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159)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余方圆袁小龙袁玫卢世璧许文静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河北北方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软骨
  • 4篇滑膜
  • 4篇滑膜间充质干...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软骨细胞
  • 3篇细胞
  • 3篇骨细胞
  • 3篇关节
  • 3篇关节软骨
  • 2篇软骨缺损
  • 2篇头坏死
  • 2篇缺损
  • 2篇自体
  • 2篇自体软骨
  • 2篇坏死
  • 2篇间充质
  • 2篇骨缺损
  • 2篇骨头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30...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作者

  • 8篇余方圆
  • 3篇袁小龙
  • 2篇赵斌
  • 2篇许文静
  • 2篇卢世璧
  • 2篇袁玫
  • 1篇关长勇
  • 1篇孙明学
  • 1篇黄靖香
  • 1篇黄迅悟
  • 1篇黄利虹
  • 1篇冯会成
  • 1篇彭江
  • 1篇孙继桐
  • 1篇樊天
  • 1篇肖曼
  • 1篇张宇
  • 1篇彭伟

传媒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自体软骨细胞团块植入修复兔陈旧性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 观察自体软骨细胞团块植入对兔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8侧膝关节,随机分为三组(n=16)并制备双膝关节股骨滑车软骨缺损模型。空白对照组无特殊处理,骨膜移植组将骨膜覆盖缺损并缝合于缺损两侧的股骨髁上,实验组将自体软骨细胞团块植入缺损中。术后3、6个月分别取材(n=8),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修复组织行Wakitani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共成功取材11个缺损关节,9个为透明软骨修复,2个因植入细胞生长状态差未修复;骨膜移植组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或纤维组织,修复组织薄,基质异染弱;空白对照组仅有少量纤维组织填充缺损底部。修复组织Wakitani评分:实验组3.82分,骨膜移植组6.71分,空白对照组9.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P=0.00)。结论 自体软骨细胞团块植入能较好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质量与植入细胞的质量有关。
余方圆卢世璧黄利虹许文静袁玫赵斌孙明学
关键词:软骨细胞关节
髓芯减压联合负压吸引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髓芯减压联合负压吸引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术前术后记录患者的Harris评分、VAS评分及检测其股骨头血管功能定量参数,以评价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及股骨头微循环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未见股骨头发生塌陷或坏死区明显扩大。除术后1个月(P>0.05)外,术后其余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在ARCOⅠ期组坏死区Kep值于术后3、6个月均低于术前(P<0.05);坏死区iAUC值于术后3个月低于术前(P<0.05)。在ARCOⅡ期组坏死区Ve值于术后1个月低于术前(P<0.05)。结论:这种新的手术方法在短期内可有效地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症状,并具有延缓坏死股骨头塌陷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RCOⅠ期股骨头坏死的微循环瘀滞问题,但对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的改善情况不明显。
袁小龙余方圆黄迅悟孙继桐关长勇彭伟冯会成温振涛肖曼毕声荣
关键词:负压吸引早期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术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关节软骨损伤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研究显示,在众多的种子细胞中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对关节软骨损伤再生修复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目的:对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和CNKI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相关文献,检索关键词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软骨修复;Synovi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Intra-articular injection;Cartilage repair",纳入57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便,在软骨损伤修复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将其注射于关节腔内治疗关节软骨损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式,有望给软骨损伤患者带来曙光,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袁小龙毕声荣余方圆
关键词:干细胞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软骨修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慢病毒载体标记兔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系统的构建,感染兔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SMSC),以获得稳定表达GFP的兔SMSC。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兔SMSC,通过Lipofectamine2000转染法将第三代慢病毒载体四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产生慢病毒,收集、浓缩后进行滴度测定,对培养好的兔SMSC进行慢病毒感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第三代慢病毒四载体转染293FT细胞72 h可见到很强的GFP表达,收集、浓缩后测得病毒滴度为4.0×108 TU/ml,感染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约90%的兔SMSC标记上GFP基因。结论通过Lipofectamine2000转染法成功构建了第三代慢病毒高效率载体系统,且对兔SMSC感染效果良好,为以后兔SMSC的体内示踪标记奠定了基础。
陈常辉余方圆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质类慢病毒属间质干细胞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标记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标记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的可行性及标记前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后的兔膝关节SMSC加入不同浓度的SPIO标记液在37℃二氧化碳培养箱孵育,24 h后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下观察标记情况,并比较标记前后SMSC的细胞活性及细胞增殖能力情况。结果 SPIO标记后SMSC经普鲁士蓝染色细胞质内可见蓝染颗粒,细胞标记率均达95%以上,且随着标记浓度的增高,细胞质蓝染铁颗粒增多,颜色加深。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质及吞饮小泡内可见大量高电子致密度颗粒,呈阳性。在标记液浓度为(12.5~50)μg/ml时,标记后的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活力与标记前比较无明显差别;当标记液浓度为100μg/ml以上时,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活力受到抑制。结论根据初步研究,一定浓度范围的SPIO标记兔SMSC是安全可行的,为解决SMSC在关节内的示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陈常辉余方圆毕声荣
关键词:磁性纳米颗粒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兔脂肪垫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及诱导定向分化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兔脂肪垫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及其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兔脂肪垫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原代 SMSCs,有限稀释法纯化和扩增 SMSCs,观察 SMSCs 形态学特点;CCK8法测定第2代及第4代 SMSCs 增殖能力;Alcian Blue、碱性磷酸酶,以及油红“O”染色法观察第4代 SMSCs 在定向诱导液中向成软骨、成骨、成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结果脂肪垫滑膜组织经组织块培养2~3 d 见 SMSCs 生长,12~14 d 可获大量 SMSCs,纯化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第2、4代 SMSCs 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MSCs 经诱导可向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定向分化。结论关节内脂肪垫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能有效地分离出 SMSCs,其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诱导分化潜能。
毕声荣温振涛王右瑞余方圆
关键词:滑膜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新西兰大白兔
自体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团块样自体软骨细胞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后的病理变化,探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24只3.0kg以上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只,20%的速眠新(1mg/kg)肌肉注射麻醉后取肩关节软骨组织,0.2%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细胞长成肉眼可见的膜状后收集固体的组织样细胞团,动物再次麻醉制造双膝股骨滑车4.0mm×6.0mm方形缺损,植入细胞团块,骨膜覆盖,缝合骨膜于双股骨髁上。对照组12只,同实验组手术方法进行缺损单纯骨膜移植。1、3、12、24周两组各3只动物空气栓塞处死取材,观察细胞团块变化和缺损修复情况。结果:1周时软骨细胞朝向关节面部分细胞变大变圆,产生大量基质;3周时此种变化更加明显,但骨膜与细胞团块已然不能分开;12周时缺损为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24周时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样组织,对照组为纤维软骨组织修复。结论:关节软骨细胞体外聚集培养形成的细胞团块内的细胞有迁移生长能力;细胞团块移植方法植入的细胞数量大,表型好,细胞在缺损内不会流失;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是由植入的细胞团块生长分化而来;自体关节软骨细胞团块植入关节缺损内后,在关节应力的影响下,先从朝向关节面的一侧逐渐发生细胞成熟分化和软骨基质产生,逐渐完成缺损的修复。
余方圆卢世璧黄利虹许文静彭江赵斌袁玫黄靖香
关键词:软骨细胞软组织损伤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及早期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6年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是临床常见的骨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本文就其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的相关进展和问题展开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NONFH的临床认识和治疗水平。股骨头坏死的机制仍然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各种机制最终归于股骨头供血区域血液瘀滞,导致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虽然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髓心减压仍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早期治疗手段,各种改进手术如骨移植、钽棒移植、骨髓干细胞移植和生长因子移植是今后的主要趋势。
樊天余方圆温振涛毕生荣张宇袁小龙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