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051)

作品数:20 被引量:67H指数:4
相关作者:孟令新赵智刚陈希平丁兆军迟玉华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附属日照市人民医院日照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干细胞
  • 7篇胰腺
  • 7篇腺癌
  • 6篇胰腺癌
  • 6篇肿瘤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充质干细胞
  • 4篇胰腺肿瘤
  • 4篇晚期
  • 4篇腺肿瘤
  • 4篇间充质
  • 4篇骨髓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多西他赛
  • 3篇三维适形
  • 3篇神经浸润
  • 3篇神经浸润转移
  • 3篇适形

机构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9篇济宁医学院附...
  • 4篇日照市人民医...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作者

  • 10篇孟令新
  • 9篇丁兆军
  • 9篇陈希平
  • 9篇赵智刚
  • 8篇迟玉华
  • 7篇张红
  • 5篇王晓芳
  • 5篇王丰松
  • 3篇杨洪亮
  • 3篇邹萍
  • 2篇陈智超
  • 2篇张爱莉
  • 2篇张翼鷟
  • 2篇孙立
  • 2篇于泳
  • 1篇刘山
  • 1篇李明焕
  • 1篇杨瑞芳
  • 1篇孙昆昆
  • 1篇尹强

传媒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世界肿瘤杂志
  • 3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骨骼肌、心肌和神经细胞。此外,MSC还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接触作用调控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成熟、分化和黏附归巢。最近的研究发现,MSC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特别是影响T淋巴细胞增殖和功能,从而减轻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赵智刚陈智超黎纬明邹萍游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白血病患者慢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支持造血的能力。方法取15例MM患者的骨髓MSCs,并在体外培养和扩增。观察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免疫表型;体外诱导MSCs向骨和脂肪分化;RT-PCR检测MSCs造血因子表达情况;将MM骨髓MSCs作为滋养层,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检测其支持造血能力。结果 MM来源的MSCs形态为典型的纤维细胞样,该细胞群体表达CD29、CD44、CD105,而CD14、CD31、CD34、CD45、HLA—DR均表达阴性。油红O染色和VonKossa染色检测显示MM骨髓MSCs可以向骨和脂肪分化。MM骨髓MSCs表达造血相关因子,在体外可以维持和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结论 MM患者骨髓中存在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MSCs,其具有体外支持造血的功能。
赵志华赵智刚陆宁王晓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间充质干细胞
微小小单胞菌与牙髓卟啉单胞菌在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中定植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中微小小单胞菌与牙髓卟啉单胞菌定植的关系,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医院就诊的8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100颗患牙根管内标本,其中包括35例首次治疗患者,有50颗患牙,作为首次治疗组,45例根管再治疗患者,有50颗患牙,作为根管再治疗组;计算标本中微小小单胞菌DNA检出率,并分析微小小细胞菌与牙髓卟啉单胞菌、粪肠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首次治疗组患者的微小小单胞菌、粪肠球菌、牙髓卟啉单胞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57.1%、0、45.7%、22.9%,根管再治疗组的检出率分别为6.7%、13.3%、8.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组和根管再治疗组患者标本中微小小单胞菌与牙髓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相关,但与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无相关性。结论微小小单胞菌与牙髓卟啉单胞菌同为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微生态环境中的主要致病菌,且二者在感染根管内的定植可能为共生关系。
张文陈玉荣何谨徐鲁勇孔爱华
关键词:慢性根尖周炎牙髓卟啉单胞菌定植
胰腺癌神经浸润转移体外模型构建的初步探讨
2009年
目的使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ting cell culture system,RCCS)模拟微重力环境,建立胰腺癌神经转移的体外模型。方法将裸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人胰腺癌细胞株MIA PaCa-2置于RCCS系统中混合培养,在额定时间点取神经组织送病理,Gomori染色观察神经组织结构和胰腺癌细胞在神经组织块中生长情况。结果DRG培养12h后,镜下可见有一神经突起自DRG周缘长出;72h后,可见神经突起显著延长、增多,多数突起结构有一分支,大体呈放射状排列。MIA PaCa-2细胞能够溶解基质。癌细胞与DRG共培养48h,可见有癌细胞靠近神经纤维并贴附其生长。72h可见癌细胞形成包绕神经纤维的细胞团,典型的表现为形成以神经纤维为中轴的纺锤样结构。结论使用RCCS系统模拟微重力环境,构建胰腺癌神经转移体外模型,可以用于胰腺癌神经转移过程和机制的研究,为研究胰腺癌细胞和神经组织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新的方法。
孟令新高景芳丁兆军张红迟玉华陈希平
关键词:胰腺癌微重力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增殖特性.由于MSC取材方便,可大量扩增,传递数代仍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治疗手段.本文就MSC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王金焕王振玲袁田赵智刚
关键词:免疫调节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功能免疫排斥反应自我更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病理学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thymal stem cells,MSCs)的生物学性状是否存在病理改变。方法:获取12例MDS、1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和8例正常人的骨髓MSCs,在低血清培养液中扩增。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SCs免疫表型,通过油红O和Von kossa染色来检测MSCs向脂肪和骨的分化。通过长期骨髓细胞培养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MSCs支持造血的功能。结果:MDS骨髓MSCs和正常人骨髓MSCs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和免疫表型,而且都可以在体外诱导生成骨和脂肪细胞。但是MDS骨髓MSCs支持造血能力有所下降。AML骨髓MSCs在体外生长缓慢,很难传代培养,不能分化为脂肪和骨细胞,在体外不能支持造血。结论:MDS骨髓MSCs在支持造血方面存在病理改变;AML骨髓MSCs在增殖、分化和支持造血方面存在病理改变。
赵智刚孙立张翼鷟王晓芳杨洪亮陈智超邹萍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间充质干细胞
子宫和输卵管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子宫和输卵管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对33例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33例腺瘤样瘤,31例发生于子宫,2例发生于输卵管,肿瘤多位于浆膜下及近浆膜的肌壁间。其中1例妊娠患者肿瘤弥漫性生长伴梗死,32例呈结节状生长,结节直径1-5cm不等。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本组33例子宫腺瘤样瘤中合并子宫平滑肌瘤19例(57.6%),腺肌症6例(18.2%),既有平滑肌瘤又有腺肌症2例(6.1%),合并子宫平滑肌瘤和卵巢畸胎瘤2例(6.1%),卵巢畸胎瘤2例(6.1%),只有3例仅表现为腺瘤样瘤(9%)。2例输卵管腺瘤样瘤中分别合并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宫颈大细胞癌合并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腔样结构组成,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在33例腺瘤样瘤中,所有病例腺腔样成分均呈现CK(100%)及Calretinin(100%)阳性,CD34阴性(0%),其中20例同时进行EMA染色,仅10例呈阳性表达(50.0%)。其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平滑肌瘤或腺肌瘤、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血管平滑肌瘤及淋巴管瘤。结论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子宫为最常见部位。免疫组化染色对于腺瘤样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帮助。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好。
孙昆昆孟令新沈丹华陈云新
关键词:腺瘤样瘤子宫输卵管免疫组织化学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96例患者根据入选标准进入研究。单药多西他赛25mg/m^2化疗,1次/wk,放疗d1开始应用。采用三维适形放疗,95%PTV66Gy/33次,共6.6wk。结果完全缓解率为67.71%,近期总有效率(CR+PR)为89.53%。1年及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6%、63%,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76.2%和49.8%。放化组毒性反应主要是放射性食管炎,其次是血液学毒性,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对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虽毒性反应增加,但病人可以耐受。
孟令新丁兆军陈希平张红迟玉华孟芹王丰松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多西他赛化疗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人胰腺癌MIA PaCa-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β-NGF)对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为深入探讨胰腺癌侵袭转移及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不同浓度的β-NGF和酪氨酸激酶特异性抑制剂K252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MIAPaCa-2细胞不同时间,应用克隆平板实验、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源性β-NGF对MIAPaCa-2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经β-NGF处理的MIAPaCa-2细胞平均克隆形成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00ng/mlβ-NGF克隆形成率最高。随着β-NGF浓度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吸光度OD值逐渐增加,100ng/ml浓度组培养72h时OD值达最高,增殖率达48.68%。而随着K252a浓度的增加,MIAPaCa-2细胞在24、48、72h和96h时细胞OD值与对照组相比逐渐降低(P<0.05),100ng/ml作用72h组细胞OD值抑制率最大,为18.05%。β-NGF诱导MIAPaCa-2细胞G0/G1期百分比升高,而S期、G2/M期百分比降低,其诱导作用的最佳质量浓度是100ng/ml,最佳时间为72h。-NGF具有促进胰腺癌MIAPaCa-2细胞增殖的作用。
孟令新丁兆军陈希平张红迟玉华赵智刚史玉荣
关键词:胰腺癌神经生长因子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样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能力。方法:无菌获取不同来源的MSCs并进行分组。A组:胎儿真皮;B组:胎儿骨髓;C组:成人骨髓。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并检测其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SCs的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各组MSCs在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样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神经丝蛋白(NF)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不同来源的MSCs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但是C组MSCs的增殖能力及体外传代能力低于A组和B组。不同来源、不同扩增代数的MSCs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呈现典型的神经样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NF和GFAP均呈阳性反应。结论:不同来源的MSCs均可以在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但不同发育阶段的MSCs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能力存在差异。
白丽萍杨瑞芳李芳许雯赵智刚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骨髓祖代细胞维甲酸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神经微丝蛋白质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