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J0297)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宏伟廖崇先孙少芳吴伟平郑理玲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体外循环
  • 1篇全身
  • 1篇全身性
  • 1篇全身性炎性反...
  • 1篇全身炎性反应
  • 1篇自体血
  • 1篇外循环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因子

机构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郑理玲
  • 1篇吴伟平
  • 1篇孙少芳
  • 1篇廖崇先
  • 1篇陈宏伟

传媒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自体血预充技术对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对全身炎性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32例非急诊手术首次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冠脉搭桥的患者,依性别(男女比例)、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BSA)和射血分数(EF)进行配对后分为两组:自体血预充组(16例)和经典预充组(16例).自体血预充组:用1250 ml晶体液和8000 IU肝素预充,体外循环开始前先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置换出大部分最初预充液,置换过程中严密监视血流动力学变化,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0 mm Hg以上.整个过程依患者血流动力学耐受程度决定.经典预充组:1250 ml晶体液和8000 IU肝素预充.两组患者心肌保护均采用Calafiore温血停跳液灌注,体外循环中保持温度35.0 ℃~35.5 ℃,流量 2.5~2.8 L·min-1·m-2.所有患者按标准手术步骤进行手术,先完成全部远端吻合口后,开放升主动脉再逐一完成近端吻合.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4 min,阻断升主动脉时间37 min,平均每例搭桥3.0支.手术结束前将体外循环系统中余血全部回输给患者.结果 自体血预充组平均置换出(885±161)ml的最初预充液,患者体外循环中、手术结束时、术后6 h、术后1 d的HCT水平均明显高于经典预充组(P<0.05).90%自体血预充组患者围术期免于输血,而经典预充组患者未输血比例为68%.患者体外循环结束和体外循环后6 h动脉血IL-6水平低于经典体外循环组(P<0.05).经典预充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和结束时IL-8、TNF-α水平高于自体血预充组(P<0.05).结论 体外循环应用自体血预充技术能减少血液稀释,减少围术期输血量,一定程度地抑制IL-6、IL-8和TNF-α炎症介质的升高.
郑理玲廖崇先陈宏伟吴伟平孙少芳
关键词:体外循环全身性炎性反应细胞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