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51016)

作品数:51 被引量:104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玉能张弓黄健云粟世来石长平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玉林师范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哲学宗教
  • 13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6篇美学
  • 10篇当代美学
  • 6篇艺术
  • 5篇审美
  • 5篇实践美学
  • 5篇文学
  • 4篇逻辑
  • 3篇当下
  • 3篇中国当代美学
  • 3篇实践论美学
  • 3篇文化产业
  • 3篇文学批评
  • 3篇逻辑构成
  • 3篇逻辑过程
  • 3篇逻辑结构
  • 3篇逻辑力量
  • 3篇逻辑起点
  • 3篇马克思主义文...
  • 3篇话语生产
  • 3篇发展路向

机构

  • 3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7篇玉林师范学院
  • 16篇华东政法大学
  • 3篇吉首大学
  • 3篇许昌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作者

  • 28篇张玉能
  • 15篇张弓
  • 7篇黄健云
  • 3篇石长平
  • 3篇粟世来
  • 2篇王庆卫
  • 1篇张立勇

传媒

  • 5篇湖南社会科学
  • 5篇吉首大学学报...
  • 3篇学习与探索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西北师大学报...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美学研究
  • 2篇江汉论坛
  • 2篇云南艺术学院...
  • 2篇甘肃社会科学
  • 2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文艺评论
  • 1篇齐鲁学刊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云梦学刊
  • 1篇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14篇2013
  • 12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被引量:1
2016年
中国当代美学目前正处于冷静思考、平稳发展的历史时期。当前的美学论争波澜不惊,已经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格局。但是,有些提法和苗头却值得注意。其实,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当代美学,就应该保持多元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中国当代美学各家各派还应该在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深入研究哲学美学、文艺美学、审美教育、审美文化等基本问题和具体问题,做出各自高质量、高水平的成果,共同推进中国当代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共同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体系。
张弓张玉能
关键词:中国当代美学
实践转向与生态美学
2014年
实践转向对生态美学的影响相当巨大,因为它所转向的实践本体论或社会本体论是一种超越实体本体论的关系本体论。实践转向将使美学由形而上学转向审美关系,转向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从而生态美学被凸显出来,成为新实践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生态美学的实践分析将继续关注自然的人化,由征服自然转向顺应自然。生态美学的实践分析还将由自然人化的实践分析转向人的自然化的实践分析,追求实践中的自然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相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生态审美境界。生态美学的实践分析,一方面要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另一方面也要反对自然中心主义,追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审美境界。
张玉能
关键词:生态美学自然人化天人合一
为什么“美的本质”不是伪命题?被引量:16
2013年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大陆,反本质主义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美的本质"也被某些人视为"伪命题","没有意义",力图逐出美学领域。但是,否认美的本质问题,说"美的本质是伪命题"的主要理由为"美是什么"命题得以成立的前提——这里的"美"要用作名词,要表示一个真实的存在物;而事实和逻辑都表明,"美"概念作为名词是不合理的,因此是虚假的名词;以虚假名词为核心的命题自然也是虚假的。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它实质上就是把"美的本质"变成了一个实体化问题,但是,美的本质问题应该是一个关系性问题;而"美是什么"的命题中的"美"是一种属性的名词并不是一种实体;"美是什么"及其回答"美是XX"的句式,也不是关于实体的陈述,所以不能视为伪命题。
张玉能张弓
当下实践论美学的六种发展路向
2011年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等美学流派的争论中不断地自我超越,衍变发展,形成了若干理论形态。其在当下至少有六种发展路向,它们分别是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周来祥的实践和谐论美学、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张玉能的新实践美学、邓晓芒的情感论美学和彭富春的天道论美学。
石长平
关键词:美学存在论路向实践论
“实践转向”与艺术美学被引量:5
2013年
艺术学在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升格为与文学并驾齐驱的一个学科门类,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实践转向"对艺术学的直接影响。"实践转向"将使艺术美学的地位凸现出来,以研究艺术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上的独特之处,改变文学美学和文学理论包打天下的局面;艺术美学的实践分析将凸显艺术生产"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对艺术的技术层面进行美学研究;艺术美学的实践分析还将在文化产业的语境下研究艺术的市场、消费等方面的特点,在消费社会、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中更好地发展艺术。
张玉能
关键词:艺术美学艺术生产文化产业
文学的本质与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质疑被引量:6
2010年
作为两个异质的、相互抵触的领域,审美和意识形态的组合、叠加并不能熔铸和衍生出一种客观的实存事物或精神现象统一在艺术的本性中;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有名无实、面目可疑的虚假概念。作为一种学科理论的知识建构,审美意识形态论为追求价值的中立性,抽离和摒弃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批评性锋芒;作为一种本质主义的话语建构,审美意识形态论未能跳出意识形态中心论的窠臼,摆脱本质主义的思维痼疾,一元独尊,背离了拒绝专断、尊重差异的唯物辩证法精神。因此,将其称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规范性的理论建构"是不科学的,将其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更是一种理论偏见。
粟世来
关键词:文学本质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实践转向与中国特色当代美学构建被引量:2
2014年
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几乎已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界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和20世纪90年代的"后现代实践转向"的共同结果。"现代实践转向"在中国奠定了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的实践美学,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实践美学成了中国当代美学的主导流派。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后现代实践转向"又打破了实践美学的唯我独尊的地位,形成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多元共存的开放局面。在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实践美学发展到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依然一枝独秀,可能成为中国特色美学中的核心流派,并以"后现代实践转向"的发散性思维和多元共存的实践,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其中,以中国传统美学的优秀遗产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以西方美学发展为参照系,建设新实践美学,就是一个主要维度或多元共存中的主要"一元"。
黄健云张立勇
关键词:当代美学
实践转向与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作为审美创造实践转向社会被引量:3
2013年
实践转向对审美教育的影响特别巨大,因为审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创造实践和艺术创造实践。实践转向将使审美教育由意识形态教育转向审美实践教育,转向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本身。审美教育的实践分析将由学校教育转向社会教育,不仅关注审美教育的学校实践,同时注意家庭和社会的审美教育实践。审美教育将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自由创造性过程中培养和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张玉能
关键词:审美教育
实践后现代转向与美学的逻辑力量
2013年
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美学的逻辑结构包含着自然客体逻辑,即合规律性逻辑;人类主体逻辑,即合目的性逻辑;主客体关系逻辑,即审美间性逻辑。对应着实践类型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美学的逻辑构成应该包含着物象逻辑,即感性形式逻辑;意象逻辑,即知性形式逻辑;形象逻辑,即理性形式逻辑。对应着实践的受动和主动相统一过程,物质和精神相统一过程,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过程,美学的逻辑过程应该包括意向性活动逻辑,即对象化逻辑;超越性活动逻辑,即符号化逻辑;时空性活动逻辑,即真实化逻辑。美学的逻辑力量就在于实践的建构功能,转化功能,解构功能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的实现。
张弓
关键词:逻辑起点逻辑结构逻辑构成逻辑过程逻辑力量
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本质——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被引量:3
2012年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关于艺术本质的认识具有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逐步认识到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艺术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艺术的生产性;艺术的现实反映性。这些都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中得到了如实的反映。
张玉能
关键词:艺术本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