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954)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许国华鲍小刚刘佳史建刚贾连顺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长征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化
  • 2篇细胞
  • 2篇骨组织
  • 2篇骨组织工程
  • 1篇跌倒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血管新生
  • 1篇音猬因子
  • 1篇治疗性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培养
  • 1篇缺损
  • 1篇缺氧
  • 1篇缺氧诱导
  • 1篇缺氧诱导因子
  • 1篇缺氧诱导因子...
  • 1篇组织工程骨
  • 1篇组织工程修复

机构

  • 3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41...

作者

  • 5篇许国华
  • 3篇鲍小刚
  • 1篇郭超
  • 1篇吴建新
  • 1篇贾连顺
  • 1篇史建刚
  • 1篇刘佳
  • 1篇徐宁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组织工程骨的快速血管化被引量:7
2015年
背景:支架复合细胞或细胞因子是构建组织工程骨快速血管化的主要策略,并为临床大段骨缺损修复提供了良好应用前景。目的:从组织工程三要素的角度阐述目前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研究的相关进展,以寻找组织工程骨快速血管化策略的新契机,并为临床各种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启示。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至2014年Pum Med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有"bone tissue engineering,vascularization,cytokines,coculture,stem cells,osteogenesis,angiogenisis,prevascularization,patterned scaffolds"等;中文检索词有"骨缺损,血管生成,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支架"等。经筛选后,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当下骨组织工程发展瓶颈之一在于组织工程骨早期血管化。随着自然骨组织发生过程中成骨与血管化的细胞分子水平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生物支架的发展,支架复合细胞或细胞因子策略构建快速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取得了重要成果。讯息因子作为血管生成或骨生成的"配体"的作用存在个体差异性,应注意发挥干细胞等作为"供体"的优势;同时骨生成与血管生成过程密切相关、彼此依赖,只有实现"配体"与"供体"及"成骨"与"成血管"两个层次的协调统一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组织工程骨的快速血管化。调控各种细胞或细胞因子符合严格的时间格局和空间格局表达,仿生自然骨组织的生理状态,是创造快速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值得探索的目标。
鲍小刚许国华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骨形态发生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A音猬因子
兔胫骨大段完全骨缺损的解剖学模型构建被引量:5
2016年
背景:组织工程骨为负重部位大段骨缺损修复和重建提供了巨大潜力,目前关于组织工程骨应用研究策略主要集中于支架复合细胞或生物活性分子,而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结构化和功能化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目的:利用3D打印制备兔胫骨解剖型支架,建立一种简便易行解剖形状可塑的组织工程骨骨缺损模型。方法:采用Mimic软件获得缺损骨的三维电子模型,利用熔融沉积制法备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解剖型支架。将15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3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均6只,分别制备长1.2 cm的胫骨完全骨缺损,其中空白组缺损处旷置,对照组缺损处将截骨原位放回,实验组缺损处放置解剖型组织工程骨,并用实验设计的小钢板螺钉固定。结果与结论:(1)兔胫骨测量结果:兔胫骨长(93.77±0.59)mm;胫腓交界横径(8.36±0.13)mm,矢状径(5.97±0.12)mm,骨皮质平均厚度(1.20±0.10)mm,髓腔平均直径(4.30±0.06)mm;胫骨模型侧面上下关节面中点连线与截骨模型侧面上下截面中点连线的夹角α=(5.97±0.13)°;(2)缺损区X射线显示:术后4,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缺损处移植体未见明显移位和成角畸形,自体骨修复较好;(3)组织学检查:术后4周,实验组骨断端及支架内有少量新生骨填充,术后12周,重建支架内新骨生成明显增多并且部分矿化;(4)一般观察:术后4,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骨缺损处骨移植体无明显移位、成角畸形,实验组和对照组夹角(α)测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结果证实:实验采取的3D打印解剖形状可塑的组织工程骨构建的兔胫骨大段完全骨缺损模型稳定性较好,可模拟骨组织的结构和特异性指导新骨的再生和重建。
鲍小刚许国华
关键词:解剖学胫骨骨组织工程大段骨缺损负重骨
组织工程三维支架的制备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组织工程是一个多领域交叉学科,由于其能够成功地制备出用于治疗目的的再生组织.在过去的20年里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其运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方法开发出用于修复、重建或改进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品。组织工程修复或重建组织首先要把细胞种植在支架上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将成熟的组织移植到体内,最后血管开始长人新的组织,支架开始降解。
徐宁吴建新许国华
关键词:组织工程修复生命科学体外培养细胞种植
高龄、跌倒、骨密度对老年脊柱骨折预测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高龄、跌倒、骨密度等对老年脊柱骨折的预测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就诊的212名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两年后是否发生脊柱骨折分为骨折组79例和未骨折组1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高龄、跌倒、骨密度等因素的危险指数,采用SPSS 22.0和STATA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组患者较未骨折组患者具有更高的年龄和跌倒倾向,而两组的骨密度无显著差异(P=0.0614),骨密度对老年脊柱骨折的预测价值有限,高龄和跌倒对老年脊柱骨折的预测有重要价值。结论通过骨密度检测评估是否干预老年人脊柱骨折意义有限,高龄和跌倒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鲍小刚刘佳牛东阳郭超侯春林贾连顺史建刚许国华
关键词:高龄跌倒骨密度脊柱骨折
治疗性血管化策略研究进展
2016年
由于疾病、创伤等导致我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人的器官功能衰竭或缺失,但可利用供体严重短缺,移植仅仅是解决小部分问题。目前本课题组从事大段骨缺损修复研究的瓶颈在于组织工程骨的活化,即成骨的同时建立一套早期、稳定的血管系统。
鲍小刚许国华
关键词:血管新生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