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286)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丁自海赵庆豪钟恩意史本超丁冉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融合术
  • 2篇骶前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铸型
  • 1篇腰椎
  • 1篇腰椎椎间
  • 1篇腰椎椎间融合
  • 1篇腰椎椎间融合...
  • 1篇腰骶
  • 1篇腰骶椎
  • 1篇生物力学
  • 1篇双轴
  • 1篇松解
  • 1篇前间隙
  • 1篇轴向
  • 1篇铸型
  • 1篇椎间孔
  • 1篇椎间融合
  • 1篇椎间融合术
  • 1篇子宫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漯河医学高等...
  • 1篇广州市红十字...
  • 1篇河南护理职业...

作者

  • 3篇丁自海
  • 2篇赵庆豪
  • 1篇史本超
  • 1篇王江栓
  • 1篇王建中
  • 1篇王丰刚
  • 1篇丁冉
  • 1篇李阳
  • 1篇钟恩意
  • 1篇王福青
  • 1篇丁冉

传媒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骶直肠筋膜在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解剖
2016年
目的观察骶直肠筋膜在轴向腰骶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解剖。方法 10具(20侧)男女骨盆标本,观察骶直肠筋膜的位置,并进行相关解剖学测量。结果 (1)骶直肠筋膜起自S3者较多,为44.4%,将骶前间隙分为上下两部分;(2)男性骶直肠筋膜跨越直肠两侧连于骨盆腔壁腹膜,女性的则两侧跨越直肠后连于直肠子宫襞;(3)骶直肠筋膜长度(23.14±1.41)mm、厚度(1.25±0.13)mm,距离手术切口(66.10±7.03)mm、距离S1/S2横线中点(23.09±1.87)mm。结论 (1)骶直肠筋膜在骶前间隙内普遍存在,术中应对其进行锐性分离以避免骶前静脉丛撕裂伤;(2)女性骶直肠筋膜可能为子宫骶韧带的一部分。
王江栓丁冉赵庆豪王丰刚王建中丁自海王福青
关键词:骶前静脉丛子宫骶韧带
颏下皮瓣动脉网构筑的显微外科解剖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为颏下皮瓣移植提供更精准的颏下动脉走行、分支、分布、动脉网构筑及皮瓣切取范围的显微外科解剖学资料。方法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采用36例成人头颈部新鲜标本制成血管铸型标本(72侧),向双侧颈外动脉内注入红色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填充剂,观测颏下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和动脉网的构筑特点。结果颏下动脉由面动脉距下颌骨下缘(1.50±0.50)cm处发出,起始处直径(1.50±0.85)(0.6~2.3)mm。颏下动脉主干长(5.5±0.5)cm,沿下颌骨下缘稍后方向前走行,沿途发出(9.0±3.0)(7~13)条分支,直径0.1~0.5 mm,主要分布于颏下区皮肤和浅筋膜。主干行至距下颌骨中线3.0 cm范围内分为升支、水平支和降支,升支1~5条,向上越过下颌骨下缘与下唇弓分支吻合,或参与构成下唇弓;水平支1~2条,向内又分为数支与对侧分支吻合;降支1~3条,行向后下方,与舌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吻合。在颏下区,颏下动脉各分支间及与周边动脉的分支间相互吻合,构筑成密集的1~3层颏下动脉网,主网区范围约7.0 cm×5.0 cm,网内主要血管直径0.1~0.2 mm。结论颏下动脉主干较长,分支较多,分支间吻合丰富,构成密集的颏下动脉网,为颏下皮瓣提供了足够的蒂长、丰富的血供和切取面积,该皮瓣既可进行游离移植,也可转位移植。颏下皮瓣最佳切取部位为动脉网近中线区,切取面积以7.0 cm×5.0 cm为宜。
花先丁冉柯俊仪丁自海刘鹏郑雪峰
关键词:颏下动脉颏下皮瓣动脉铸型显微外科解剖
经骶前间隙腰骶椎双轴融合术的相关解剖学测量及有限元分析
背景: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不稳的常用术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融合使致病节段获得稳定。国外研究人员首先于2004年提出了腰骶椎轴向融合(axial lumbosacral interbody fusio...
李阳
关键词:解剖学测量生物力学
L5/S1椎间孔内韧带的形态和分布规律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L5/S1椎间孔内韧带的形态、分布规律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具防腐和5具新鲜冰冻正常成人腰骶部标本(年龄42-80岁,平均51岁)。仔细剔除脊柱周围的软组织,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脊柱。找出L5/S1神经根并沿椎间孔小心去除周围脂肪和筋膜等软组织。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韧带的形态、走行、起始位置及分布特点,用游标卡尺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其长度、宽度及直径或厚度。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法分析对比不同类型韧带的组织学类型。结果:在20个L5/S1椎间孔内共发现215条韧带,其中条带形90条,条索形125条;连接神经根到横突或椎间孔内壁的放射状韧带181条(84.2%),连接椎间孔周围组织横跨在椎间孔内的横跨状韧带34条(15.8%);放射状韧带出现率与横跨状韧带出现率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3.928,P=0.000)。在L5/S1椎间孔内口(73条,34.0%)、中间(102条,47.4%)及外口(40条,18.6%)区域均有分布。韧带长度多变,为1.43-19.01mm;厚度最厚处达3.46mm。光镜下,HE染色提示椎间孔内韧带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且部分韧带内包含小血管组织,Masson三色法染色提示椎间孔内韧带由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少量的弹性纤维构成。放射状韧带与横跨状韧带组织学表现无明显差异。结论:L5/S1椎间孔内韧带主要分为条带形和条索形两种形状。椎间孔内放射状韧带比横跨状韧带出现率高。经骶骨裂孔硬膜外腔导管粘连松解术前应掌握其分布规律并在术中辨别并予以正确松解,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赵庆豪史本超钟恩意丁自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