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5045)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郭艳君郭燕红马颖钊张寅生丁一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探空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水
  • 1篇水文环境
  • 1篇探空数据
  • 1篇气温
  • 1篇羌塘高原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热平衡
  • 1篇温度序列
  • 1篇降水
  • 1篇高空
  • 1篇高空大气
  • 1篇冰冻圈
  • 1篇不确定性
  • 1篇藏北高原
  • 1篇大气温度
  • 1篇FREEZI...
  • 1篇CRYOSP...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张寅生
  • 2篇郭艳君
  • 2篇马颖钊
  • 2篇郭燕红
  • 1篇丁一汇
  • 1篇马宁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Resear...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Variability of atmospheric freezing level height derived from radiosonde data in China during 1958-2005 and its impact to cryosphere changes
2011年
Atmospheric air temperature data from 92 stations in China's radiosonde network were used to analyze changes in the freezing level height (FLH), glacier snow line, and ice edge from 1958-2005 (48 years) an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se changes on the cryosphere. In general, the FLH, glacier snow line, and ice edge exhibited latitudinal zonation, declining from south to north. Trends in the FLH, glacier snow line, and ice edge showed spatial heterogeneit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ith prevailing upward trends. Temporally, the FLH, glacier snow line, and ice edge trends differed on various time scales.
YanJun GuoYinSheng Zhang
关键词:探空数据大气温度冰冻圈
近50年我国探空温度序列均一化及变化趋势被引量:28
2008年
利用1958—2005年我国116个站探空温度序列研究了我国高空温度变化趋势。首先通过静力学质量控制和两相回归法对原始序列进行了均一化处理。我国探空温度序列存在明显的间断点,间断点的订正对于序列的趋势影响较为显著。缺测率是影响我国探空温度序列应用性的重要因子,也是区域平均趋势统计中台站取舍的指标,减少台站总数会削弱我国对流层升温和平流层降温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70作为最小资料有效率标准最为合理。为满足最小资料有效率,选取92个站统计我国高空温度变化趋势的区域平均值。结果表明:1958—2005年,平流层下层和对流层上层降温,对流层中、低层升温;高空温度变化趋势与研究时段明显相关,1958—1978年我国高空大气整层均为降温;1979—2005年,对流层中低层升温最为明显,增暖的幅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400hPa以上各层转为降温。对流层的升温始于20世纪80年代,升温幅度与全球尺度的平均值有所不同。
郭艳君丁一汇
藏北羌塘高原双湖地表热源强度及地表水热平衡被引量:6
2014年
青藏高原加热及地—气间物质能量交换对我国、东亚乃至全球的天气和气候系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客观条件限制,藏北羌塘高原腹地尚无系统的地—气相互作用过程观测。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羌塘双湖极端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11年10月-2012年9月一年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了年内季节和日尺度下双湖地区地面加热场特征,探讨了地表能量平衡及水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1)双湖地区年内地表热源强度基本为正,年平均热源强度为79.5 W/m2;然而地表热源强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夏季热源强度大于冬季,白天热源强度大于夜间。夏季地表白天为强热源,夜间为弱热源,冬季地表白天为强热源,夜间为冷源。(2)双湖地区地表能量分配季节变化明显,7、8月份地—气间主要以潜热交换为主,其他月份主要以感热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年平均上主要以感热交换为主,年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分别为55.4 W/m2和24.1 W/m2,波文比为2.3。(3)双湖地区降水和蒸发皆主要集中在6-9月,年降雨量为332 mm,年蒸发量为312.9 mm,年水量差为19.1 mm,地表水量存在不平衡现象。(4)双湖地区地表蒸发力很强,年潜在蒸发为1888.2 mm,年均湿润指数为0.17,属典型半干旱气候特征。
郭燕红张寅生马颖钊马宁
关键词:藏北高原
青藏高原50年来水循环要素变化趋势及其区域差异性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气象台站、再分析资料分析以及过去研究成果的综合,系统总结了过去50年青藏高原水文环境变化趋势及其区域差异性。显著、同步的地表升温是青藏高原水分循环最为显著驱动特征。日照、风速的下降形成大气驱动因子的减弱,表现为蒸发力下降。大气水汽含量与其他因子造成降水量微弱增加,但区域差异明显。随着地表气温上升,最大积雪水当量减少、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尽管蒸发力下降,地表土壤湿度的增加依然导致蒸散发微弱增加。
张寅生马颖钊郭燕红Suhaib B.Farhan
关键词:水文环境青藏高原降水
高空大气温度变化趋势不确定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8年
IPCC第4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来,全球对流层温度趋于升高、平流层趋于下降;同时强调了研究结果中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是原始资料、台站选取和不同均一化方法。从理论基础入手,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高空大气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成果及其不确定性产生的主要原因,详细介绍了高空大气温度序列的质量控制和均一化方法,并对我国探空台站温度序列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探讨。利用静力学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以最大资料缺测率30%作为序列取舍标准,用两相回归法和再分析序列均一化处理116个中国探空站高空温度序列。研究结果表明,1958年以来我国对流层中低层趋于升温,其中1980年以后升温尤为明显;而平流层下层显示降温。
郭艳君
关键词:高空大气不确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