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J01386)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陈丹蔡韦炜连赟芳曾华平曾令军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黄酮
  • 5篇滴丸
  • 3篇新橙皮苷
  • 3篇橙皮
  • 3篇橙皮苷
  • 2篇血症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一测多评
  • 2篇脂血症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总黄酮
  • 2篇柚皮
  • 2篇柚皮苷
  • 2篇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高脂

机构

  • 11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福建生物工程...

作者

  • 11篇陈丹
  • 8篇连赟芳
  • 8篇蔡韦炜
  • 7篇曾华平
  • 5篇曾令军
  • 4篇郑利
  • 3篇黄群
  • 2篇程清
  • 2篇陈强
  • 2篇黄庆德
  • 1篇任瑞琴
  • 1篇吴晓青
  • 1篇黄雨婷
  • 1篇白韵雪

传媒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测多评法测定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中新橙皮苷与柚皮苷的含量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中指标性成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250-4 lichrocart C18;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22∶78);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4 nm,与一测多评法(柚皮苷为参照物)进行比较。结果:柚皮苷在4.080~20.440μg.mL-1(r=0.999 1)、新橙皮苷在6.384~31.920μg.mL-1(r=0.999 2)范围内分别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高效液相色谱法与一测多评法所得到的含量值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9,含量间的相对误差在0.5%以内。结论:一测多评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二者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可以用于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程清陈丹黄群曾令军任瑞琴郑利黄庆德白韵雪
关键词:一测多评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玳玳黄酮滴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玳玳黄酮滴丸中有效成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分析方法,探讨合成标准中影响含量测定不确定度贡献较大的分量。方法:采用HPLC含量测定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参考不确定度相关评定规定进行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玳玳黄酮滴丸柚皮苷与新橙皮苷HPLC含量测定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由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引入,不确定度报告结果分别为柚皮苷(55.52±1.22)mg·g-1、新橙皮苷(66.87±1.48)mg·g-1。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法有助于控制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对中药质量标准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连赟芳陈丹蔡韦炜林伊莉曾华平
关键词:不确定度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于特征图谱表征的玳玳黄酮滴丸组分群同步释药特性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基于特征图谱整体性表征中药组分群的优势,研究玳玳黄酮滴丸药效组分群的体外溶出行为,评价组分群的同步释药情况。方法建立HPLC特征图谱法及特征活性成分测定法,并采用转篮法评价玳玳黄酮滴丸组分群在4种不同p H值溶出介质(p H 1.2的盐酸溶液、p H 4.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 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和蒸馏水)中的溶出度及释药特性,分别运用单指数方程模型、威布尔方程模型、对数分布方程模型拟合溶出曲线。结果玳玳黄酮滴丸特征图谱中的9个共有峰成分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f2)均大于50,且特征药效成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溶出曲线的f2为94.86,表明玳玳黄酮滴丸组分群具有相似的溶出曲线及同步释药特性,特征图谱的9个共有峰活性成分组分群较符合威布尔方程模型的溶出机制。结论所建立的基于特征图谱评价中药有效部位制备的玳玳黄酮滴丸组分群的溶出及同步释药特性的方法可行,为提高其内在质量评价奠定了实验基础。
连赟芳陈丹蔡韦炜林伊莉曾华平廖淑彬陈强
关键词:HPLC特征图谱新橙皮苷
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性能评价及总黄酮含量测定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考察并评价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性能,建立该制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通过考察微丸的外观性状、大小以及成乳后的乳滴粒径分布、自微乳化时间、Zata电位、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等,评价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性能;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新橙皮苷为指标成分,在284 nm波长处,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结果:研制的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为球形黄褐色小丸,分布在16~30目(收率92.5%);自微乳化成乳后,微乳平均粒径(78.8±12)nm,且在不同p H分散介质、不同转速和不同温度下,自微乳粒径无明显变化。总黄酮在4.44~26.64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9%(RSD 1.0%)。结论: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具有良好的自微乳化性能,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制剂的载药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吴晓青陈丹黄群
关键词:微丸性能评价总黄酮
玳玳总黄酮提取物UPLC-MS体内外特征图谱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建立玳玳总黄酮提取物主成分体内外正常与病理模型大鼠UPLC-MS特征图谱分析法,为玳玳总黄酮提取物入血成分及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奠定基础。方法:采用UPLC-MS法,建立并比较玳玳总黄酮提取物体外特征图谱、正常和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灌胃玳玳总黄酮提取物后体内特征图谱。结果:经优选最佳色谱与质谱条件,并确立最佳采血时间及样品前处理方法后,质控9个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RSD<0.5%,相对峰面积RSD<2.9%,提取回收率>75%,建立了玳玳总黄酮提取物体内外特征图谱模式。结论:所建立的特征图谱稳定、准确,可用于玳玳总黄酮提取物体外和正常及病理状态下的体内外成分分析评价,为"活性特征图谱"评价提供有益的探索。
吴晓青曾令军陈丹郑利连赟芳蔡韦炜曾华平林伊莉
关键词:UPLC-MS高脂血症
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制备过程药效成分转移率考察
2014年
目的针对玳玳总黄酮有效部位多组分特性,基于HPLC特征图谱研究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制备过程中的药效成分转移率。方法采用HPLC特征图谱法,色谱柱为Lichrocart C18(250 mm×4.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的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4 nm;柱温30℃。结果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制备工艺过程中8个共有峰的转移率为80.55%~95.93%,其中主要特征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迁移率均〉95%,各药效成分群整体迁移相似度〉0.999。结论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制备工艺能够比较完整的保留玳玳总黄酮提取物的整体药效部位成分群。
黄庆德程清陈丹曾令军
关键词:转移率HPLC特征图谱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玳玳果黄酮滴丸中4个活性成分的含量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玳玳果黄酮滴丸中活性成分柚皮苷、新橙皮苷、橙皮内酯水合物及枳属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250-4 lichrocart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2%醋酸水溶液(B),线性梯度洗脱(0-10 min,22%A;10-20 min,22%A→35%A;20-25 min,35%A→48%A;25-30 min,48%A→22%A),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84 nm,柱温25℃,进样量20μL。柚皮苷、新橙皮苷、橙皮内酯水合物及枳属苷的色谱峰分离度R〉1.5,理论塔板数按柚皮苷计〉3 000。建立测定代表性成分柚皮苷含量并以其为内参物,通过柚皮苷与新橙皮苷、橙皮内酯水合物和枳属苷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新橙皮苷、橙皮内酯水合物和枳属苷含量的一测多评法,实现多指标成分的同步测定;同时与外标法分别测定玳玳果黄酮滴丸上述4个成分含量的结果比较。结果:柚皮苷质量浓度在119.40-477.60μg·m L-1、新橙皮苷质量浓度在122.20-488.80μg·m L-1、橙皮内酯水合物质量浓度在7.62-22.86μg·m L-1、枳属苷质量浓度在3.00-21.00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柚皮苷、新橙皮苷、橙皮内酯水合物、枳属苷平均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98.67%(RSD=1.5%)、98.20%(RSD=0.50%)、101.9%(RSD=1.7%)、100.9%(RSD=0.35%);柚皮苷与新橙皮苷、橙皮内酯水合物、枳属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153、0.434、0.893,RSD(n=6)分别为2.7%、3.1%、1.2%;外标法与一测多评法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以柚皮苷为内参物,利用相对校正因子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玳玳果黄酮滴丸活性成分柚皮苷、新橙皮苷、橙皮内酯水合物与枳属苷含量的结果准确,为以中药有效部位为原料制备的中药制剂实现多指标成分群质量控制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连赟芳陈丹蔡韦炜曾华平林伊莉廖淑彬
关键词:相对校正因子柚皮苷新橙皮苷
玳玳黄酮滴丸质量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建立玳玳黄酮滴丸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玳玳黄酮滴丸,并对玳玳黄酮滴丸进行重金属及砷盐的检查;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玳玳黄酮滴丸主要药效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方法。结果 薄层色谱主要成分斑点清晰可见,阴性对照无干扰;玳玳黄酮滴丸重金属及砷盐的限量均小于百万分之十;新橙皮苷在4.088--16.352μg.mL 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柚皮苷在4.084--16.336μg.mL 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3批玳玳黄酮滴丸新橙皮苷平均含量分别为75.32,74.82,73.76 mg·g-1,柚皮苷平均含量分别为63.05,63.21,62.07mg·g-1。结论 所建立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方法稳定简便,可有效控制玳玳黄酮滴丸质量。
连赟芳陈丹曾令军蔡韦炜陈强曾华平林伊莉
关键词: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
玳玳黄酮提取物特征活性成分不同生理状态的药动学特性比较被引量:16
2014年
为探索玳玳黄酮提取物临床降血脂药效特性,该文研究比较了玳玳黄酮提取物特征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及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特性。实验采用UPLC-MS建立血浆中玳玳黄酮提取物特征活性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定量测定法,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比较正常大鼠和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灌胃玳玳黄酮提取物后血浆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药动学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玳玳黄酮提取物中特征活性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药动学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口服玳玳黄酮提取物后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最大血药浓度C max与正常大鼠相比均明显增大,半衰期t1/2和体内滞留时间MRT缩短,但AUC0-24 h变小,达峰时间t max无差异;进一步证实玳玳黄酮提取物在高脂血症病理状态下能更好的发挥降血脂活性,其中特征活性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是玳玳黄酮提取物发挥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
曾令军陈丹郑利连赟芳蔡韦炜黄群林伊莉
关键词:高脂血症药动学
玳玳黄酮滴丸的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玳玳黄酮滴丸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取昆明小鼠40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给药组及空白组,给药组按0.4 mL/10 g最大给药体积和玳玳黄酮滴丸1.98 g/mL最大浓度,一次性口服灌胃给药,空白组灌服0.4 mL/10 g蒸馏水,连续给药14 d,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死亡情况。结果连续给药14 d后观察,小鼠未见中毒反应,无动物死亡;给药14 d后解剖肉眼未见脏器异常;脏器指数评价,空白组与给药组未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小鼠灌胃给药最大耐受剂量为79.2 g/kg,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117.73倍,玳玳黄酮滴丸口服毒性小,临床剂量下用药安全。
连赟芳陈丹郑利蔡韦炜林伊莉曾华平吴子清
关键词:最大耐受量急性毒性试验小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