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333122)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李美成黄睿李英峰付鹏飞李瑞科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电力大学重庆材料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形貌
  • 2篇纳米
  • 2篇PEROVS...
  • 2篇SOLAR_...
  • 2篇COMPOS...
  • 1篇电池
  • 1篇枝晶
  • 1篇散射
  • 1篇水热
  • 1篇水热法
  • 1篇太阳电池
  • 1篇偏振
  • 1篇热法
  • 1篇无机
  • 1篇纳米线
  • 1篇空穴
  • 1篇空穴传输
  • 1篇空穴传输层
  • 1篇拉曼
  • 1篇拉曼散射

机构

  • 5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北京有色金属...
  • 1篇重庆材料研究...
  • 1篇中国电力科学...

作者

  • 5篇李美成
  • 3篇李英峰
  • 3篇黄睿
  • 2篇姜冰
  • 2篇宋丹丹
  • 2篇李瑞科
  • 2篇白帆
  • 2篇付鹏飞
  • 1篇赵彦
  • 1篇张志荣
  • 1篇丁瑞强
  • 1篇陈杰威
  • 1篇申超
  • 1篇谷田生
  • 1篇崔鹏
  • 1篇余航
  • 1篇张妍
  • 1篇王泰

传媒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精细化工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储能科学与技...
  • 1篇Journa...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Novel hole transport layer of nickel oxide composite with carbon for high-performance perovskite solar cells被引量:1
2018年
A depth behavioral understanding for each layer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and their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as a whole has been emerged for further enhancement in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Herein,NiO@Carbon was not only simulated as a hole transport layer but also as a counter electrod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lanar heterojunction based PSCs with the program wx AMPS(analysis of microelectronic and photonic structures)-1D.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ed a high dependence of PCE on the effect of band offset between hole transport material(HTM)and perovskite layers.Meanwhile,the valence band offset(?E_v)of NiO-HTM was optimized to be -0.1 to -0.3 eV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erovskite layer.Additionally,a barrier cliff was identified to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hole extraction at the HTM/absorber interface.Conversely,the ?E_v between the active material and NiO@Carbon-HTM was derived to be -0.15 to 0.15 eV with an enhanced efficiency from 15% to 16%.
SajidA M Elseman纪军窦尚轶黄浩崔鹏卫东李美成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d Graphene/PEDOT:PSS Film for Its Possible Application in Graphene-based Organic Solar Cells
2015年
The interface between graphene and organic layers is a key factor responsible for the performance of graphene-based organic solar cells(OSCs).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coating PEDOT:PSS onto the surface of graphene. We demonstrate two approaches, applying UV/Ozone treatment on graphene and modifying PEDOT:PSS with Zonyl, to get a PEDOT:PSS well-coated graphene film. Our results prove that both methods can be effective to solve the interface issue between graphene and PEDOT: PSS. Thereby it shows a positiv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osited graphene/PEDOT:PSS film on graphene-based OSCs.
YU YueLI MeichengCHU LihuaYU HakkiWodtke A.M.ZHAO YanZHANG Zhongmo
关键词:GRAPHENECOMPOSITECOATING
SiNWs/PEDOT∶PSS杂化太阳电池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硅基太阳电池作为当前主流的光伏器件,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仍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基于此,一方面,可以从太阳电池材料入手,用硅纳米线阵列代替平板硅,硅纳米线阵列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可大幅减少光反射,增加光的吸收和利用,有望提高光伏器件的效率,并可降低硅原料消耗,降低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将硅微纳结构与有机材料进行复合,充分利用两种材料的优势,制备杂化太阳电池,以达到增强稳定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本文概括了Si纳米线阵列SiNWs/PEDOT∶PSS杂化太阳电池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李瑞科付鹏飞黄睿王泰李英峰宋丹丹申超赵彦李美成
关键词:光伏发电
硅微纳结构及其在新型太阳电池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综述了近年来各种硅微纳结构的特征和制备技术,介绍了其在新型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首先,阐述了硅微纳结构在传统p-n结、新型径向p-n结以及异质结太阳电池结构设计中的研究进展;其次,从光吸收增强、表面修饰及钝化的角度,分析了硅微纳结构太阳电池的增效措施;最后,提出了柔性硅微纳结构太阳电池开发的新思路.
白帆付鹏飞崔鹏黄睿李瑞科张志荣余航张妍宋丹丹李英峰姜冰李美成
关键词:太阳电池
高效无空穴传输层平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优化设计(英文)
2016年
无空穴传输层的有机金属杂化钙钛矿电池因其结构简单、制备容易、稳定性强等优点,展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由标准三明治结构的器件直接去除空穴传输层而得到的无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电池通常效率较低;同时,其详细工作机理尚不明确.本文利用一维模拟软件wxAMPS研究了无空穴传输层的平板钙钛矿电池的性能,并分析改变吸收层的厚度、掺杂和吸收层/背接触的能带匹配对其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合适的吸收层厚度以及P型掺杂有利于提高无空穴传输层的平板钙钛矿电池的效率.与此同时,利用高功函数的背接触材料取代传统的Au,能明显减少吸收层/背接触的能带失配问题.通过结构优化,本文获得了效率高达17%的无空穴传输层的平板钙钛矿电池的设计,该工作可为高效的无空穴传输层的平板钙钛矿电池的实际设计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王恬悦陈杰威吴高翔李美成
入射角度和偏振对锥形硅纳米线光谱行为的影响
2020年
硅纳米线的消光截面在特定波段可以达到其几何截面的数百倍,这意味着其可以将数百倍于其几何截面范围内的光收集起来。因此,硅纳米线被广泛应用于太阳电池、传感器和光催化等光电子领域。硅纳米线主要有圆柱形(C-SiNW)和锥形(T-SiNW)两种形貌。其中, T-SiNW在更宽的波段范围具有大的消光系数,因而具有更好的广谱光收集能力。然而,当光从顶端入射时T-SiNW的吸收系数的数值却很小,严重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亟需研究入射角度对T-SiNW光谱行为的影响。此外,光的偏振也将影响T-SiNW的光谱行为。基于离散偶极近似方法,详细研究了入射角度和偏振对T-SiNW的消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性质的影响。建立了长度1μm、上底直径20 nm、下底直径120 nm的T-SiNW模型;入射角度在0~180°范围内以30°间隔递增;偏振包括平行于入射面和垂直于入射面两种情况。首先,研究了入射角度和偏振影响T-SiNW的消光、吸收谱和吸收/消光比的规律;并借助近场分析探讨了T-SiNW光谱行为的机制。然后,分析了入射角度和偏振对T-SiNW散射光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倒置T-SiNW的消光谱与正置情况完全相同,但其吸收谱数值却大的多:在0.3~0.55μm波段范围内的平均吸收/消光比超过70%。水平放置的T-SiNW消光谱数值最大、吸收谱数值最小,因此具有最强的光收集能力和最小的光吸收占比;同时,还可以将垂直入射光在近似水平的方向上散射出去。与对垂直偏振光相比, T-SiNW对平行偏振光的吸收系数更大,但吸收/消光占比更小。
仝杰雷煜卿李英峰李美成张明皓高中亮
关键词:光谱行为偏振
基底表面结构对银枝晶形貌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影响
2014年
为了研究不同形貌特征的银枝晶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通过在不同表面形貌的生长基底(利用酸刻蚀和碱刻蚀处理所得)上生长银枝晶,实现银枝晶分枝密度的调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三种银枝晶的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分析。从银枝晶生长机理入手,分析了银枝晶生长过程及其生长过程中硅基底表面结构产生的影响。以R6G的低浓度水溶液作为被探测物质,利用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器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形貌的银枝晶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建立了相邻银枝晶分枝间隙距离与"活性热点"分布密度的关系。
谷田生陈杰威黄睿白帆姜冰李美成
关键词:枝晶形貌拉曼散射
NiO-Ag_2S复合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
2015年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种由Ag2S纳米颗粒均匀填充在片层状Ni O空隙内的Ni O-Ag2S复合纳米结构,该复合结构中Ni O与Ag2S均匀地融合在一起。通过SEM、二维EDX及XRD对该复合纳米结构的形貌、均一性、晶体特性进行了分析。以500 W氙灯为光源,考察了Ni O-Ag2S复合纳米结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能力。结果表明,Ni O-Ag2S复合纳米结构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不仅比单独的Ni O和Ag2S降解能力强,而且在光照180 min后的降解效率比Ni O和Ag2S的物理混合物(质量比为1∶1)高30%。分析认为Ni O-Ag2S复合纳米结构中形成的p-n结是其高效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
丁瑞强闫阳阳郭彦焦李美成
关键词:复合纳米结构水热法形貌光催化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