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风险创新基金(060511-2-1)
-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5
- 相关作者:吴晓东张玉丰李伟超韩国庆马春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风险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重力热管减少稠油井筒流体热损失被引量:10
- 2011年
- 考虑重力热管内汽液界面上剪切应力对液膜厚度和界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对井筒重力热管吸热段和放热段的平均换热系数进行了计算,进而对井筒重力热管流体热损失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同时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井筒重力热管流体热损失进行了实验测定,并着重分析汽液界面上剪切应力对流体热损失的影响规律。理论计算和室内实验表明,井筒重力热管除了能够调整井筒流体温度剖面外,还具有减小井筒流体热损失的作用;汽液界面上剪切应力对液膜具有向上携带的作用,具有增加液膜厚度和液膜导热热阻、从而减小井筒流体热损失的作用;井筒重力热管流体热损失受井筒流体温度和流体流量的影响,随流体温度的上升而增加,随流体流量的增加而减小。
- 张玉丰吴晓东张玉民刘春波
- 关键词:稠油温度剖面重力热管热损失剪切应力
- 重力热管防止气井井筒天然气水合物新技术被引量:5
- 2008年
- 利用重力热管的高效导热并且在不额外消耗能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能量转移的特性,无需改变井下管串结构,借助空心抽油杆将重力热管应用于天然气井,可以防止天然气水合物在气井井筒内产生。该技术将代替目前的井下节流和添加抑制剂等防止天然气水合物的方法,使井筒天然气水合物的防止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有效。研究结果表明,重力热管的应用改善了气井井筒温度分布,提高了井筒上部天然气的温度,使其高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最高温度,从而有效地防止天然气水合物的产生,并且重力热管的作用效果随着重力热管长度的增加而变好。
- 吴晓东张玉丰韩国庆马春红李伟超
- 关键词:气井水合物重力热管相变换热
- 井筒重力热管室内实验与矿场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利用重力热管的高效传热特性,将其应用在井筒流体加热过程中,分析了重力热管加热效果的外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重力热管在不消耗额外能量的条件下,利用深部流体能量提高井筒上部流体的温度,能起到均衡井筒温度场的作用,进而改善井筒温度分布剖面。室内实验表明:工质类型、工质充液率、真空度对重力热管的传热效果有很大影响。矿场试验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将原油温度加热到原油凝点以上,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井底抽油杆载荷,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重力热管加热过程受井底温度、热管下入深度、油井产液量以及原油物性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井底温度、热管下入深度、油井产液量的增加,重力热管的传热效果变好。
- 吴晓东张玉丰韩国庆马春红李伟超
- 关键词:重力热管井筒温度分布传热效果工质
- 重力热管井筒伴热方式可行性分析被引量:25
- 2007年
- 将重力热管的高效传热特性应用于井筒伴热过程,并与热流体循环伴热和电加热伴热两种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影响重力热管伴热效果的外部因素。结果表明,重力热管作为一种井筒伴热方式是可行的,空心抽油杆为工质提供工作环境。通过重力热管的热量存储和传导,将井筒下部流体多余热能通过自平衡过程传递给近井口管段内的流体,加热井筒上部温度较低的原油。与两种传统伴热方式相比,重力热管在无需补充能量的情况下,能起到均衡井筒温度场的作用,同时满足生产的要求。重力热管的伴热效果受到井底流体温度、下入深度、产量以及原油物性的影响:随着井底温度、下入深度、产量的增加,重力热管的伴热效果变好;原油物性直接决定重力热管能否在油井应用。
- 张玉丰吴晓东李伟超
- 关键词:电加热重力热管
- 重力热管伴热改善稠油井井筒传热损失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7年
- 根据重力热管作用原理,结合井筒传热过程,建立了稠油生产井中采用热管伴热方式时井筒热损失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重力热管改善井筒热损失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主要工艺参数对热管井井筒热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井底温度升高、产液量增加、热管下入深度加深,井筒热损失增大,其中,产液量对热损失的影响尤为显著。现场试验及理论研究表明:在不消耗额外能量的前提下,重力热管能够利用深部流体自身的能量提高井筒上部流体的温度,降低传热过程中的热损失,进而改善井筒温度分布剖面。该方法可以减小产出液在井下管道上升过程中的流动阻力,从而降低抽油机的负荷,实现低能耗对井筒流体加热的目的。
- 李伟超吴晓东师俊峰张玉丰
- 关键词:稠油热损失重力热管井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