2%、72.2%、64.3%),无显著差异(P=0.71)。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及酒精注射治疗对复发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68),均显著优于动脉化疗栓塞(P=0.03)。复发患者接受动脉化疗栓塞术后1年、3年及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00%、66.7%、44.4%)显著优于未栓塞治疗的复发患者(分别为80.0%、25.0%、10.0%,P〈O.01)。结论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及酒精注射治疗是PCCCL术后复发最佳治疗手段。动脉化疗栓塞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复发患者仍能有效延长生存时间。
李涛樊嘉钦伦秀周俭胡三元智绪亭汤钊猷
关键词:肝脏透明细胞癌复发预后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对肝细胞癌增殖侵袭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4,TMPRSS4)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增殖侵袭的作用。方法构建并鉴定慢病毒转染TMPRSS4过表达的人肝细胞癌细胞系BEL-7402。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TMPRSS4的表达。MTT实验检测TMPRSS4对BEL-740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TMPRSS4对细胞侵袭性的影响。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MPRSS4过表达组细胞TMPRSS4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载体转染组。MTT实验结果显示,慢病毒转染后,对照组、空白载体转染组和TMPRSS4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侵袭实验显示TMPRSS4过表达组细胞穿过Matrigel胶到达Transwell小室膜背面的细胞数为49.3±7.4,显著高于对照组(23.3±5.0)和空白载体转染组(19.3±3.2)(P〈0.05)。结论HCC细胞表达TMPRSS4。TMPRSS4过表达可促进HCC细胞的侵袭能力,但是不影响HCC细胞增殖。
王程浩曲思凤智绪亭董兆如郭忠义陈泽婷李小玮姜志超王翔宇李涛
关键词:肝细胞增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