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J01371)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陈铭许金森吴祖星胡翔龙朱小香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代谢
  • 2篇氧分压
  • 2篇针刺
  • 2篇能量代谢
  • 2篇微循环
  • 2篇微循环血流
  • 2篇微循环血流灌...
  • 1篇胆经
  • 1篇地形图
  • 1篇手阳明大肠经
  • 1篇皮层
  • 1篇胃经
  • 1篇脑电
  • 1篇脑电地形图
  • 1篇脑皮层
  • 1篇经络
  • 1篇非穴
  • 1篇感传
  • 1篇大肠经
  • 1篇大脑

机构

  • 3篇福建省中医药...

作者

  • 3篇许金森
  • 3篇陈铭
  • 2篇胡翔龙
  • 2篇吴祖星
  • 1篇郑淑霞
  • 1篇朱小香

传媒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模拟胆经感传时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地形图的表现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在胆经路线模拟感传时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SI)地形图的变化。方法对15名健康成年无感传志愿者,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用脑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自颅外记录SI的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模拟胆经感传的方法,用柔软的画笔沿着胆经的路线经下肢部、躯干部直达面部以模拟感传的速度轻轻刷动。结果沿胆经路线模拟感传时,皮层体觉诱发电位(CSEP)地形图不仅在下肢代表区出现了高电位反应,而且在面部代表区也出现1个高电位。结论沿经脉路线施加的外加刺激可改变刺激穴位时SI诱发反应的分布,证实了外周动因激发是产生循经感传现象的决定因素。
陈铭郑淑霞许金森朱小香
关键词:经络脑电地形图
针刺对胃经氧分压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常态及针刺时胃经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探讨胃经的经与非经、经上穴与非穴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胃经循行线上取4个穴位(伏兔、阴市、足三里、上巨虚)及2个经上非穴位(伏兔-阴市中点、足三里-上巨虚中点),在6个测试点内外1.5~2 cm处各取1个非经对照点,分为胃经组(胃经穴位组、胃经非穴位组)、内对照点组、外对照点组,连续同步记录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60 min,观察其在电针前、电针解溪穴时、电针后的变化。结果在正常情况下,沿胃经循行线上测试点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内外两侧非经对照部位,胃经线上测试点氧分压电针解溪穴时及电针后有非常显著降低(P<0.01),胃经穴位组氧分压降低幅度非常显著大于胃经非穴位组(P<0.01);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无显著差异;两侧非经对照点无显著变化。结论经络通道上存在着某些特殊的腧穴,在这些腧穴上有着更高的氧气供应,并在经络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陈铭吴祖星许金森胡翔龙
关键词:胃经能量代谢氧分压微循环血流灌注量针刺
大肠经穴与非穴的氧分压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及针刺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手阳明大肠经线穴与非穴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线上取6个测试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cm。其中穴位组为4个穴位(臂臑、手五里、手三里、上廉),非穴位组为2个经上非穴位点(曲池-臂臑中点、手三里上1寸)。连续记录60min,观察电针前、电针合谷穴时及电针后氧分压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正常生理状态下,穴位组氧分压显著性高于非穴位组(P<0.05);电针合谷穴时,穴位组与非穴位组的氧分压均显著降低(P<0.01);电针后,穴位组与非穴位组的氧分压与电针期间比较均无差异,但与电针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组的氧分压降低幅度显著性高于非穴位组(P<0.05)。②正常生理状态,穴位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与非穴位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合谷穴时,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与电针前比较有增加趋势;电针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恢复,但无统计学差异,穴位组与非穴位组比较,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幅度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络可能是一条具有多元结构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和传递的通道,它作为一个整体调控人体的各项功能。在这个通道上还存在着某些特殊的节点(腧穴),在这些节点上有着更高的氧供,并在经络调控过程中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陈铭吴祖星许金森胡翔龙
关键词:手阳明大肠经氧分压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能量代谢针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