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A180038)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成伟张怡曹鹏于洁李晓博更多>>
相关机构:周口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进化树
  • 2篇分子鉴定
  • 2篇病菌
  • 1篇中华根瘤菌
  • 1篇散黑粉菌
  • 1篇系统进化分析
  • 1篇小麦
  • 1篇进化分析
  • 1篇根瘤
  • 1篇根瘤菌
  • 1篇黑粉病
  • 1篇黑粉病菌
  • 1篇黑粉菌
  • 1篇白粉
  • 1篇白粉病
  • 1篇白粉病菌
  • 1篇病原
  • 1篇病原菌
  • 1篇病原菌鉴定
  • 1篇大豆

机构

  • 3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3篇张怡
  • 3篇李成伟
  • 2篇曹鹏
  • 1篇张福丽
  • 1篇韦丹丹
  • 1篇魏森
  • 1篇张菊
  • 1篇张超
  • 1篇周晗
  • 1篇王瑞瑞
  • 1篇黄辉
  • 1篇刘柯
  • 1篇李蒙
  • 1篇陈红
  • 1篇杨艳杰
  • 1篇刘文婷
  • 1篇李晓博
  • 1篇于洁

传媒

  • 2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周口地区大豆根瘤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进一步研究发掘新的根瘤菌资源库,采用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从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并且将获得的菌株进行盆栽回接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大豆根瘤菌菌株均可在大豆和苜蓿上结瘤,具有结瘤能力。根据已公布大豆根瘤菌共同结瘤基因nod A、nif H、16S r DNA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并且对nod A、nif H、16S r DNA序列进行扩增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由此鉴定分离的根瘤菌为费式中华根瘤菌,从而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对大豆根瘤菌的快速鉴定。
张怡张超杨艳杰于洁季慧佳陈红刘文婷李晓博李蒙李成伟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
艾草白粉病的病原菌鉴定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研究周口地区出现的艾草白粉病菌的种类和系统进化关系,为其防治及系统进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显微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艾草白粉病菌分生孢子长度平均约为34.57μm,宽度平均约为18.36μm,以约3-8个分生孢子串生在分生孢子梗上,附着胞少裂片对生。根据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F056818)建立进化树分析可知其与来自韩国、日本的Golovinomyces artemisiae聚在1支上,登录号分别为KJ136112、AB077654,而与同属的另外1个种亲缘关系较远。分析认为,河南周口地区的艾草白粉病菌为G. artemisiae。
张菊张怡曹鹏安一博黄辉袁俊慧王瑞瑞李成伟
关键词:分子鉴定进化树
河南省部分地区小麦黑粉病菌的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2014年
为了对小麦黑粉病及时预报与防治,以采自河南省南阳、周口和平顶山(2个)的4个病原菌菌系为材料,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法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确定来自南阳和平顶山市区的病原菌菌系为小麦散黑粉菌,来自周口和平顶山郏县的病原菌菌系属于小麦秆黑粉菌。根据ITS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南阳和平顶山市区的散黑粉菌与周口和平顶山郏县的秆黑粉菌分别聚在2个进化枝上。河南省流行的小麦黑粉病可能由散黑粉菌和秆黑粉菌共同导致。
张怡张福丽曹鹏魏森韦丹丹刘柯周晗李成伟
关键词:进化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