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70420489)

作品数:22 被引量:188H指数:9
相关作者:付国民李磊张志升苗箐李云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9篇延长组
  • 9篇储层
  • 8篇油田
  • 8篇盆地
  • 7篇鄂尔多斯盆地
  • 5篇三叠
  • 4篇延长组长
  • 4篇油层
  • 4篇三叠系
  • 3篇地质
  • 3篇塔河油田
  • 3篇中油
  • 3篇注水
  • 3篇注水开发
  • 3篇孔隙
  • 3篇孔隙结构
  • 3篇AT1
  • 3篇成岩作用
  • 3篇储层裂缝
  • 2篇延长油田

机构

  • 22篇长安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延长油田股份...
  • 5篇陕西延长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延长油矿管理...
  • 1篇中国石化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13篇付国民
  • 4篇李磊
  • 3篇张志升
  • 3篇李云
  • 3篇苗箐
  • 2篇李旭芬
  • 2篇蔡玥
  • 2篇孙磊
  • 2篇张志强
  • 2篇李晶
  • 2篇孙桂梅
  • 2篇何剑
  • 2篇盛海波
  • 1篇吴向阳
  • 1篇李永锋
  • 1篇王保军
  • 1篇郑忠文
  • 1篇董满仓
  • 1篇米乃哲
  • 1篇刘建朝

传媒

  • 6篇西北地质
  • 3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岩性油气藏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陕西地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三维地质建模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以随机函数理论为基础,采用相控-多参数协同的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三维地质模型,实现气藏精细三维表征。首先,以钻井和岩芯资料为基础构建储层构造模型;然后,以小层界面为控制条件建立储层结构模型;接着,在沉积相、地质条件的约束下,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法来建立砂体骨架模型;随后,在砂体骨架模型内进行优势相计算,形成最终有效砂体骨架模型;最后,以有效砂体骨架模型为约束,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结果表明:将物性参数变量与微相分布结合的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孔隙度等物性参数的分布模型,以及采用地质分析类比、地质统计分析等方法优选最佳模型是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所建地质模型精确细致地表征了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构造格架及储层、流体三维分布,反映了辫状水道复合连片,东北向展布,储层物性受相控较明显,非均质性较强。
刘蕊盛海波蔡玥张庭娇付国民
关键词:地质建模凝析气藏
陕北安塞地区延长组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应用相似露头及岩心裂缝统计分析技术、地下裂缝古地磁定向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长8段裂缝发育程度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并与注水开发动态裂缝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段碎屑岩普遍发育天然裂缝,裂缝形成时期主要为燕山期和喜山期,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面均直立、裂缝间距20~40 cm,受局部构造应力场控制裂缝发育程度和组系存在差异;古地磁定向天然显裂缝及微裂缝方位计有4组,其中东北及其东南方向裂缝最位发育,平均方位角分别为64.5°及141.5°,次为东西向裂缝,平均方位角为190°,南北向裂缝不发育,平均方位为2.5°.注水开发动态裂缝监测结果表明:在现今北东60°~80°最大主应力作用下,人工裂缝优先沿北东向天然显裂缝开启延伸,注水效果明显,局部引起油井水窜,而西北-东南方向储层裂缝张开程度差,注水效果不明显,在注水开发中应充分考虑裂缝特征进行井网型式及其压裂作业参数优化。
魏繁荣张志东吴向阳付国民
关键词:裂缝延长组
浊沸石形成与分布及其对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以陕北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油层为例被引量:29
2010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广泛发育浊沸石胶结作用,其主要成因是富县探区长3油层斜长石含量高,与碱性富钠的孔隙水相互反应形成浊沸石胶结物,包体测温表明,形成温度主要在85~100℃之间,对应于早期成岩的晚期;浊沸石发育受地下流体活动的控制,多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相互叠置的分流河道复合砂体;在晚成岩早期,有机质脱羟作用形成有机酸对浊沸石溶蚀,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在富县探区东部地区,浊沸石沉淀与溶解总体效应造成孔隙度的增加;而在西部地区,由于浊沸石胶结物含量较小,后期的溶蚀作用不明显,其综合效应是造成孔隙降低.浊沸石溶蚀次生孔隙的发育是控制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油层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
付国民董满仓张志升孙磊潘荣
关键词:浊沸石延长组优质储层石油地质富县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物源及沉积体系特征被引量:40
2010年
通过采用区域地层对比、古流向测量、轻矿物、重矿物组合分布及沉积相分析等方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物源及其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表明:吕梁隆起并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物源,该区接受了晚三叠世沉积,是在延长期以后才隆起的,东南缘宜川-富县延长组古水流为东北至西南方向,轻重矿物组合特征与北部三角洲类似,总体从志靖—川口—富县地区沉积岩屑含量逐渐降低,不稳定矿物绿泥石等含量则从富县东北部—中部—西南部依次增多,证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物源方向为东北方向,富县三角洲实为延安三角洲东北方向分支朵体,其为既发育台型前缘,又有坡型前缘的曲流河三角洲;台型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截削式、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坡型前缘主要发育复合式、叠加式河口坝砂体,优质储层主要有截削型分流河道、复合式河口坝。
付国民赵俊兴张志升孟海峰宋金旺
关键词: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塔河油田三叠系中油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影响
2010年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分析,对塔河油田三叠系中油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物性影响进行系统研究。认为该区三叠系中油组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比较低,储层成岩后生作用复杂多变,现今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压实作用是减少孔隙度的主要作用方式,溶蚀作用对孔隙度的增大有积极的意义。
张志强刘蕊付国民
关键词:成岩作用三叠系塔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瓦窑堡油田中山川区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延长组长6油层是鄂尔多斯盆地瓦窑堡油田中山川区重要的储集层之一,划分为长61、长62、长63三个砂岩组。本文通过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等方面对储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评价其储层储集性能。结果表明,长6油层属于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沉积环境,其储层砂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分流河道沉积。影响储层的主要因素是压实、胶结、溶蚀作用。储层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根据岩性和物性分析结果,可将长6油层划分为4类,得出长6储层主要为中孔-小孔型、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其储层主要表现为较差储层。
王保军孟延斌米乃哲李旭芬张建国温亮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孔隙结构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高阻水层成因分析与识别被引量:5
2020年
华庆油田长8油藏中普遍发育高阻水层,同一储层砂体中水层与油层电性差异甚微,水层计算的含油饱和度明显偏高,导致传统测井解释与压裂试油吻合率较低。综合应用测录井、试油试采、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高阻水层形成原因及控制因素,运用电阻率形态差异法建立流体识别标准。研究表明,华庆油田长8油藏储层亲油,绿泥石膜发育,普遍含沥青质充填孔隙,在自吸和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下,形成绿泥石膜-有机质复合体,致使储层测井响应为高阻,而非润湿的水相占据相对畅通的较大孔喉,容易流动,在油气富集程度较低时,试油大量出水;采用电阻率曲线形态法分"凸型"、"凹型"分别建立测井识别图版及流体识别标准,凸型油层:△t≥216μs/m,Rt≥36Ωm;凹形油层:△t≥221μs/m,Rt≥60Ωm。相对常规图版交汇法,总体使测井解释与试油试采吻合率提高15%以上,对识别高阻水层应用效果显著。
张志升王小军冯立勇李永锋付国民王康
关键词:测井解释长8油藏华庆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下寺湾油田延长组长7油层成藏地质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下寺湾油田长7油层浊积砂体连片分布,储层物性较好,形成较好的储集体,其上长64—长63泥岩与凝灰质泥岩发育,形成良好的区域及其局部的盖层。长7底部油页岩为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型(腐泥型)-Ⅱ1(腐殖-腐泥型);长7油层生储盖匹配良好,形成自生自储式复合油藏(岩性、裂缝油藏),连通孔隙及砂体叠置点、裂缝为油气进行运移的重要通道。延长组长7油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继延长组长6、长2外新的勘探领域,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李云韩旭牛志忠李晶何剑乔玉兰
关键词:成藏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石炭系本溪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对天然气富集控制作用被引量:14
2014年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资料,结合邻区露头调查,深入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天然气主要勘探层系石炭系本溪组沉积微相及其砂体分布特征,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本溪组主要发育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及陆棚沉积体系,并进一步划分出砂坪、混合坪、泥坪、泥灰坪、障壁砂坝、泻湖泥、泥质陆棚7种沉积微相;障壁砂坝及砂坪砂体是天然气储集的骨架砂体,其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相带的展布;本溪组主要产气层"晋祠砂岩"为障壁砂坝及潮汐砂坪成因,障壁主砂坝呈北北东—南南西展布;小砂坝则零星分布,砂坪呈北北西—南南东展布,2类砂体发育区是本溪组天然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李云张建伍李晶何剑孙桂梅乔玉兰
关键词:沉积微相本溪组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6—长8段超低渗砂岩储集层孔喉特征被引量:13
2016年
采用恒速压汞、原油边界层测试及分形几何方法,精细描述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富县探区延长组长6—长8段超低渗砂岩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喉道分布,定量表征超低渗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渗流能力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延长组长6—长8段砂岩储集层孔隙喉道弯曲迂回程度强烈,孔喉大小悬殊,分布形式以单峰正偏态型和双峰偏粗态型为主;储集层为大孔细喉型,喉道半径的大小及其分布是低渗储集层渗流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储集层具有良好的分形几何结构,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差异使得储集层具多重分形特性;超低渗储集层原油吸附层厚度占孔隙体积15%~23%,原油吸附层的形成是储集层渗流能力变差的主要原因。
郑忠文张汉生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恒速压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