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T50596)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3
- 相关作者:胡利民石学法郭志刚刘焱光马德毅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复旦大学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2011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前后河口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系统分析了2011旱涝急转前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碳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旱涝急转状况对河口沉积地球化学分区的影响。结果显示,洪涝期河口沉积物粒度总体有变粗的趋势,尤其是南支水道至三角洲前缘区。洪涝期含量下降的组分主要有Al2O3、K2O和Na2O等,含量增加主要有TFe2O3、CaCO3、CaO、TiO2、Mn和P等。干旱期常量元素组分与黏土的正相关性更高,但S4站的情况相反,这可能主要跟径流携带的流域物质的输入状况和该区特有的沉积动力条件有关。洪涝期大多数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加,反映了研究区洪涝期沉积物粒度整体变粗和流域洪水导致的入海物质通量升高的影响。不同时期TOC和TN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有机质C/N值指示洪涝期陆源贡献大于干旱期;但C/N值整体相对偏低,这可能跟物源贡献和微生物作用有关。洪涝期各元素变量在主因子载荷图上的分布更加分散,反映了洪涝期粒度对元素组合分布的控制作用有所减弱和径流携带流域物质的输入有所增强。基于各样品的因子得分,发现旱涝急转前后河口沉积物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基本一致。
- 胡利民石学法王国庆乔淑卿杨刚高晶晶白亚之
- 关键词:沉积地球化学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分区旱涝急转长江口
- 南黄海柱状沉积物中烃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被引量:6
- 2013年
- 重点探讨了南黄海柱状沉积物中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组成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沉积柱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无机氮的影响较弱,这可能跟本区受径流输入的陆源物质的影响较弱有关。上层样品(0~10 cm)中长链正构烷烃占优势,奇偶优势显著,反映了陆源高等植物贡献;藿烷、甾烷的组成则显示该段样品中有机质具有较高的热成熟度;且姥鲛烷(Pr)/植烷(Ph)比值大于1.0,指示沉积环境以氧化为主,这相对不利于海洋源有机质的保存,从而凸显了陆源有机质的贡献。在10~20 cm之间,沉积环境由相对偏氧化向偏还原过渡;20 cm以下表现为强还原性的沉积环境,有机质成熟度较低。中、下层样品中正构烷烃多呈现双峰分布,短链烷烃具有一定的偶奇优势,这可能主要跟海洋浮游生物、藻类及微生物的贡献有关。与渤海烃类化合物的沉积记录进行对比,发现渤海沉积柱中烃类化合物主要跟历史时期不同来源物质的输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而南黄海沉积柱中烃类化合物的特征则主要反映了沉积环境和微生物作用对有机质的埋藏保存有重要影响。
- 胡利民石学法郭志刚刘焱光马德毅
- 关键词:饱和烃柱状沉积物沉积环境南黄海
- 东海表层水体中的多环芳烃及其沉积通量估算被引量:3
- 2014年
- 以东海陆架水体中溶解态多环芳烃(PAHs)含量为基础,引入颗粒相-水相间的物质吸附系数(K oc )计算悬浮颗粒物中 PAHs 有机碳归一化含量,结合陆架沉积物有机碳的年埋藏通量,估算东海陆架沉积物中 PAHs 沉积通量。结果显示:水体中溶解态的15种 PAHs 总含量为(701±392)ng/L,变化范围为412~1032 ng/L,PAHs 组成以3环为主。计算得到的悬浮颗粒物中15种 PAHs 有机碳归一化含量为20~28μg/g,对应的 PAHs 沉积通量为150~210 t/a。估算结果与实测沉积物中PAHs 含量和沉积通量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实验室模拟实验获取的化合物 Koc 值适用于东海颗粒相-水相间的分配模型,证实悬浮颗粒物有机碳含量在控制 PAHs 两相分布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该方法为海洋沉积物中 PAHs 沉积通量的估算提供一种新途径。
- 林田胡利民郭志刚
- 关键词:多环芳烃水体沉积通量