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2033)
- 作品数:15 被引量:624H指数:13
- 相关作者:朱永峰郭璇徐新宋彪周晶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新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西天山石炭纪火山岩岩石学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24
- 2006年
- 西天山石炭纪火山岩连续从玄武岩、粗面质玄武安山岩、粗面安山岩、粗面岩一直演化到流纹岩。不同地区火山岩的同位素组成差别很大。出露在拉尔敦达坂一带的晚石炭世粗面安山岩.粗面岩具有较高的ε_(Nd)(t)值(+2.68~+4.29)和较高的初始^(87)Sr/^(86)Sr值(0.7015~0.7051)。新源城南的早石炭世粗面安山岩-流纹岩具有相对较低的ε_(Nd)(t)值(-0.22~+ 0.87)和变化较大的初始^(87)Sr/^(86)Sr值(0.7045~0.7068)。早石炭世玄武岩的初始^(87)Sr/^(86)Sr值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小(0.7045~0.7058),ε_(Nd)(t)值高且变化范围大(+0.89~+3.04)。本文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前期的年代学研究表明,西天山晚泥盆.早石炭世岛弧自西向东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晚石炭世碰撞后富钾岩浆的喷发。
- 朱永峰周晶郭璇
- 关键词:石炭纪火山岩SR-ND同位素
- 新疆达拉布特超镁铁岩成因——来自铬尖晶石的证据被引量:8
- 2008年
- 通过研究西准噶尔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中方辉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的岩石学特征,分析方辉橄榄岩广泛发育的铬尖晶石和斜方辉石构成的蠕虫状共生连晶结构的成因,得出结论认为:这种共生连晶结构不是前人所认为的文象结构或者石榴石的后成合晶,而是原始地幔岩熔融形成富铬岩浆的演化产物。这种富铬岩浆高度分异形成铬铁矿块体(即萨尔托海铬铁矿矿床)后,熔体进入地幔岩中结晶形成铬尖晶石和斜方辉石的蠕虫状共生连晶结构。因此,铬尖晶石与辉石的共生连晶结构可以作为豆荚状铬铁矿的重要找矿标志。方辉橄榄岩中的斜方辉石发育铬尖晶石出溶结构,出溶棒的成分特点表明,该结构是达拉布特蛇绿岩在快速就位过程中环境氧逸度突然升高诱发变质反应的结果。
- 陈博朱永峰
- 关键词:达拉布特蛇绿岩铬尖晶石出溶结构
- 新疆的印支运动与成矿被引量:60
- 2007年
- 随着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深入,一些长期被认为属于海西期甚至加里东期的地质体被证明形成于印支期。在新疆及其周边的广大地区,印支运动主要表现在下述3个方面:①以中酸性小岩体-伟晶岩-细晶岩-辉绿岩-煌斑岩脉为主的岩浆侵入体,个别地区存在印支期的辉长岩-闪长岩体,这些侵入体多数显示金-铜-稀有金属矿化的特征,部分岩体本身就是矿体或者其中含矿;②很多韧性剪切带在印支期活动,大多数剪切带的最后一次韧性变形发生在印支期;③天山地区绝大多数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均形成于印支期,印支期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成矿时代之一。印支运动在天山和阿尔泰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也完全不同。
- 朱永峰
- 关键词:印支运动花岗岩伟晶岩韧性剪切带金矿
- 新疆包古图金矿中发现的自然铋及其找矿勘探意义被引量:25
- 2009年
- 包古图金矿Ⅺ区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为富金属硫化物脉型金矿床,其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凝灰岩和安山岩。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热液演化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演化期是主要的金矿化期,由三个热液演化阶段组成:(Ⅰ)石英-硫化物阶段,形成不含金的石英-硫化物脉,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毒砂-黄铁矿-黄铜矿,成矿流体的温度为460~510℃,logf_(s_2)=-4.8~-6.4;(Ⅱ)硫化物-金-铋阶段,该阶段早期形成毒砂-黄铁矿组合,流体温度为420~470℃,logf_(s_2)=-5.2~-7.0,晚期沉淀了黄铜矿-辉铋矿-自然铋-自然金组合,是主要的金矿化阶段;(Ⅲ)钠长石-方解石阶段,在围岩中形成以钠长石为主,含少量方解石和石英的细脉。自然铋通常以熔滴状、不规则粒状被毒砂、黄铜矿和黄铁矿包裹,呈脉状充填于毒砂和闪锌矿裂隙中。自然金是该矿中主要的含金矿物,与自然铋共生或在自然铋中呈出溶结构,自然铋常被辉铋矿部分或全部交代。在热液演化早期(阶段Ⅰ)铋主要以Bi_2S_2(OH)_2~0、HBi_2S_4^-的形式运移,随着热液温度和硫逸度的变化Bi_2S_2(OH)_2~0、HBi_2S_4^-分解形成自然铋,但此时热液的温度(420~470℃)高于自然铋的熔点271℃,因此,自然铋主要呈熔融状态存在于热液中,熔融态的自然铋吸附热液中的金形成Bi-Au熔体体系,随着温度下降,Bi-Au熔体固结形成自然铋-自然金组合。成矿体系温度下降,液态Bi-Au合金结晶并分解是包古图金矿的重要成矿机制。
- 郑波安芳朱永峰
- 关键词:自然铋金矿化包古图西准噶尔
- 卡姆斯特蛇绿混杂岩的岩石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7
- 2007年
- 东准噶尔卡姆斯特蛇绿岩剖面由玄武岩、变辉长岩、辉石岩、蛇纹石片岩、硅质岩和火山碎屑岩等组成。辉石不发育出溶结构,说明地幔岩侵位过程相对缓慢(从上地幔到下地壳迁移过程中没有发生突然抬升或者 PT 条件的巨大改变)。辉石岩中存在三类角闪石:具有出溶结构的角闪石(Amp Ⅰ,镁绿钙闪石),与 Amp Ⅰ共生的均匀角闪石(Amp Ⅱ,镁质普通角闪石),以及交代单斜辉石边部的角闪石(Amp Ⅲ,钙镁闪石质普通角闪石)。基于对辉石岩和变辉长岩中角闪石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的仔细研究,获得该蛇绿岩侵位的基本演化特征如下:地幔岩在中下地壳环境被快速抬升,导致辉石岩中的角闪石分解而形成铬磁铁矿出溶结构,当蛇绿岩侵位到中地壳环境后,岩石经受角闪岩相退变质改造,继续上升到上地壳环境后,岩石发生绿片岩相的退变质。
- 徐新朱永峰陈博
- 关键词:辉石岩角闪石出溶结构
- 新疆塔尔巴哈台山发现早奥陶世蛇绿混杂岩被引量:127
- 2006年
- 在我国境内塔尔巴哈台山下石炭统黑山头组泥岩、粉砂岩、凝灰岩和火山熔结角砾岩夹基性熔岩的底部识别出一套蛇绿混杂岩。火山角砾岩的角砾由蛇纹石化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粗面岩和硅质岩组成。蛇绿混杂岩由蚀变辉长岩、蛇纹岩和硅质岩组成。橄榄岩虽然发生了强烈蛇纹岩化(现在为蛇纹岩),但蛇纹岩中保留了斜方辉石和橄榄石的假象。覆盖在该蛇绿岩套之上的火山角砾岩属于爆发性很强的火山喷发产物。巨大的粗粒辉长岩、玄武质粗面岩、粗面岩、硅质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岩角砾被熔岩胶结,说明火山通道穿切了蛇绿岩套。蚀变辉长岩中的斜方辉石已经完全蛇纹石化(保留了斜方辉石假象),斜长石完全被水钙铝榴石交代(保留斜长石假象),但单斜辉石保存完好,且发育由尖晶石叶片(棒)构成的出溶结构。棕褐色的尖晶石出溶棒(或叶片)一般完全平行,个别情况下发现两组近于直交的尖晶石出溶棒。从蚀变辉长岩中分选出锆石,对其进行的 SHRIMP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的形成时代为478.3±3.3Ma(MSWD=1.09,n=14)。这说明塔尔巴哈台蛇绿岩套岩石形成于早奥陶世。
- 朱永峰徐新
- 关键词:蛇绿岩早奥陶世单斜辉石SHRIMP年代学
- 新疆新源县城南石炭纪火山岩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27
- 2006年
- 新疆新源县南部那拉提山北坡出露的石炭纪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粗面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该火山岩中玄武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安山质岩石和流纹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其中轻稀土轻微富集而重稀土相对亏损,玄武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U、Th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岩浆可能是由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交代地幔楔后,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微量元素模拟计算表明,该玄武岩岩浆可以由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经3%~6%的部分熔融得到;安山质岩浆可由玄武岩岩浆经15%~28%的分离结晶形成。
- 郭璇朱永峰
- 关键词:火山岩大哈拉军山组地球化学
-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OIB型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研究被引量:77
- 2007年
- 克拉玛依西山的枕状玄武岩与浊积岩-凝灰岩共生,厚度大于400米的枕状玄武岩层被火山角砾岩-安山岩-硅质岩-凝灰岩覆盖,岩枕之间充填着硅质泥岩。锆石 SHRIMP 定年结果表明,枕状玄武岩可能在早寒武世形成(>517Ma,这套地层曾经一直被认为属于石炭系)。枕状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含量(117.4×10^(-6)~153.6×10^(-6))和配分模式与洋岛玄武岩(OIB)基本一致。枕状玄武岩中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K、Pb 和 Sr)的含量变化较大(明显偏离 OIB),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 和 P)相对 OIB 和原始地幔没有表现出明显异常[e.g.,(Nb/Ta)_(PM)=0.92~0.98,(Zr/Hf)_(PM)=1.08~1.18]。西准噶尔地区存在这套 OIB 型海相火山-沉积建造说明古亚洲洋在西准噶尔地区于寒武纪就已经存在。这套海相玄武岩岩枕中存在大量古元古代—新太古代(1883~2536Ma)岩浆锆石的事实说明,早古生代洋岛玄武岩岩浆源区存在古老大陆地壳物质。
- 朱永峰徐新魏少妮宋彪郭璇
- 关键词: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西准噶尔
- 西南天山哈拉达拉岩体的锆石SHRIMP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28
- 2009年
- 西南天山哈拉达拉侵入体由橄长宕、橄榄辉长岩和辉长岩组成,橄长岩和橄榄辉长岩具有典型的堆晶结构,堆晶矿物以斜长石和橄榄石为主。辉石、角闪石和金云母主要为堆晶间隙矿物。辉长岩发育辉长—辉绿结构。结晶分异作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从辉长岩中分选出来的锆石进行的SHRIMP年代学研究表明,辉长岩形成于308.3±1.8Ma(MSWD=0.86,n=15)。哈拉达拉岩体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E-MORB相似,具有高Rb、Cs、Ba及Sr的特点,^(87)Sr/^(86)Sr初始比值0.7040~0.7050.这些特征表明,岩浆源区具有富集地慢的特征(古南天山洋俯冲流体交代形成了富集地幔)。根据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及Gd、Sm、Nb、Zr等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判别,岩浆源区岩石为含角闪石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批式熔融模拟计算显示,地幔岩10%~15%的部分熔融能够形成哈拉达拉岩体的母岩浆。母岩浆通过48%~50%的结晶分异作用则能够形成哈拉达拉岩体。早期结晶的橄榄石和斜长石通过堆晶作用形成橄长岩和橄榄辉长岩,剩余岩浆结晶形成辉长岩。
- 薛云兴朱永峰
- 关键词:西南天山橄长岩辉长岩地球化学
- 新疆天格尔糜棱岩化花岗岩的岩石学及其SHRIMP年代学研究:兼论花岗岩中热液锆石边的定年被引量:116
- 2006年
- 出露在新疆中天山天格尔山脉一带的片麻状花岗岩是早志留世花岗岩体被糜棱岩化的结果。呈NWW向展布的天格尔韧性剪切带切割天格尔花岗岩体。本文沿乌库公路完成的实测地质剖面、糜棱岩化花岗岩岩石学以及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糜棱岩化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复杂的核-幔-边结构,锆石核形成于470~1788 Ma年前,岩浆锆石幔的SHRIMP表观年龄主要集中在432~453 Ma。糜棱岩化过程中流体交代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形成了热液锆石边,这种热液锆石在CL图像中呈暗一深灰色。花岗岩岩体侵位时代依据岩浆锆石幔的SHRIMP测定为441.6±3.8 Ma(MSWD=1.06)。热液锆石边的SHRIMP年龄相对年轻,6个分析结果得到一个加权平均年龄为408.6±1.7 Ma(有可能代表热液锆石边与岩浆锆石幔的混合年龄)。因此,天格尔一带出露的糜棱岩化花岗岩是早志留世早期岩浆侵位的产物,并不是中天山基底的组成部分。本文报道的锆石数据还表明,花岗质岩石在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能够结晶出热液锆石。对这种热液锆石的深入研究为限定韧性剪切变形的时间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 朱永峰宋彪
- 关键词:花岗岩志留纪热液锆石SHRIMP中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