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2536)

作品数:22 被引量:120H指数:6
相关作者:李芳秋史利宁胡毓安李伟刘倩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侵袭性
  • 10篇念珠
  • 7篇念珠菌
  • 7篇烯醇化酶
  • 6篇念珠菌病
  • 6篇侵袭性念珠菌...
  • 6篇曲霉
  • 6篇菌病
  • 6篇抗体
  • 5篇烟曲霉
  • 5篇免疫
  • 3篇蛋白
  • 3篇侵袭性曲霉病
  • 3篇曲霉病
  • 3篇硫氧还蛋白
  • 3篇硫氧还蛋白还...
  • 2篇血流感染
  • 2篇真菌感染
  • 2篇人外周血
  • 2篇双抗原夹心

机构

  • 16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7篇李芳秋
  • 16篇史利宁
  • 14篇胡毓安
  • 9篇李伟
  • 7篇刘倩
  • 6篇张国勇
  • 6篇商秀娟
  • 5篇王颖
  • 4篇韩丹丹
  • 4篇王卫萍
  • 4篇黄梅
  • 4篇邵海枫
  • 4篇陈笑
  • 3篇廖红
  • 3篇陈勇
  • 3篇马春芳
  • 2篇李玲慧
  • 2篇年娜
  • 2篇李晓军
  • 2篇奚海燕

传媒

  • 9篇临床检验杂志
  • 4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东南国防医药
  • 2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免疫磁珠法检测抗白念珠菌烯醇化酶抗体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清抗白念珠菌烯醇化酶(Eno)IgG类抗体的免疫磁珠法,并评估其在念珠菌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Eno重组蛋白耦联至磁性微珠上,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人IgG为二抗,优化免疫磁珠法的反应条件,考察其精密度和特异性。收集经血培养确诊的念珠菌血症患者(n=113)、念珠菌定植者(n=50)、细菌菌血症患者(n=30)和健康人对照者(n=100)血清,用免疫磁珠法测定抗Eno抗体,并与ELISA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磁珠法测定抗Eno抗体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8.2%和14.2%,重组Eno抗原对相应抗体的阻断率为91.6%。以吸光度(A)值0.29为cut off值时,诊断念珠菌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5%、92.3%、90.1%和84.5%。免疫磁珠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ELISA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检测流程从37℃2.5 h缩短至常温1 h。结论免疫磁珠法检测抗Eno IgG类抗体简便、快捷、可靠,在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胡毓安史利宁李芳秋年娜马春芳孔小祥
关键词:烯醇化酶抗体免疫磁珠法念珠菌血症
假丝酵母菌属感染评分预测外科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2014年
目的采用假丝酵母菌属评分(CS)以预测普通外科ICU患者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IC),弥补血培养方法的不足。方法采集2011年6月-2013年5月普通外科ICU 307例患者资料及微生物检验结果,结合临床诊疗实际,参考国外假丝酵母菌属感染评分标准(CS=2×脓毒症+1×外科手术+1×全肠外营养+1×假丝酵母菌属定植),以CS=3作为预测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临界值,并将评分结果与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7例ICU患者中,CS≥3者145例占47.2%;确诊IC感染患者34例,感染率为11.1%;CS≥3的确诊感染IC患者33例,占总体确诊感染IC患者总数的97.1%。结论假丝酵母菌属评分方法早期预测ICU患者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具有一定的价值,对临床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廖红张国勇李芳秋李伟韩丹丹刘倩
关键词:假丝酵母菌属
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enolase,Eno)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应用于不同真菌培养上清液的检测,探讨其在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潜在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白色念珠菌Eno单抗作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羊抗Eno作为检测抗体,利用重组白色念珠菌Eno蛋白作为标准品评价该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最低检测下限等性能指标。用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不同真菌培养上清和白色念珠菌在不同温度下培养上清中Eno水平。结果:Eno浓度为20 ng/ml和5 ng/ml时,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6.61%、9.19%和6.98%、13.81%,最低检出下限为1.25 ng/ml,线性范围为1.25-50.00ng/ml。白色念珠菌37℃培养24 h时的上清中Eno含量为3.06 ng/ml,培养120 h时Eno水平上升到33.43 ng/ml,Eno水平与白色念珠菌菌丝含量呈正相关。本方法与近平滑念珠菌有微弱交叉反应,与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和酿酒酵母均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建立了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Eno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在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胡毓安史利宁李芳秋李伟马春芳
关键词:侵袭性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ELISA
降钙素原对外科ICU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病因诊断及预后的价值被引量:44
2016年
目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可由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引起,两者临床特征相似,但治疗和预后不同,需尽早区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感染时快速大量合成,可作为早期快速诊断脓毒症的血清生物标志。文中回顾性分析血清PCT水平对外科ICU病房SIRS患者的病因诊断与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1日期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外科监护病房166例SIRS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原发疾病、实验室结果及临床转归。分析比较血培养结果、临床转归及血清PCT测定值。结果 166例SIRS患者中脓毒症131例,PCT中位数浓度为2.43(0.81-10.51)ng/m L,其中109例血清PCT阳性(≥0.47 ng/m L),阳性率为83.2%;非感染性SIRS 35例,PCT中位数浓度为0.23(0.10-0.39)ng/m L,阳性率为17.14%。2组患者血清PCT及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和真菌所致脓毒症患者PCT阳性率分别为86.5%(83/96)和74.3%(26/35),中位数浓度分别为4.28(1.05-14.59)和0.89(0.37-1.59)ng/m L,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真菌感染组(P〈0.05)。脓毒症死亡和存活患者血清PCT阳性率分别为94.4%(34/36)和78.9%(75/95),中位数浓度分别为12.89(4.76-47.73)和1.41(0.54-4.00)ng/m L,两者阳性率及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可成为区分脓毒症和非感染SIRS的重要依据。细菌感染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真菌感染组;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血清PCT测定有助于SIRS病因诊断和预后。
陈笑宇世飞李芳秋商秀娟刘倩胡毓安
关键词:降钙素原脓毒症预后
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对侵袭性曲霉病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对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小鼠用重组TR免疫2次。感染烟曲霉前用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对全部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处理,通过气道穿刺法向气管内注入烟曲霉孢子悬液,建立IA疾病模型。观察两组小鼠的存活率、局部器官真菌载量、肺组织病理变化、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评估TR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存活率:免疫组小鼠7d存活率为64.7%,对照组为0。肺组织匀浆烟曲霉CFU中位数:存活小鼠为0,死亡小鼠为44(P25,P75为21,70)(P<0.01)。组织病理学检观察:死亡小鼠肺肿胀出血、肺泡间隔增宽、大量炎症细胞聚集、组织灶状坏死,并有大量烟曲霉菌丝存在,而存活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轻,且组织间无菌丝。肺泡灌洗液涂片染色细胞计数显示:存活小鼠单个核细胞约占84.2%,中性粒细胞仅占15.8%;死亡小鼠单个核细胞占33.6%,中性粒细胞约占66.4%。结论烟曲霉重组蛋白TR能诱导小鼠产生抵抗IA的免疫保护力,是一个有潜力的保护性抗原。
刘倩史利宁商秀娟陈笑胡毓安陈勇李芳秋
关键词: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免疫保护作用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和药敏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假丝酵母菌属、隐球菌属和曲霉菌属。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耐药情况的变化也逐渐引起临床关注[1]。本研究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0-2012年3年间就诊患者中发生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了病原学及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356株真菌分离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302例临床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无菌部位标本(包括脓液)。
李伟李芳秋韩丹丹廖鸿张国勇王颖黄梅
关键词:真菌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敏感性
侵袭性曲霉病的快速诊断方法被引量:2
2015年
侵袭性曲霉病(IA)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较高,但早期诊断困难,且治疗方法有限。探索能在全血、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乃至呼出气体中早期检出的新的生物标志物,相应的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或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良,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检测血清中曲霉细胞壁抗原如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和(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DG]的方法应用最广泛,但各有其局限性,诊断价值还不确定。BALF中GM的检测与血清相比,其敏感性更高。检测DNA的PCR方法缺乏标准化和实验室间认可,存在污染可能性,其应用价值仍需多中心评估。质谱法是可应用于快速鉴定真菌的新方法,但参考图谱数据库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组织病理检查和真菌培养仍很重要,但这些新的诊断方法将会逐步代替传统诊断方法,发挥重要作用。
史利宁陈勇邵海枫
关键词:侵袭性曲霉病
血清抗烟曲霉二肽基肽酶Ⅴ肽段IgG类抗体ELISA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清中抗烟曲霉二肽基肽酶Ⅴ(dipeptidyl peptidasesⅤ,DPPⅤ)肽段IgG类抗体(抗DPPⅤ)的ELISA法,评估其对侵袭性曲霉病(I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重组烟曲霉DPPⅤ肽段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血清中抗DPPⅤ的ELISA法,检测105例IA患者、200例非IA患者及200例健康人血清中抗DPPⅤ水平,确定cut off值,考查方法的精密度和特异性。部分IA患者抗DPPⅤ结果与抗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抗体(抗TR)检测和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结果对比,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以建立的ELISA法检测吸光度(A)值为6.688、0.709的2份抗DPPⅤ抗体阳性血清,批内变异系数(CV)为4.1%和8.0%,批间CV为7.1%和10.7%。重组抗原对血清中相应抗体的阻断率>90%。以A值0.542为cut off值,对IA诊断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0.7%。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的IA患者抗DPPⅤ阳性率(75.3%,55/73)高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的IA患者(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5);92例IA患者血清抗DPPⅤ、抗TR和GM测定总阳性率分别为63.0%、60.9%和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缺乏的IA患者GM阳性率(89.7%)显著高于抗DPPⅤ、抗TR的阳性率(41.4%和34.5%),χ2分别为14.96、18.75,P均<0.01。抗DPPⅤ与抗TR联合检测阳性率达到82.6%,抗DPPⅤ、抗TR和GM试验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提高到96.7%。结论检测抗DPPⅤ抗体的ELISA法精密度和特异性较好,对侵袭性曲霉感染具有潜在的辅助诊断价值,联合多个指标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韩丹丹李芳秋史利宁张国勇李伟胡毓安
关键词:侵袭性曲霉病烟曲霉二肽基肽酶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抗体
2019年
目的:建立检测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 GliT,TR)特异性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同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重组TR作为包被抗原和酶标记抗原,采用棋盘滴定法优化双抗原夹心ELISA法的反应条件,并考察ELISA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重复性。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测定273例住院患者(侵袭性曲霉病50例、侵袭性念珠菌病46例、念珠菌定植82例、细菌感染95例)以及200例健康人血清,并与实验室前期建立的间接ELISA法检测TR抗体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法工作条件为TR抗原包被浓度为1.0μg/mL,酶标抗原1∶500稀释;封闭液含50 g/L脱脂奶粉溶液的PBS-T,待测血清稀释度为1∶100。患者血清检测结果显示,高、中、低3份血清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11.2%、11.8%和12.3%;不同批次重复测定6次,其批间CV分别为10.9%、12.1%和13.5%。重组抗原对血清中相应抗体的阻断率为94.4%。通过ROC曲线确定吸光度的cut-off值为0.126。检测侵袭性曲霉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40/50)和95.5%(404/423),敏感性高于检测TR抗体的间接ELISA法(83.3%vs. 72.2%)。结论:建立了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烟曲霉TR特异性抗体,可提高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陈笑李芳秋
关键词:侵袭性念珠菌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抗体
健康人外周血白念珠菌烯醇化酶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
2018年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免疫优势抗原烯醇化酶(Enolase,Eno)的细胞免疫应答类型。方法以白念珠菌重组抗原Eno为刺激物,细胞刺激剂PHA为阳性对照,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25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IL-17A)的阳性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FC)频数。结果Eno刺激后,25例健康人分泌IFN-γ,IL-4和IL-17A的Eno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频数分别为14.00(8.50,39.00)、0(0,0)和2(1,4.50)个,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FN-γ,IL-4和IL-17A的应答率分别为100%(25/25),4.00%(1/25)和88.00%(22/25),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no刺激后的强IFN-γ(SFC≥20)应答率为40.00%(10/25),无受试者产生强IL-17A和强IL-4应答。受试者对Eno的应答模式以同时产生Th1和Th17型应答为主,占84.00%(21/25);3例研究对象仅产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12.00%,3/25),4%(1/25)受试者同时产生Th1,Th2和Th17型三种细胞免疫应答,未观察到仅产生Th2型或Th17型细胞免疫应答者。结论白念珠菌免疫优势抗原Eno诱导的T细胞免疫以Th1型和Th17型为主,提示该抗原将产生保护性细胞免疫应答,具有成为理想疫苗的潜能。
蒋曦旻张斌史利宁商秀娟张彩云王静瑜胡毓安
关键词:烯醇化酶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白细胞介素-4白念珠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