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05012)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孙涛闫永达董申赵建伟谢磊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佳木斯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原子力显微镜
  • 2篇自组装
  • 2篇分子
  • 1篇单分子
  • 1篇单分子膜
  • 1篇扫描探针显微...
  • 1篇嵌段
  • 1篇嵌段共聚
  • 1篇嵌段共聚物
  • 1篇自组装单分子...
  • 1篇微悬臂
  • 1篇校准
  • 1篇校准技术
  • 1篇共聚
  • 1篇共聚物
  • 1篇硅表面
  • 1篇分子膜
  • 1篇分子自组装
  • 1篇PROBE
  • 1篇SPM

机构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北京卫星环境...

作者

  • 3篇董申
  • 3篇闫永达
  • 3篇孙涛
  • 1篇史立秋
  • 1篇尹大勇
  • 1篇费维栋
  • 1篇曹永智
  • 1篇谢磊
  • 1篇赵建伟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师
  • 1篇微纳电子技术
  • 1篇Chines...
  • 1篇纳米技术与精...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SPM微悬臂弹性常数校准技术被引量:1
2009年
综述了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的微悬臂梁弹性常数Kn的校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尺寸法、动态测量法和静态测量法。物理尺寸法计算方便,可给出任何方向、任意形状的弹性常数表达式,但测量精度不高,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动态测量方法适用于任意形状悬臂,校准过程简单快捷,不易损坏悬臂;静态测量法采用外加设备如标准悬臂或者标准加压设备,操作过程麻烦,易损坏悬臂。但动态和静态测量法的精度较高,因此适用于要求提供精确力信号的场合。目前,静态测量法中采用标准弹簧校准的测量精度可达2%~5%,校准过程方便快捷,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闫永达尹大勇孙涛费维栋董申
关键词:扫描探针显微镜微悬臂校准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CARBON NANOTUBE PROBE AND CONVENTIONAL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PROBE ON SURFACE ROUGHNESS
2008年
In this paper,three different tips are employed,i.e.,the carbon nanotube tip,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tip and silicon nitride tip.Resorting to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they are used for measuring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indium tin oxide(ITO)film and the immunoglobulin G(IgG)proteins within the scanning area of 10μm×10μm and 0.5μm×0.5μm,respectively. Subsequently,the scanned surface of the ITO film and IgG proteins are analyzed by using fractal dimen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ctal dimension measured by carbon nanotube tip is biggest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y components and the most microscopic information.Therefore,the carbon nanotube tip is the ideal measuring tool for measuring super-smooth surface,which will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gh-resolution imaging field.
WANG Jinghe WANG Hongxiang XU Zongwei DONG Shen WANG Shiqian ZHANG Huali
基于微探针加工技术的分子自组装过程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运用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加工系统,在工件表面加工出了多种复杂微结构。并以此为基底,研究了基底形貌对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纳米微结构的调控作用。将自上而下的基于AFM微探针的纳米机械技术与自下而上的分子自组装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有序纳米微结构的调控。
谢磊闫永达曹永智孙涛董申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分子自组装嵌段共聚物
硅表面十六烯薄膜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机械与化学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硅基底上的可控自组装("割草种花"思想),为纳米尺度结构的构筑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基于金刚石刀具切削的自组装加工技术,在氢终止的硅表面上制备了十六烯自组装单分子膜,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自组装膜进行了检测和表征,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硅基底上的可控自组装;并用AFM检测了十六烯薄膜的黏着力,分析了可能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根据黏着力的变化也说明切削区域生成了自组装膜.
史立秋孙涛闫永达董申赵建伟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自组装单分子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