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006-03)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于威聂作明全滟平张耀洲杜超逸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家蚕
  • 1篇蛋白
  • 1篇多角体
  • 1篇多角体病毒
  • 1篇原核表达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重组系
  • 1篇转录
  • 1篇组织特异性
  • 1篇膜蛋白基因
  • 1篇家蚕核型多角...
  • 1篇核型多角体
  • 1篇核型多角体病
  • 1篇核型多角体病...
  • 1篇RED重组
  • 1篇RED重组系...
  • 1篇病毒
  • 1篇病毒复制
  • 1篇V

机构

  • 2篇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张耀洲
  • 2篇全滟平
  • 2篇聂作明
  • 2篇于威
  • 1篇李司
  • 1篇舒特俊
  • 1篇谢磊
  • 1篇陈健
  • 1篇吕正兵
  • 1篇陈剑清
  • 1篇杜超逸

传媒

  • 2篇蚕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家蚕膜蛋白基因(BmTmC27)的序列分析及组织特异性和原核表达
2012年
从家蚕蛹cDNA文库中筛选获得一条家蚕膜蛋白基因序列,通过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表明其可能是家蚕的未知功能序列,命名为BmTmC27(GenBank登录号:DY231073.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833 bp,由558 bp的开放阅读框、102 bp的5'端非翻译区和173 bp的3'端非翻译区组成,编码蛋白由185个氨基酸组成且含有4个跨膜区,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20.94 kD,等电点为7.38。将该基因片段与BmNPV的polh基因连接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polh-BmTmC27,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表明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利用多角体蛋白可溶于碱性环境的性质,采用调节pH值的方法纯化融合表达的重组蛋白GST-Polh-BmT-mC27,然后经TEV酶消化获得BmTmC27蛋白。荧光定量PCR分析BmTmC27在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脂肪体、中肠和气管中的转录水平较高。利用GST沉降技术研究了BmTmC27的互作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发现了4条特异性互作蛋白条带。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究BmTmC27的生物学功能,也为膜蛋白的表达和纯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于威谢磊陈剑清舒特俊聂作明全滟平李司张耀洲
关键词:转录原核表达
利用Red重组系统敲除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vlf-1基因及对病毒复制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Red重组系统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acmid在E.coli DH10Bac中快速敲除BmNPV极晚期表达因子基因vlf-1,调查对病毒复制的影响,以探究BmNPV vlf-1基因的功能。首先从E.coli BW25113中提取能表达Red重组酶的质粒pKD46,将其转化到E.coli DH10Bac中,获得可用于BmNPV基因打靶的DH10Bac(含有质粒pKD46)菌株;再为发生基因同源重组设计一对长60 bp的引物,5'端长40 bp,分别为vlf-1基因的左右同源臂,3'端长20 bp,分别为氯霉素抗性基因(cat)的首尾序列;以含有cat的pKD3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含vlf-1同源臂的cat基因,即打靶线性化片段;将该线性化片段转入DH10Bac(pKD46)菌株,在Red重组酶的作用下,线性化片段与Bacmid DNA中的vlf-1基因发生同源重组。利用设计的2对特异性引物PCR验证cat基因替换vlf-1基因操作成功,获得vlf-1缺失型BmNPV。将vlf-1缺失型Bacmid DNA转染BmN细胞,利用qPCR分析vlf-1基因缺失对于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vlf-1基因缺失对BmNPV起始DNA复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可能影响之后的病毒装配和侵染。
杜超逸于威全滟平陈健聂作明吕正兵张耀洲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RED重组系统病毒复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