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90100)

作品数:7 被引量:59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刚李翔杜曙光王蒙毛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中等收入陷阱
  • 3篇经济学
  • 3篇竞争力
  • 3篇竞争优势
  • 2篇再发现
  • 2篇稀缺
  • 2篇利润
  • 2篇利润率
  • 2篇经济学基础
  • 2篇价值链
  • 2篇波特
  • 1篇当代马克思主...
  • 1篇对华贸易
  • 1篇学说
  • 1篇杨格定理
  • 1篇越中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考
  • 1篇知识产权
  • 1篇日本对华贸易

机构

  • 10篇曲阜师范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9篇刘刚
  • 4篇杜曙光
  • 3篇李翔
  • 1篇梁军
  • 1篇王蒙
  • 1篇宋建
  • 1篇毛海涛

传媒

  • 2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齐鲁学刊
  • 1篇经济学家
  • 1篇统计研究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日本学刊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产业与“中国制造”融合发展:基于知识产权优势理论的评析与重构被引量:9
2012年
产业融合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问题都是超额利润的获取。依据马克思超额利润理论,持久的高附加值源自产业的垄断资源。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可以依托外观外形、商标商号和著作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中国制造"注入垄断性文化要素,提升其文化内涵和品牌附加值,推进"中国制造"升级。但是现有研究成果往往偏重于高新技术产业与"中国制造"的融合发展,本文运用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澄清相关误解,重构文化产业与"中国制造"融合发展的分析框架。
李翔刘刚杜曙光
关键词: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产业融合
“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学基础再发现
<正>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性、概念的逻辑性及具体表现等基本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但是不可否认,"中等收入陷阱"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最重要的经济学热点主题之一。越来越多的知名学者参与到"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讨论甚至争论之...
杜曙光刘刚
文献传递
剩余价值理论框架下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波特与马克思的比较
波特的"竞争力"概念指向古典经济学的"利润率",利润可以还原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将波特"拓展竞争"与"现有参与者的竞争"纳入统一的"价值转形"模型。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可以还原为产业内企业剩余价值生产能力的差异,以及产...
刘刚
关键词:利润率竞争力竞争优势
全球价值链中非生产劳动的“竞争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竞争力理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西方竞争力理论和美国垄断资本学派分别从战略倡导和理论批判的角度揭示了广告和公共关系等非生产劳动在市场竞争中的特殊作用。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品牌化消费的背景下,非生产劳动的独特作用更加重要。研究这一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处理相关争论,界定非生产劳动的概念和范围,并进一步解释非生产劳动垄断租金的来源、形成条件和动态机制。在这方面,研究垄断租金来源和形成条件的经典理论——马克思地租理论值得借鉴。对这些理论进行梳理、比较和综合,能够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深化非生产劳动的"竞争力"研究。
刘刚杜曙光李翔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竞争力非生产性劳动垄断租金
从“资本一般”到“竞争一般”和“价值链竞争”——当代马克思主义竞争学说的哲学思考被引量:6
2016年
"竞争一般"是马克思"具体—抽象—具体"哲学原理在"资本一般"范畴基础上的延续与补充,是《资本论》的续篇逻辑。这一逻辑,寓于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方法论总框架之内,同时也可以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和"世界历史"两个哲学范畴进行较为清晰的哲学阐释。随着国内外当代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发展,部分学者基本完成了"资本一般"和"竞争一般"的时空延伸。可将这些延伸归结为全球价值链和跨国资本背景下的"价值链竞争",通过"异化劳动"和"世界历史"范畴的延伸,可为我国当前所处的价值链竞争状况和产业升级紧迫性提供一种粗线条的哲学思考。
刘刚
关键词:资本一般价值链竞争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竞争优势新视角——从离散的“产品空间”到连续的“策略空间”被引量:3
2016年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中等收入陷阱"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当前"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视角集中在以"产品空间"为代表的离散性竞争优势视角。这一视角能够深刻揭示"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但是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出路方面却难有作为。引入乔治·斯托克提出的竞争优势"策略空间"理论,为"中等收入陷阱"研究提供一个连续性的竞争优势视角,并在新视角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国当前面临的本地市场效应与供应链优势,探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路径。
毛海涛宋建刘刚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竞争优势速度经济劳动力成本优势规模经济
剩余价值理论框架下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波特与马克思的比较
波特的'竞争力'概念指向古典经济学的'利润率',利润可以还原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将波特'拓展竞争'与'现有参与者的竞争'纳入统一的'价值转形'模型。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可以还原为产业内企业剩余价值生产能力的差异,以及产...
刘刚
关键词:利润率竞争力竞争优势
文献传递
“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学基础再发现被引量:7
2013年
国内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正在逐步上升到理论层面。发展经济学"阶段论"、均衡"陷阱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被视为"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基础。金融外部经济可以为"阶段论"和均衡"陷阱论"提供一个能够操作"结构约束"和"关联机制"的方法论源头;以金融外部经济为方法论基础的高级发展经济学"多重均衡"模型,可以系统分析经济系统的"自我强化"和"锁定效应",为"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准确的模型化解析。这一模型也可以基于经济系统的内在规律,阐明"比较优势"与"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关系。
杜曙光刘刚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杨格定理比较优势
第三产业份额提升是结构红利还是成本病被引量:31
2016年
经济"新常态"下,结构与速度的关系引发广泛关注。本文尝试回答以下"结构—速度"命题:第三产业份额提升究竟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结构红利,还是降低增长速度的"成本病"?具体而言,本文利用既有的"偏离份额法"公式,将经济增长速度分解为"产业内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迁"和"生产要素扩张"三部分,将经济总体划分为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用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量化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分析第三产业份额提升对增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份额提升对增长速度的影响,分别在1994年和2001年经历了从结构红利向成本病的转变。结构红利和鲍莫尔成本病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假说并不矛盾,传统研究得出的"矛盾"结论是统计和核算口径不一致造成的。就第三产业的份额而言,至少在2001年之后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之间已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将结构调整与增速放缓相联系的观点,在经济"新常态"下具有理论合理性和现实必然性。
李翔刘刚王蒙
关键词:结构红利偏离份额分析法
日本对华贸易差额的发展态势与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与20世纪90年代的基本平衡相比,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贸易呈现出顺差且差额不断增大的发展态势。究其原因,货币性因素并不是近年来日本对华贸易出现顺差的主要原因,中日两国所处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和人均收入增速的巨大差异相对影响更大,而结构性因素特别是日本对华贸易与投资结构的阶段性变化是造成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贸易差额发展出现阶段性差异的根本原因。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日本对华贸易仍将持续顺差,中日两国经济增速的差异、消费和投资结构的变动以及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调整、日本大地震和欧债危机等因素,都会对两国贸易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梁军
关键词:日本对华贸易贸易差额贸易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