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060H0903)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田丹丹任燕伶张卫张莉蓉郜娜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异丙酚
  • 2篇手术
  • 2篇核苷
  • 2篇核苷酸
  • 2篇丙酚
  • 1篇乳腺
  • 1篇手术患者
  • 1篇手术中
  • 1篇尿苷
  • 1篇尿苷二磷酸葡...
  • 1篇葡萄糖
  • 1篇葡萄糖醛酸
  • 1篇葡萄糖醛酸转...
  • 1篇清醒

机构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大学

作者

  • 3篇张卫
  • 3篇任燕伶
  • 3篇田丹丹
  • 2篇郜娜
  • 2篇张莉蓉
  • 1篇常琰子
  • 1篇付琦
  • 1篇阚全程
  • 1篇艾艳秋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I399C〉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1399C〉T(UGT1A91399C〉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良性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52例,年龄20—50岁,体重50—70kg,ASA分级I级或Ⅱ级。术前采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UGTlA91399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野生纯合子(C/C)组、突变杂合子(C/T)组和突变纯合子(T/T)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时均靶控输注异丙酚,cp3,ug/ml,输注60min时采集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记录停止输注异丙酚至警觉.镇静(OAAS)评分达4分的时间,此时的BIS值和异丙酚效应室浓度;BIS值升至80的时间及此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结果野生纯合组24例,突变杂合组96例和突变纯合组32例。等位基因频率T为53%,c为47%。三组患者血浆异丙酚浓度、OAAS评分降至4分时的时间、BIS值、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和BIS值升至80时的时间、异丙酚效应室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GTlA9139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不是引起异丙酚镇静效应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
田丹丹任燕伶张莉蓉郜娜常琰子张卫
关键词:二异丙酚清醒镇静多态性单核苷酸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斜视手术中镇静效应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斜视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60例7~12岁单侧斜视矫正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球后阻滞前10min开始静脉泵注药物,右美托咪定0.3~0.4μg·kg-1·h-1和丙泊酚100—150μg·kg-1·min-1。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T0)、球后阻滞麻醉完毕即刻(T1)、手术开始后10min(T2)、20min(T3)、30min(T4)、手术结束(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语言描述评分(VRS)及改良清醒镇静评分(OAA/S)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T1~T5时D组和P组的OAA/S评分低于T0时(P〈0.05);T1~T5时D组HR慢于R时和P组(P〈0.05);两组OAA/S、VRS、M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1例出现舌后坠,4例出现注射痛、2例发生恶心呕吐和1例出现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均能为儿童斜视手术提供良好的镇静效果,而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安全有效。
田丹丹任燕伶付琦张卫艾艳秋
关键词:丙泊酚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1A9—1818T〉C(UGT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乳腺手术患者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良性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50例,年龄20—50岁,体质量50~70kg,ASAI或Ⅱ级。术前采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UGT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成野生纯合子(T/T)组、突变杂合子(T/C)组和突变纯合子(C/C)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时均采用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mg/L。记录患者停止输注异丙酚至警觉一镇静(OAA/S)评分达4分的时间,此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和异丙酚效应室浓度;BIS值升至80的时间及此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结果野生纯合组50例、突变杂合组77例和突变纯合组23例,等位基因频率T为59%,C为41%。异丙酚镇静效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3组患者OAA/S评分达4分的时间、BIS值、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和BIS值升至80的时间、异丙酚效应室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GT1A9—1818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不是引起异丙酚镇静效应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
田丹丹任燕伶张莉蓉郜娜张卫阚全程
关键词:异丙酚单核苷酸多态性靶控输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