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34006)

作品数:17 被引量:130H指数:9
相关作者:孙伟池汝安刘红尾杨耀辉陈臣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矿业工程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浮选
  • 5篇钨矿
  • 5篇方解石
  • 5篇白钨
  • 5篇白钨矿
  • 4篇磷矿
  • 3篇矿物
  • 3篇浮选分离
  • 3篇捕收
  • 2篇抑制剂
  • 2篇萤石
  • 2篇制剂
  • 2篇胶磷矿
  • 2篇
  • 2篇捕收剂
  • 1篇调整剂
  • 1篇新型季铵盐
  • 1篇新药剂
  • 1篇性能研究
  • 1篇阳离子捕收剂

机构

  • 7篇武汉工程大学
  • 7篇中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宿州职业技术...
  • 1篇云南磷化集团...

作者

  • 7篇孙伟
  • 5篇池汝安
  • 3篇杨耀辉
  • 3篇刘红尾
  • 2篇张泽强
  • 2篇黄志良
  • 2篇潘志权
  • 2篇高志勇
  • 2篇刘晓文
  • 2篇胡岳华
  • 2篇陈臣
  • 2篇黄齐茂
  • 2篇罗惠华
  • 1篇孔令同
  • 1篇刘丽芬
  • 1篇曹亦俊
  • 1篇张汉泉
  • 1篇刘令
  • 1篇孙念
  • 1篇陈云峰

传媒

  • 7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化工矿物与加...
  • 1篇有色金属(选...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矿山机械
  • 1篇矿物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宿州教育学院...
  • 1篇Transa...
  • 1篇Intern...

年份

  • 4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季铵盐捕收剂对白钨矿和方解石的常温浮选分离被引量:14
2012年
采用二辛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作捕收剂,研究白钨矿、方解石单矿物的浮选行为和其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以及柿竹园白钨矿的常温精选。结果表明:在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的浮选中,DDAB在对白钨矿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上均显著优于油酸,其最佳的浮选pH值范围为8~10;在对柿竹园白钨矿的常温精选中,DDAB取得了开路最终浮选精矿WO3品位51.63%,回收率43.83%的良好指标。这些都证明DDAB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白钨矿常温精选捕收剂。通过对白钨矿和方解石的表面动电位分析、DDAB的结构分析以及DDAB与白钨矿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和量子化学分析,推断DDAB主要依靠静电力与白钨矿表面作用。
杨帆杨耀辉刘红尾孙伟
关键词:白钨矿方解石常温浮选
白钨矿和方解石晶面的断裂键差异及其对矿物解理性质和表面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运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了白钨矿和方解石的晶胞,计算了两种含钙矿物晶体不同晶面的断裂键密度、主要解理面和暴露面上Ca活性质点密度和活性质点的未饱和键密度,并利用计算结果分析了两种矿物的解理性质和表面性质。计算分析表明,白钨矿晶体(001)面、(101)面和(111)面为其常见解理面;方解石晶体(1014)面为最常见解理面,(2134)面、(0118)面为常见暴露面;晶体不同表面Ca质点的未饱和键密度大小顺序分别为:白钨矿(101)≥(111)>(001),方解石(2134)>(0118)>(1014)。研究表明,表面Ca质点性质可能是造成两种含钙矿物选择性分离难的关键因素。
高志勇孙伟刘晓文胡岳华
关键词:白钨矿方解石
高效组合抑制剂D_1对钨矿物和含钙矿物抑制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为实现钨矿物和含钙矿物浮选分离,采用一种高效的组合抑制剂,强化对萤石、方解石等含钙脉石矿物的抑制。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抑制剂D1能有效地抑制萤石和方解石,而对于白钨矿和黑钨矿可浮性未产生较大影响。实际矿石试验结果表明,经一次粗选可得到WO3品位为4.56%、回收率为82.34%的钨粗精矿。并通过考察组合抑制剂D1在白钨矿、黑钨矿、萤石和方解石四种矿物表面ζ-电位的变化和M2+吸附量,初步探讨了抑制的机理。
杨耀辉孙伟刘红尾
关键词:白钨矿含钙矿物组合抑制剂
用硅铝废渣制备4A沸石及其表征被引量:6
2011年
以硅铝废渣为原料,采用低温水热合成法制备4A沸石.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为手段,来考察反应体系组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制备4A沸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SiO2)/n(Al2O3)=2,n(Na2O)/n(SiO2)=0.7,n(H2O)/n(Na2O)=43,晶化温度90~100℃,反应时间6 h的条件下合成纯度较高的4A沸石.
李伟黄志良池汝安
关键词:4A沸石
方解石和萤石晶体表面断裂键性质和润湿性的各向异性(英文)被引量:16
2012年
计算方解石6个晶面和萤石3个晶面的表面断裂键密度,借助各向异性的表面断裂键密度预测两种含钙矿物的常见暴露面,分析表面断裂键密度与表面能之间的关系,利用接触角实验研究两种矿物常见暴露面的润湿性。表面断裂键密度计算分析表明,(1014)、(2134)和(0118)面及(111)面分别是方解石和萤石最常见的暴露面;两种矿物表面断裂键密度与表面能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13和0.9969。接触角测量实验表明,两种矿物常见暴露面和水作用后的润湿性与表面断裂键密度有关,表面断裂键密度越大,亲水性越强,接触角越小;和油酸钠作用后的润湿性与表面Ca活性质点密度及质点的空间分布有关。
高志勇孙伟胡岳华刘晓文
关键词:方解石萤石解理表面能接触角润湿性
萤石矿物吸附油酸钠表面特征研究
2011年
通过Zeta电位、接触角和红外光谱比较了萤石矿物主要组成中的萤石、石英、方解石吸附油酸钠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吸附前萤石的可浮性最差;吸附后萤石和方解石的可浮性都明显改善,因而它们很容易共浮,浮选萤石时需加入抑制剂抑制方解石;吸附特性结果表明,pH=7.0时,捕收剂主要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吸附在萤石上,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方解石上,而对于石英,其不吸附油酸钠。这对于指导萤石矿物的浮选,建立合理的用药制度,获得高品位萤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戚冬伟
关键词:萤石方解石
F-305新药剂对钨矿的捕收性能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通过单矿物试验和实际矿石试验研究了新型螯合药剂F-305对黑钨矿、白钨矿的捕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钨矿浮选药剂733氧化石腊皂相比,F-305对钨矿,特别是对黑钨矿具有很强的捕收能力,在常温下能获得很好的浮选指标。并运用红外光谱对其捕收机理进行了分析。
孙伟刘红尾杨耀辉
关键词:白钨矿黑钨矿
模板诱导/均相沉淀法制备碳羟磷灰石晶须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在温度、压力要求都比较低的情况下获得CHAp晶须,以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钙为原料,配制均相混合溶液,再采用山梨醇作为模板剂最后制得CHAp晶须,并通过XRD、FT-IR、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95℃反应10 h得到端面直径1.25μm、长12.5μm的CHAp晶须.
孙念黄志良池汝安
关键词:碳羟磷灰石均相沉淀法晶须
湖北某胶磷矿粗选工艺的优化被引量:4
2011年
介绍了磷资源的重要性和我国磷资源现状,并以HQ-J-R作捕收剂,碳酸钠作调整剂,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作抑制剂、分散剂,对湖北某低品位(17.09%)硅钙质磷矿石进行了初步浮选,确定了最佳粗选工艺参数,为其进一步有效富集打下基础.
黄齐茂黄晶晶王巍蔡坤潘志权罗惠华
关键词:胶磷矿浮选抑制剂调整剂
含稀土磷精矿湿法制磷酸过程稀土的浸出规律被引量:6
2011年
为查明二水法制磷酸过程稀土的走向规律,以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精矿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模拟二水物湿法磷酸生产过程,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稀土的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75℃,酸过量系数1.25,液固比4:1,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稀土的浸出率最高为53.45%.当浸出率综合考虑磷和稀土的浸出率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温度75℃,酸过量系数1.25,液固比3:1,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含稀土磷精矿中P2O5的浸出率为96.85%,稀土的浸出率为52.26%.
梅吟张泽强张文胜吴启海吴健池汝安
关键词:浸出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